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给男朋友的微信备注,男友微信备注成妈妈引争议:是趣味还是隐藏秘密?将军知道第316期解析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6950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好,今天推送的内容是“将军知道”栏目的第316期内容。

    别太荒谬!男友为什么

    给我微信名备注成“妈妈”?

    将军你好呀。我已经把你星标很久啦。我 27 岁,我的男友 26 岁。我们是在打游戏的时候认识的,到现在已经在一起 10 个月了。我比他大半岁,不过我们的相处模式不是姐弟那样的。有时候我感觉他比我还要成熟呢。每次吵架,大多都是他来哄我。在工作上遇到一些烦心事的时候,他也很懂得怎么来安慰我。

    周末我们在吃饭。我手机没电了,就用他的手机去扫充电宝。在这个过程中,我无意中发现他把我的微信名备注成了“妈妈”,而在此之前并没有特别给我备注过。我询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就是觉得这样很有趣。

    我觉得很奇怪,一下子就联想到他出轨了,还想到他跟别人约会怕被看到,所以就把对他的备注给改了。

    我立刻要求查看他的手机,因为我们的手机一直都是可以互相随意查看的。他同意了,并且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情愿。我查看了聊天记录、红包记录,还包括外卖平台和淘宝的相关记录,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我真的不理解了。他妈妈的微信名没有备注,然而却把我备注成了“妈妈”,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我让他把事情解释清楚。他说那天在和朋友打球,我给他打了语音并嘱咐他注意脚伤。他的朋友误以为是他妈妈打电话,接着他就突然一下给我备注了。我不太能理解这个理由,便问他是不是觉得我像他妈妈。他回答说不是,没有任何特别的含义。

    已知他并非妈宝男,也应该不是出轨的情况,我实在是想不明白还有什么缘由会有这样的备注。向将军请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有着怎样特别的含义呢?

    将军 · 答

    看过很多小情侣给对方在微信上备注昵称,像宝贝猪啦,老公老婆啦,还有互相起外号呢,这种情况挺常见的,感觉那是属于两个人的专属称号。

    我的一个朋友曾给她男友的备注是“大屁股 X 老师”。当我看到这个备注时,感觉很尴尬。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觉得尴尬,或许这是一种特殊的“play”方式吧。在当面的时候,他们应该不会这样称呼对方。而在私下里,他们想怎么称呼都属于他们的情趣所在。

    所以,我不认为备注成“妈妈”必然有特别的含义。我的联想比你更荒诞一些,我觉得这个称呼带有禁忌感,就像叫爸爸一样?(不好意思,这并非故意的,只是用于学术探讨)

    如果已知他并非妈宝男,并且也没有出轨行为,那么他的解释其实是符合情理的,就如同灵光乍现的闪念一般。

    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是有道理的。在亲密关系当中,彼此所充当的角色并非仅仅是单一的伴侣。女性会兼具姐姐和母亲的角色,男性会兼具哥哥和父亲的角色。

    这并非是关系出现了错位,也不是在搞什么禁忌之恋的感觉。只是有的时候,我们确实能够从对方的身上察觉到一些与伴侣角色不一样的气息。

    深夜时冒着雨撑着伞等你下班,这是小时候爸爸会做的事情。这种行为虽不是专属于父女之间的互动,但当男友或老公这么做的时候,确实有可能让人联想到父亲的角色。

    有很多民谣歌曲和小说会进行这样的描写与比喻,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人类的情感关系并非有着特定的、绝对边界清晰的模板,把某人备注成妈妈,不一定就意味着觉得对方一直像妈妈或者是某种符号化的意象。

    现在有宠物化恋人这种现象很流行,像姐狗恋之类的。如果要真正去具体分析的话,会觉得更加奇怪且更具禁忌性,因为这已经跨越了物种的界限啊。

    如果你在关系中未产生其他异样的感受,那么这个备注或许真的只是一种瞬间产生的灵感,亦或是他独有的一种情趣。无需对其进行过于深刻和严肃的思考。

    换个思路,你可以给他备注为“大儿子”呀,要一直把“play”进行到底呢!

    冷战一个月,该咋办?

    女,27 岁,已相恋 3 年。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姐弟恋,她仅比对方小半年。两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都属于那种会想很多、为家庭承担更多的人,因为他们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如果没有意外情况,今年可能会走到结婚这一步。看到身边的各种事情后,我似乎对婚姻生活没有太多憧憬,但又无法避免(因为习俗、年龄、时间、亲戚、父母、朋友都在推动结婚的事),我觉得自己逃不掉。

    我们不会吵闹,大多是冷战。之前都是我找出我们两人的问题,接着进行沟通复盘。当我察觉到他情绪不对时,我会询问,但他的回答总是“没事”。要等很久之后,他才会把这段时间的各种问题拿出来追溯,可那个时候我已经记不清发生了什么,然后他就自己生闷气。

   


    这次的冷战情况有些不同。我们住在一起,然而却没有对话,只是进行着日常的答复。之前的冷战则是直接断开联系然后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又和好,重新变得嘻嘻哈哈的。

    平静了几天后,我认为应该解决问题。接着,我针对他发起的控诉(幼稚问题)准备进行沟通。然而,他并不想沟通,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了。

    这种状态持续到现在快一个月了。他下班回来后,要么吃饭,要么打游戏,要么刷抖音,接着就熬大夜。(可以看出有压力的因素存在)然而,最近他一直都是这样对待我,宁愿打游戏也不愿意沟通,即便有时间,也是麻木地对待。

    在同一个阶段时期,我选择了减肥和练瑜伽。如今,我内心充满了麻木,只想跟他把事情说清楚,远离并逃避这段关系。我该如何处理好这段关系呢?真的是已经感觉不到爱了,疲惫至极。

    将军 · 答

    不谈论结婚的事,因为尚未有明确婚约。从你们现在的关系状态来看,谈结婚显得有些遥远。总不能在婚礼现场处于冷战状态吧?

    从冷战持续了一个月这个情况来看,这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你们处于同居状态,本有很多能够“破冰”的时机,然而却依然没有打破僵局。从你所描述的情况来看,原因或许在于他没有想要去解决问题的意愿。

    比起“解决不了”,“不想解决”更可怕。

    解决不了的话,至少还能谈论下一步的计划。是选择妥协包容,还是就此别过,总会有一个明确的结果。而不想解决则意味着拖延和逃避,会始终处于卡顿状态无法推进,一直悬而未决,是一种无意义的消耗。

    如果没有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意愿,那么不管你们遭遇了何种问题,都等同于“解决不了”。

    现在最为关键的事情是探讨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他已经持有这种态度,这是既定的情况。你此刻需要明确自己的态度究竟是什么。

    你表明了想要说清楚的意愿,也有远离并逃避这段关系的想法。我认为,是否选择远离是下一步要做的决定,然而,把事情说清楚却是非常有必要的决定和行动。

    这个“说清楚”并非是对过去发生的问题进行阐述清楚,而是要把当下以及未来的打算讲清楚。

    告诉他你当下的感受,告诉他你需要知晓他的想法以及接下来的打算。倘若他既不想谈及过去,也不想谈及未来,那么这段恋爱便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

    最后多说一句,从你们日常应对压力的方式以及应对烦恼的方式来看,你们好像也不是处于相同的频率。

    打游戏是一种常见的娱乐解压方式,刷抖音也是一种常见的娱乐解压方式。如果他每天都只是把时间花在这些上面,甚至还熬夜,这会影响他的休息和第二天的工作。而你是利用业余时间来提升自己。那么,你们之间又能有多少共同的志趣呢?又能有多少共同的人生目标呢?

    还记得你曾说过你们俩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吧?他下班回家后只是打游戏、刷抖音并且熬夜,这样怎么还能继续充当顶梁柱呢?难道以后你们的家就只靠你一个人来顶梁吗?

    那确实会“累觉不爱”,而这可能只是个开始。

    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坦诚,你自然知道该怎么处理这段关系了。

    融不进的友情,

    应该放弃吗?

    将军您好。我对您一直怀有喜爱之情。我如今 30 岁,性格较为内向且被动。原本我有几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女生朋友,但从高中时期开始,我觉得自己渐渐追不上她们的步伐了。

    她们考上了重点大学,而我上了专科。我一直担心爸妈的经济压力,所以在寒暑假会去打工赚钱。朋友们的家境比较优越,他们在寒暑假通常是看书或者聚会玩乐。

    我会渐渐变得自卑,感觉自己和她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大学期间,大家相约一起去旅游,而我因为没有经济实力,所以没有去成。

    毕业多年,我从事着普通工作。她们则顺利上岸了不错的事业单位。这些年,我与她们交流甚少。她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彼此相互欣赏。

    我们有一个交流群。在这个群里,我的存在感很低。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东西。我觉得自己并没有给她们带来欢乐的能力。我感觉她们并不需要我。偶尔约饭时,我依然会因为融不进她们而不开心。

    我认为朋友之间应当是互相喜欢或者互相欣赏的。然而,我只是一个极为平凡的人,既没有出众的美貌,也缺乏幽默风趣的特质。我无法给予她们帮助,这种格格不入和生分的感觉让我深感苦恼。在这两年里,我敏感地察觉到她们似乎不再喜欢我了。

    我觉得或许是因为我性格不好,或许是我想太多了,所以才不能像她们那样彼此融入,不能自然地分享喜怒哀乐。

    我不希望友情变成一种心理上的负担。她们都很优秀。只是我越发觉得,相比于和她们相处,独处更加自在快乐。如果我选择默默地退群,以后减少和她们的联系,她们或许会觉得我很莫名其妙并且很讨厌吧?我很想弄清楚,融不进的友情是否可以放弃呢?

    将军 · 答

   


    我先直接回答最后的问题。当然是可以放弃的,即便那是融得进的友情,也可以放弃。

    你的最后提问与前面描述的情况不同,“融不融得进”更多是主观定义,并非全然客观事实,至少我没觉得你真融不进。

    你提及了与朋友们的差异,你的学历、家庭以及工作都比不上她们,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然而,友情并没有规定必须条件完全相同、毫无差异才能产生。并且,这也不意味着彼此存在差异甚至是差距,就不能相互融入。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倘若如你所言她们之间才是真正的融合,并且她们甚至都不喜欢你了,那么,为何从高中到如今 30 岁的这十多年里,她们依然会与你做朋友呢?为何在群里交流以及约饭时都不会将你落下呢?

    虚情假意的话,难道能 10 多年都维持不变吗?关系能够延续下来,难道仅仅是靠惯性吗?

    你单方面认为自己无法融入,认为没有共同话题,认为不被喜欢和欣赏。你把自卑感投射到她们身上,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会觉得别人也觉得你不够好。

    坦白地说,那些真正无法融入的圈子早已彻底瓦解了。这些圈子根本等不到十多年之后,就不会再存在了,更不用你来考虑要不要放弃。

    你说自己不够漂亮且不够幽默,好像在生活和工作方面也未能给朋友们提供帮助,也未能满足朋友们的需求,然而,难道就没有一些被你所忽视和否认的自我价值吗?

    我的朋友圈子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年龄不同,工作各异,家境有别,收入有差,生活状态也不一样,甚至价值观都迥然不同。但我不觉得这是无法融入的,因为真正能牵引着我们彼此靠近的那条线,并非这些外显的或者能轻易被定义的东西。

    有时或许只是一种感觉,有时或许是只言片语间的心领神会,有时是莫名其妙的一种默契,有时甚至可能是由于我们共同讨厌一个人或一件事。

    你们并非天天相处交流的亲密爱人,所以对于共同话题而言,它不一定是友情的基础。共同话题能够给关系加分,但并非是友情的根本原因。

    我的工作性质和生活状态决定了,我跟很多朋友没有所谓的共同话题了。然而,即便大家聚在一起各说各的人生,也依然很好。我们都很乐意去倾听和了解彼此的生活、想法和感受,因为完全一致也没什么意思,不是吗?

    交朋友是你与世界相联结的一种方式。总是将自己局限在某一个地方是无趣的。

    可能真的是你想多了,你有太多的担忧。你所担忧的根本情况,正如我之前所说,不是担心无法融入关系,而是担心自己不够好。

    单说工作这方面,事业单位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高人一等的。它主要就是稳定罢了。怎么能因为是否进入事业单位就划分阶层呢?

    你是否漂亮和幽默并不重要。漂亮和幽默本身就是较为稀缺的品质呢。按照二八理论来说,它们所占比例大概为 20%。怎么能说其他 80%的人就不配做人、不配交友呢?我们虽然不漂亮也不幽默,但我们可以拥有其他的优点和美好的品质呀。

    自信并非是由于取得了极为巨大的成就,也并非是因为拥有众多极为突出的优势,而是源于对自身的认可以及接纳,并且对自己有着恰到好处的关心与爱意。

    这段友情要不要放弃由你决定,但永远不要放弃去接纳和爱自己。

    —— END ——

    友友们,我们不想失去彼此,也希望大家能及时看到更新,所以恳请你点击 3 步来给我加个星标,好吗?

    点击一篇文章开头的账号名称“我们心里都有病”。接着点击右上角的...符号。然后点击“设为星标”,这样就完成啦。

    希望我们如约相见,不会走散!

    往期将军知道

    | ||

    ||

    你的“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14:41 , Processed in 0.095183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