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情况更为夸张。有一个博主宣称自己制作的 AI 红包封面已经被领取了 50 万。并且在一小时内,领取该红包封面的人数就超过了 3 万人。
蠢蠢欲动的赚钱心思,和窗外的烟花爆竹一样,一点就炸。
AI 好龙
Nooo 的小红书账号,之前发布的大多是构图很精巧的风景照。这个月以来,全都换成了各种大红大蓝的 AI 红包封面图,并在那里吆喝着。
大概算了算别人售卖能赚取的金额,觉得自己也可以去尝试一下。Nooo 表示,他在北京读大学,在寒假时想要找一些兼职工作,由于北京的冬天非常寒冷,所以他将目光锁定在了 AI 红包封面上。
Nooo 之前和之后的小红书页面对比(滑动查看)|截图
他的目标是让图片不带有 AI 味。经过一年多 AIGC 的影响后,大部分人已经对那种质感滑腻且光泽突出的“一眼 AI”图产生了免疫。这种“一眼 AI”图无法在激烈的新年红包封面生意中取得突破。在这个生意场中,有独立设计师、设计工作室、专研 AI 的技术员,甚至还有自带粉丝的专业画师。AI 画的封面要想出众,至少不能显得平庸。
创作一幅风格突出的 AI 图片需要进行长期的钻研,不过也存在一些捷径。在网络上,有很多人会慷慨地分享提示词,博主会展示一张图以及一段相应的提示词,对此感兴趣的人可以直接复制粘贴。更进阶一些的,还总结出了口诀,比如“风格+主体+场景颜色”,或者“角色+背景+任务+输出方式”。在网上搜索一个艺术家的名字,稍微进行一些操作也能让生成的图片看起来像模像样。
前几年的参与者大多为专业设计师和画手。我原本以为今年 AI 会在这个生意中占据绝对优势,将其横扫。然而,一位只专注于画原创红包的画师却告诉我,影响并不大。他说,因为人群不同,那些喜欢消费原创的人无法接受 AI 的风格。
原创画师的预告|截图
对比已经有成熟运营的“真人”画手账号,今年刚冲进这个生意的 AI 个体户们没有前者的流量优势,反而如此。在一个宣传 AI 红包封面很挣钱的热帖之下,留言充满了卖不出去的情况。有人问“我的为什么被冷落呢”,有人说“做了没人买”,还有人讲“流量差到送都没流量”。最后,贴主不得不置顶回复,称大家不要头脑一热就去做,因为这个非常依赖爆款,要是没出爆款,很可能投入产出比会很低。
我接触到了一位开发了 AI 红包封面平台的人员。在他的这个平台上,无需另外购买账号,只需直接输入提示词,就能够生成一张格式已匹配好的红包封面。如果把那些 Nooo 们看作是个体户,那么这位名为[具体名字]的前腾讯高级工程师就像是 AI 红包的批发商。不过,他只负责画画这一步骤,而审核之后的工序仍然需要用户自己来完成。
的AI 红包封面平台|截图
这位“批发商”今年像很多“弄潮儿”那样,选择全力投入 AI 领域。他已经开发过 GPT 对话机器人、群聊总结机器人、个人知识库、AI 壁纸等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各有障碍,例如由于缺乏推广以及存在隐私问题,对话机器人和群聊总结机器人就被暂时搁置了。
对于有技术背景的人来说,做一个 AI 封面的批发商并不是很难。搭建红包封面平台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并且他表示“和做你们果壳的网站是一样的,本质上的工作流程是相同的,只是调用的 API 不同”。他接入的是 Open AI 的 DALL·E 3 模型,先自己付费购买,然后再提供给平台上的用户使用。用户有一次免费试验的机会,之后使用就需要付费,付费标准是 10 元可以购买 3 张。
细分的应用确实让 AI 制作与普通人的距离拉近了,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很多很有意思的提示词,像“杨超越抱着熊猫送红包”,还有“穿比基尼的中国龙”等。每生成一张图片,都需要付出 1 元的成本,如今平台上已经生成了 3336 张 AI 封面。
一些好玩的提示词和生成效果|截图
而真正愿意付费的,“不多”。 说,营销推广是他的短板。
已经感到惊喜。这个项目的流量来得特别快,一天最高能有一万的访问量。这个网站在某平台上也获得了破千的星标数。它是目前他尝试过的项目中好评度最高的。对正在摸索中的 AI 独立开发者来说,这算一份不错的新年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