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耳洞感染了怎么办,32岁女士打耳洞3年反复感染长瘢痕疙瘩,医生提醒耳洞清洁重要性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227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个月前,这个米粒大小的疙瘩逐渐长到蚕豆大小后,才引起易女士的重视。医生告知易女士,她来医院就诊时,这种情况是因为打耳洞的部位反复感染,并且损伤后又愈合所引发的瘢痕疙瘩。因为其长得像螃蟹的蟹爪,所以又被称作“蟹足肿”。

    别人打耳洞一个月就能长好,戴耳环也不会受影响。而我的耳洞已经打了三年,一直反复发炎、红肿,最近还长出了一个像蚕豆那么大的疙瘩。记者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肿瘤科见到了易米米。易女士介绍,3 年前她在美甲店打了耳洞。一个月后,她觉得耳洞愈合得较好,便开始佩戴各种材质的耳环。然而,没过多久,耳洞周围出现红肿、流脓的情况,还开始出现一些米粒大小的疙瘩。这把她吓得不敢再戴耳环了,她每天用医用酒精对局部进行消毒。两周后,这些疙瘩逐渐自行消退,但耳洞周围的红肿、流脓症状仍时有出现。3 个月前,易女士观察到耳洞周围未出现感染的迹象。之后,她又重新开始佩戴耳饰。一周后,她发现耳洞周围长出了米粒大小的疙瘩,并且这个疙瘩逐渐长大,达到了蚕豆大小。无论她使用擦药还是消毒的方法,都没有效果。这才让易女士开始重视起来,赶忙前往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的肿瘤科就诊。

    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谭小浪接诊后,初步检查并进行判断。他发现这是因为打耳洞的部位反复感染、损伤后又愈合,从而引发了胶原异常积累,进而导致了过度瘢痕化。这种过度瘢痕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病理愈合现象。这种疤痕被称为瘢痕疙瘩,因为其长得像螃蟹的蟹爪,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作“蟹足肿”。它常发生在人体的前胸、后背、下颌、肩部以及耳部,在臀部偶尔也能见到。严重时会致使毁容和出现功能障碍,进而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这种瘢痕疙瘩并非切除后就无大碍,手术后很容易复发,所以需要在 24 小时之内进行放射治疗,以降低复发的风险。易女士明确诊断后,听从了医生的建议,选择接受住院治疗。她进行了手术,切除了双耳垂的瘢痕疙瘩。术后,还接受了辅助放射治疗。后期,她继续采用夹耳夹等压迫治疗的方式,以预防复发。

   


    大部分人打耳洞后不会出现疤痕疙瘩。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呢?谭小浪医生介绍,瘢痕疙瘩的发病与以下这些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瘢痕疙瘩存在家族遗传性。也就是说,存在一类人群,人们通常称其为瘢痕体质人群。

    有研究显示,肤色越深的人,其瘢痕疙瘩的发病率越高。具体情况为,黑种人的发病率高于黄种人,而黄种人的发病率又高于白种人。

    瘢痕疙瘩大多发生在青少年当中,也会发生在孕期妇女身上。这可能是因为青少年机体代谢较为旺盛,孕期妇女机体代谢也较为旺盛,而旺盛的机体代谢有利于瘢痕的生长。

   


    瘢痕疙瘩通常在创伤之后发生,也会在手术之后出现,还会在烧伤之后引发,同时会在穿耳洞之后产生,也会在接种疫苗之后导致,亦会在蚊虫叮咬之后引起,并且会继发于痤疮之后、毛囊炎之后、水痘之后等而引发。

    如何减少瘢痕疙瘩的形成呢?谭小浪指出,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并且避免外伤以及一些非必要的手术。对于瘢痕体质的人而言,如果长出了痤疮或者毛囊炎,就一定要前往正规的医院进行就诊,要避免进行抠抓、挤压等不良刺激,以此来减少瘢痕的形成。同时还要避免穿耳洞、文身等人为制造创伤的行为。非必要的手术需慎重考虑,因为瘢痕体质的个体手术后更易出现瘢痕疙瘩。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避免昆虫叮咬,也要尽可能避免外伤发生。

    得了瘢痕疙瘩该怎么办呢?谭小浪提醒,其一,要保持清淡饮食,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然可能会诱发或让瘢痕的瘙痒加剧。其二,当瘢痕部位开始出现瘙痒时,千万不要进行搔抓、烫洗、摩擦等不良的刺激行为。其三,要及时去就诊,进行早期干预。医生会依据瘢痕形成的时间、大小、软硬度以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评判,接着就能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常见的治疗手段包含局部封闭、手术切除、放射疗法以及激光治疗等。治疗过后依然有复发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定期进行复诊,并且要积极治疗以防止复发。

    记者:骆妍婷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4 18:50 , Processed in 0.081156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