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今怎么写,岳阳楼游记:范仲淹未至却留名篇,江南三大名楼中为何独爱岳阳楼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053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岳阳楼因《岳阳楼记》而闻名。然而,撰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未曾到过岳阳,他仅是应好友滕子京之邀而创作,此文章得以流传千古,着实令人惊叹。

    岳阳楼属于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这三大名楼中,我对岳阳楼更为偏爱。另外两座楼是另修旧址,比如黄鹤楼更改旧址已达几百米之远。并且滕王阁和黄鹤楼这两座楼修建得极为豪华、气派,显得有些失真,那种新的感觉让我喘不过气来,也让我怀古思今的愿望完全消失了。

    这次到岳阳较为匆忙。在长沙把事情办完时已是中午。看时间还比较早,于是决定前往岳阳。幸好住处离汽车站较近,到了汽车站买票上车都很顺利,一路行驶两个多小时就抵达了岳阳。

    岳阳楼的夜景

    车驶入岳阳市内,可见一排排崭新的高楼陡然耸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街道十分干净且整齐。车站旁边的人流数量还算比较多。我们随即打车径直前往岳阳楼。

    我多年来一直渴望来岳阳楼参观,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在前往岳阳楼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如今的岳阳楼会是什么模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始终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文中那些读起来很顺口的优美诗句,如今要与现实进行对比,不知道差距到底有多大。怀着各种疑问,我来到了岳阳楼。

    广场前的雕塑

    车不一会就到了目的地,司机往前面一指,告诉我们那就是了。第二天是正月十五,眼前皆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我往左边瞧,看到一个大城门楼子,城楼上搭着建筑铁架子。我心中顿时凉了,心想:“这命啊,到哪儿哪儿都在维修。去南京夫子庙在维修,去苏州盘门古塔在维修,难道眼前的岳阳楼也在维修?真是命不好。”好在怨气没当场发泄,就一直朝着前面的洞庭湖走去。

   


    沿着湖边前行,一边是城墙。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后,决定到城墙上面去看看。当我们登上城墙一看,“巴陵盛壮”四个大字立刻映入眼帘。原来入口的大门就在这里。我们心中一阵狂喜,加快脚步进入了院子里。

    景区的大门

    院子里有几个微雕的楼宇,这些楼宇是唐宋元明清以来岳阳楼的模板。往前不远处,有双公祠堂,此祠堂是为纪念滕子京和范仲淹而修建的。以前学习《岳阳楼记》,主要是因为范仲淹的文采出众。实际上,文中有很多精华部分并未被真正理解,只是了解了一部分,而对另一部分并不知晓。

    旧时的岳阳楼模板

    范仲淹文中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如今的岳阳市,古时称作岳州,此地最初是东吴大将鲁肃操练水军之处。为便于水军演练,修建了一座小楼。到唐朝时期,这里正式设立郡守。岳阳楼在唐朝兴起,在宋朝兴盛,历经元明清,多次遭遇战火,却都在原址进行修建。如今我们眼前所见的楼宇,在中国古迹中属于为数不多且较为原汁原味的建筑,实在珍贵。

    一路怀着思古怀今的想法前行。迎面看到两个牌坊,上面写着“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是李白这位大诗人的杰作。岳阳楼是历代文人骚客聚集的地方,每走过一处,曾有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吕洞宾、唐寅等走过的脚印,这里也曾有“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的情景。每每想到这些,怀古之情愈发浓厚。

    如今的岳阳楼

   


    一座三层小楼近在眼前,可走不远就能看到。这栋楼是纯木结构,四柱灰顶。主楼有三层,高达五十米。中间用四根楠木巨柱,从下到上支撑着全楼的大部分重力。还用十二根宝杖作为内围,外围绕着十二根檐柱,它们彼此相连,组合成一个整体。整栋楼都是纯木结构,没有一颗钉子、一枚铆钉,也没有一块砖石,十分巧妙。整个楼体浑厚且端庄,在洞庭湖边上,显得很有气势。

    楼门口两边悬挂着李白的诗句:“水天一色”和“风月无边”。进入一层后,清代书法家张昭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映入眼帘。此雕屏由 12 块巨大紫檀木拼成,其文章、书法、刻工以及木料都十分罕见,皆属珍品中的珍品。我顺着小木楼梯上到二楼。因为楼梯很小,我一直低着头走路,手里还拿着相机,没顾得上抬头。就在这时,我听到上面传来话语:“请靠左边走,扶着楼梯扶手,楼梯不结实,要多加小心。”我顺着话音抬头望去,原来是一个后生,他长得很白净。我再一看,原来楼梯太窄小了,我只顾自己在上面横晃,没有考虑到上下之人的方便,而后生是有意在提醒我。我感到很惭愧,自己真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二楼是张昭书写的雕屏,一楼和二楼的雕屏一模一样。冷眼看去,难以分辨相差之处。后来听人介绍才知有真伪之分,二楼的是真迹,原文中“之”字有十个,每个字的写法都不同。从表面看,字迹潇洒自如、一挥而就,有一气呵成之感。其实古人写字时体现着自己当时的情绪,而今人对古人的意念和猜测太多,让后人深感难以企及。

    岳阳楼记全文

    到了三楼,所看见的雕屏上写着杜甫的诗句。这些诗句是毛泽东挥毫写下的,内容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看完诗句后,转身走到窗前。这扇窗户很小,且都是带有一条条木楞的窗户。打开轩窗,面向洞庭湖,眼前便是八百里的洞庭湖。范仲淹曾写道:“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时我眼前的洞庭湖,水势并非浩渺。当下正处于枯水时期,湖面较为平静。它不像孟浩然所写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般有气势,也没有杜甫所写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景象。如今的洞庭湖面积比原来缩小了五倍,古人所见的烟波浩渺、水势盛大、帆船点点的场面已不复存在。我们眼前能看到的是一些驳船停在水面上,水面有许多白鹭沙洲裸露出来。远处望去,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诗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可惜近几日,这里的天气都是灰蒙蒙的,远望此地,上下天光,水天一色,皆是灰色调,看不到岸芷汀兰,沙鸥翔集,更看不见君山的一切。看来要想真正看到渔歌互答、浩浩汤汤,南通巫峡,北极潇湘的湖水,得等到秋来八九月,那时天高地远,水面广阔,登上此楼,才会有心旷神怡之感。

    毛主席书写的杜甫诗句

    站在窗前,凝望着远方。微风吹过,岳阳楼下的洞庭湖之水缓缓流淌。来来往往的船只鸣笛,驶向潇湘、巫峡。古往今来,天下之人熙熙攘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来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记得刚进来时,误以为岳阳楼已重修,心中顿时生出懊恼,怨气冲天。如今想起古人的话,真觉与古人有很大差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启迪人生、催人奋发的话语,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眼前的岳阳楼,文人骚客来来往往,一代接一代,交替登场。岳阳楼见证了朝代的兴衰、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更替以及沧海桑田的变化,时光也在这儿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人生的长河中,此刻宠辱皆忘,把酒临风,真是满心欢喜。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1 20:33 , Processed in 0.092014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