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地球为什么有生命,童年地球的演变历程:从高温烘烤到生命摇篮的宇宙奇迹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6392
发表于 昨天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宇宙浩渺广阔,其中有一颗天体,它呈圆球形且蔚蓝色,十分美丽,这颗天体就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家园——地球。地球是太阳系里唯一具备生命发育和人类活动条件的行星,同时也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所了解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演化以及高度文明发展的天体。

    “童年”的地球是怎样的?

    地球现在适合人类居住,然而它的“童年”状况不佳。那时它经受着高温的烘烤,还遭受着陨石的撞击,根本无法让任何生物得以生存。

    “童年”的地球始终处于高温状态。星云物质在凝聚增生期间,像行星剧烈碰撞这类过程,会把重力势能转化为热能;地球增生时会形成金属熔体,密度大的熔体向地心下沉时,也能将重力势能转变为热能;并且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会释放出巨大的热能。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童年”地球的表面温度达到了 1700℃以上。

    地球在“童年”时期经常遭受撞击。太阳系残留的陨石会频繁地撞击地球。如今,地球上大部分撞击的痕迹已难以看到。然而,月球表面那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暗示了地球初期的环境是很恶劣的。直到距今约 38 亿年前,最大规模的撞击才结束,之后地球才逐渐相对安宁下来。此后,造成生物灭绝的大撞击发生过几次。但地球上的生命依然能够顽强地发展演化。每一次撞击都给某些弱势的生物群体提供了孕育发展的契机。

    地球诞生的初期是一颗炽热星球

   


    地球怎么会像个没煮熟的鸡蛋呢?

    人类一直对地球的内部模样感到好奇。然而,凭借当今的技术手段,我们还无法直接深入地进行观察研究。

    地球科学家想到了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样子。地震仪接收到地下的地震波后,就能够分析出很多地下的情况。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在几十分钟内就可以传遍地球的整个身体。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所通过的介质的性质有关。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能够在固体中传播,同时也能在液体中传播。而横波则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倘若地球内部的介质不均匀,地震波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依据记录到的各种不同波的到达时刻,能够计算出地震波在不同地下深度里的速度,接着就可以描绘出地球内部的特点。

    地球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研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层。地球的表层被称作地壳。地壳以下的部分叫做地幔。地球最中间的部分被称为地核。倘若把地球比作鸡蛋,那么最外部的地壳就如同蛋壳。中心的地核犹如蛋黄。像蛋白那样包围着地核的,便是地幔了。

    三层已经确定,然而每一层内部是否均匀呢?答案是否定的。1923 年,地质学家康拉德发现,地幔可进一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此软流圈中储存着大量流动的岩浆。软流圈顶部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共同构成了岩石圈,并且在软流圈上运动。所以说,地球这只特大号“鸡蛋”煮得并不太熟。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到底多少岁呢?

   


    英国物理学家哈雷最早尝试用科学方法研究地球年龄。他借助河水对海水盐度的补给量来推测海洋的年龄,并且认为海洋年龄等同于地球年龄。英国科学家开尔文勋爵假设地球起源于一个炽热的熔融球体,若要冷却到现在的温度,所需时间为 2000 万至 4000 万年。这些早期的探索是有益的,尽管比较粗略。它至少向人们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要摆脱圣经的束缚。并且让人们知道,地球的年龄远远不止几千年。

    对地球年龄精确的测量归功于20世纪物理学的进展。

    有一类特殊的陨石包含着太阳系星云物质凝聚时最先形成的固体颗粒。这类陨石对于人们研究太阳系和地球的年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有人运用铀铅同位素法对这类固体颗粒进行年龄测量。测量结果显示,这些陨石的年龄为 45.68 亿年。

    一般认为月球是由原始地球和原始行星碰撞而形成的,于是有人想到,若能测定月球的年龄,或许就能推测出地球的年龄。“阿波罗计划”从月球带回了一些岩石,经测定,那些最古老的月球岩石样品的年龄与陨石的年龄相同。由此可以推断,地球的形成年龄应比 45.7 亿年稍微小一些。

    地球上保存着最古老的矿物,其历史有 44 亿年。海洋和大陆或许在 42 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保存的最古老的岩石大约是在 40 亿年前产生的。中国的华南和华北在 2.3 亿年前拼合到了一起。如果将地球的历史比作 24 小时,那么动物在 24 小时中的最后 6 小时才出现;陆生动物在 24 小时中的倒数 2.5 小时出现;爬行动物大概只出现了半个小时;而人类的祖先出现的时间仅仅约为一分钟。

    美丽的地球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02:17 , Processed in 0.091803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