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 7 点 30 分的时候,厨房开始飘出煎蛋的香味。在这个时候,我会把课文的音频调整为“早餐的背景音乐”。当播放到《1 me!》时,女儿会举起叉子,用奶声奶气的语调模仿:“me,Mum!这是你的吗?”学到《11 Which is your shirt?》后,她会指着我的睡衣喊道:“那是你的蓝色衬衫!”最巧妙的是借助食物来练习单词:把吐司切成三角形,在吃的过程中说“a piece of bread”;倒牛奶的时候故意问她“How much milk do you want?”,她会伸出两根手指说:“Two cups!”
下午放学回家,客厅地毯变成了我们的 "英语小剧场"。用毛绒玩具来扮演《13 A new dress》中的角色:小熊把丝巾穿在身上当作“new dress”,女儿举起玩具镜说道:“你的裙子是什么?它是绿色的。”学到《25 Mrs. Smith's》时,我们用积木搭建出厨房,她蹲下身给“小熊厨师”递道具,说:“这是一把刀。这是一把叉子。”甚至连晾衣服这样的事情都成为了学习的机会——她举起她的粉色毛衣问道:“这是你的裙子吗?”她会笑着纠正道:“不!这是我的(毛衣)!”
周末的“家庭录像日”是女儿最为期待的。爸爸负责用手机进行拍摄。我们把《47 I like》改编成了“咖啡厅游戏”。她系着围裙,扮演服务员的角色。她用学过的句型来接待“顾客”。这些互动充满童趣,她在不知不觉间记住了 80%的重点句型。期中考时,她看到“情景对话题”,兴奋地说道:“这和我们玩的游戏一模一样!”
四、错题本上的 "魔法涂鸦":让错误变成进步的台阶
每晚 8 点,台灯下的错题本就成为了我们的“秘密基地”。女儿将《33 A fine day》中经常写错的“fly”描绘成一只摔跟头的小鸟,并且在旁边标注道:“fly 的尾巴是 y,并非 i 哦!”遇到总是容易混淆的现在进行时,她会画一个正在跑步的小人。在小人旁边,她会写上“be 动词 + ing,跑步的时候要穿 ing 运动鞋!”用便利贴做“语法翻翻卡”是最有创意的。把《43 Hurry up!》里的“can”句型做成折叠卡,折叠卡的正面画着着急的小人,翻开后则是“Can you make the tea?”的正确回答。
现在女儿的英语成绩稳定在 90 分以上。比分数更珍贵的是她看待语言的方式:看动画片时,她会主动观察字幕里学过的句型;给外婆打电话时,她会蹦出几句英语;在小区看到“NO”标志时,她会认真解释,说这是禁止停车,和课本里的 No 一样。
这套资源包教会我的内容,不是怎样去“教英语”,而是怎样去“用英语”。它能把冰箱变成单词墙,上面贴满与 food 相关的词汇;能把阳台变成方位介词的训练场,比如 on the chair、under the table 等;还能把每天的亲子共读变成最为温暖的仪式。学习不再被局限于书桌。妈妈不再是“监督者”,而是变成了“玩伴”。在这样的情况下,知识便有了生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