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猫为什么要抓老鼠,猫为什么喜欢捉老鼠?揭秘猫鼠千年斗争背后的科学原因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309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猫和老鼠之间的斗争在长达数千年的竞争中从来没有停止过。猫为何会对老鼠如此感兴趣呢?

    《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称,人类或许在 4000 年前就已驯养猫。在某一时刻,必定有人留意到猫很擅长捉老鼠,同时也意识到了在周围养猫的益处。之后人们便特意养猫,以防止老鼠对粮食作物造成破坏。

    为什么猫对老鼠要捉老鼠

    简而言之,老鼠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它们的体型很适合猫的小爪子,并且不会给猫带来麻烦。猫是充满好奇心的动物,它们会被鼠标的抖动、跳动以及不可预测的逃跑行为所吸引。老鼠的肉能够满足猫对肉蛋白的需求。

    养猫真的能解决老鼠问题吗?

    许多人觉得养猫能解决老鼠问题,可猫真的能将所有老鼠消灭干净吗?其实并非如此。尽管猫咪很喜欢老鼠,但这并非是解决家中鼠患的恰当方式。

    1.猫不能到达老鼠窝

    猫或许能将老鼠挡在门外,但不代表它们已离开家。猫通常进不了老鼠窝,像地下室、阁楼、墙壁或地洞等地方。老鼠会很快学会能穿过墙壁躲避猫。即便猫死守让老鼠死在墙壁内,整个房屋也会产生难闻气味且难以清除。所以,即便可能看不到老鼠,最终也可能闻到它们腐烂尸体的气味。

    2.并非所有的猫都会捉老鼠

    我们一般认为猫都会捉老鼠。就如同我们觉得人类中个高的都要会打篮球,个矮的都要会做烧饼那样。有些猫会害怕老鼠,而还有些猫会把老鼠当作玩物,这取决于猫的个性。

    3.老鼠携带病毒和寄生虫

   


    即使您的猫能捉住一两只老鼠,猫吃掉捉到的老鼠会把跳蚤带到身上。老鼠还能携带引起弓形虫病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会转移到猫身上,接着通过猫粪再转移到人身上。没人希望自己的猫生病或被感染,让您的猫成为抵御老鼠的第一道防线,这不仅会让猫的健康处于危险之中,也会给您和家人的健康带来风险。

    4.老鼠繁殖快

    你可能觉得猫捉住几只老鼠就把家里的鼠患解决了。但要知道,老鼠繁殖速度很快,猫跟不上它们的步伐。雌性老鼠每三周能产下 4 至 12 只幼仔。为防止家中出现多代小鼠,最好尽快使用专业工具来解决老鼠问题。

    5.猫不能全面覆盖你的家

    您的猫即使捉住了几只老鼠,也难以解决根源问题。老鼠有精心规划的路线进入您家,可能是墙上的小裂缝,可能是管道进入家中的孔洞,还可能是门下较大的空隙。如果您不将这些洞完全密封住,它们就会年复一年地继续进入您家。

    如何正确的解决家里的老鼠

    解决老鼠问题的最佳方式在于,首先要做到防止它们进入你的家。老鼠能够经由小到如同一块钱硬币那般大小的开口而进入家中。请对以下这些老鼠有可能进入你家的地方进行检查。

    老鼠进入家中该如何解决呢?通常我们可以运用粘鼠板、老鼠笼以及驱鼠器这三种方式。陷阱不能随意放置,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1、粘鼠板

   


    一般建议把几个粘鼠板拼接起来使用。因为这样首先可以将几张粘鼠板拼接在一起,从而防止老鼠拖拽。其次,拼接板的面积较大,能够大小老鼠通抓。

    2、捕鼠笼

    捕鼠笼中放置诱饵,再挂上机关。老鼠一旦进去吃饵,就会被关在里面。然而,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捕捉到一只老鼠之后,很难再捕捉到下一只。

    3、驱鼠器

    驱鼠器会发射超声波,其针对的是只有老鼠能听到的频率,并且会不间断地变换频率,因为老鼠无法适应这种变换,所以只要 24 小时不停机开着,老鼠肯定受不了而要逃走。

    驱鼠器使用注意事项:

    1、全24小时开机,中途不要停。

    驱鼠器放置的位置需依据你家老鼠的活动区域而定。若老鼠在天花板上活动,就应放置在高处;若老鼠在地面活动,只需将其垫高 15 厘米放置即可。

    驱鼠器通电后,需要清除前面的窗帘等软性阻碍物。因为这些软性阻碍物会吸收超声波,从而影响驱鼠器的效果。

    一般驱鼠器可以和粘鼠板一同使用。老鼠被驱鼠器驱赶时,会很容易慌忙逃窜。逃窜后,就会进入粘鼠板的陷阱。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1 06:45 , Processed in 0.090611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