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茄子种植技术与管理,茄子种植技巧与产量提升:土壤准备与栽培要点全解析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6356
发表于 昨天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各地都广泛种植茄子,茄子拥有众多品种。不管是哪种品种的茄子,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是备受喜爱的蔬菜。但是,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茄子产量显著减少。接下来带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茄子种植技术与管理的内容。

    一、栽培技巧

    1、土壤准备

    理想的茄子种植基地需选择地势较高的土地,且土壤要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透气性强,最好是沙壤土或壤土。育苗土壤不能使用过去 2 - 3 年内种植过茄果类、瓜类蔬菜、马铃薯或烟草的地块,而应选择之前种植过豆类或葱蒜类作物的土地,并且取用表层 15 厘米以内的土壤。肥料要使用充分发酵的猪、牛、马粪以及适量草木灰,这样能减少病虫害。育苗期间,白天的适宜温度需保持在 25 - 28℃,夜间的适宜温度需保持在 18 - 20℃。播种时,每平方米要使用 10 - 15 克种子,并且要适当稀播。当有 3 - 4 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在定植前一周要进行低温锻炼。

    2、播种时机

    育苗移栽时每亩种子的用量为 15 到 20 克

    3、土地整理与定植

    选择土地时要肥沃且排水良好,用于茄子种植,同时要避免连续种植茄科作物。将土地深耕后晒干,让土块变得细碎。在整地过程中,每亩施用 50 到 80 公斤石灰粉,以此进行土壤消毒和酸碱度的调整。茄子对肥料的需求较大,在移栽之前要施足基肥,即每亩施用 2000 公斤腐熟农家肥和 50 公斤复合肥,并且采用高畦种植的方式。畦的高度约为 30 厘米,宽度是 1.8 米。采用双行种植方式,株距在 45 到 50 厘米之间,每亩大概能种植 1400 株。而进行单行种植时,畦宽为 1.3 米,株距是 45 厘米,每亩大约可种植 1000 株。定植之后要立刻浇水,当幼苗成活后就减少浇水次数,这样能促使根系深入到土壤中。

    二、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

    每亩施用 15 到 20 公斤复合肥

   


    茄子在生长初期的时候,所需水量比较少。在这个阶段,适度的干旱对花芽分化是有好处的,同时也能提高坐果率。当根茄坐稳之后,植株对水量的需求就增加了。这时,应该让土壤保持湿润的状态,并且要适当进行排灌。

    2、植株管理

    茄子生长态势旺盛,它的侧枝数量较多,叶片的生长速度很快。尤其是在温度适宜并且肥料充足的情况下,这种生长态势更为明显。过密的植株会引发落花和烂果的现象,进而对果实的色泽产生影响。基于此,适当地对茄子进行修剪,就能够提高其产量。

    叶片对于制造和积累养分起着关键作用。茄子的叶片数量越多,那么养分的制造和积累也就越多。然而,叶片如果过多,就会对通风透光产生影响。并且,老叶以及病叶制造养分的能力较弱,同时还有可能传播病害。所以,适当地对叶片进行修剪,摘除老叶和病叶,这对植株的生长以及结实是有利的。

    修剪叶片需要分次进行。要去除弱枝和基部侧枝,还有老叶和病叶。同时适当删去过密的健叶,让叶片保持稀疏均匀的状态,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在茄子的生长期,应进行 4 - 5 次修剪,要避免一次修剪过多的情况。修剪的量还需要依据品种、肥料、天气等因素来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分枝能力弱的品种修剪量比分枝能力强的品种少;在生长前期,修剪量比后期少;肥料较少的情况下,修剪量比肥料充足的少;天气干旱时,修剪量比湿润多雨时少。

    为了促进多开花并且缩短授粉时间,同时也便于集中进行授粉,就需要摘除门茄花蕾以及其以下的所有侧枝(对于中、晚熟品种,可以留下 1 个侧枝),以此来保持植株二叉分枝。在四门斗授粉结束之后,留下 3 片叶子进行打顶,并且插上支架以防止植株倒伏,这样就能减少烂果的情况发生。

   


    摘除根茄以下的侧枝,以免枝叶过多消耗养分。

    摘叶的作用在于通风透光,能够减少下部老叶对营养物质的无效消耗。当植株封行之后,要及时把病叶、老叶、黄叶以及过密的叶摘除掉。

    茄子属于双杈分枝作物,通常进行双干整枝。在对茄以上的部位会留下两个枝条,并且每个枝条只留一个茄。每层会留下两个茄。每一级发出的侧枝,在茄子长到大约一半大的时候,会留下 2 到 3 片叶子然后进行摘心。

    疏果:及时摘除发育不良的幼果、畸形果和病果。

    综上,茄子种植与管理技术的要点已被介绍。茄子种植时,需要将地理环境、种植时间、种植品种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您可能对惠农网推荐的关于茄子种植技术与管理的精彩图文以及热门评论感兴趣,欢迎阅读。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01:32 , Processed in 0.075008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