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医学生毕业论文怎么写,毕业论文致谢花样百出:年轻人感谢偶像、宠物甚至头发背后的青春故事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155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团中央微博号近日发起了一个话题征集,内容是关于这届年轻人的毕业论文致谢里都写了谁的名字。在评论区中,有人称自己把偶像周杰伦写进了硕士论文,有人对自家猫表达了感谢,还有人对自己的头发表示了感谢……在这些花样致谢的背后,究竟有着哪些美好的青春故事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一些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采访,邀请他们讲述对恩师的感恩之情,对青春的怀念之意,对梦想的追寻之举。

    那些没说出口的感谢,都藏在毕业论文中

    论文致谢里出现各种各样的人物,这已不再是新鲜事。被致谢的对象,有可能是一只动物,有可能是一顿美食,甚至有可能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前不久,网友@青杳 晒出的致谢内容,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围观。

    这位网友在醒目的位置详细地写下了对爱宠和美食的感受:“感谢宿舍区的每一只小猫咪,它们治愈了我很多的不开心;感谢我看过的每一本小说,文字成为了我的乌托邦;感谢牛肉火锅,给了我很多次满足的叹息;感谢傍晚那好看的晚霞,感谢校道上洒下绿荫的大树,还感谢偶尔和朋友在操场散步的夜晚;感谢学校桥头的关东煮、瑞二的米线、达理的烧腊……”

    一位年轻人在论文致谢里幽默地说:“感谢我的头发,它还在我的头上顽强地生长着!”另有一人感谢周杰伦,他们说:“在我每一次奋战实验、内心焦灼不安的时候,是他那天马行空、宛如人间天籁的音乐让我的焦躁得以平复。”

    看到这些致谢,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的副教授王靖雨感受到了特别的温情。他认为人若没有癖好就难以与之交往,因为这意味着缺乏深情。写致谢的年轻人能够察觉到细微之处,去感受人世间的“小美好”和“小确幸”,这说明写作者具有同理心。同时,这些致谢能够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对情感表达的开放和包容。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与传播系的副主任刘文红,其教龄已超过 20 年。她观察到,以往学生们在写致谢时,感谢得最多的是老师、家人以及学校。而如今,00 后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拥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意愿,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体验。他们越发敢于表达,不仅致谢的篇幅在不断变长,感谢的对象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人物。

    前不久,刘文红在参与评选优秀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喜欢把亲朋好友以及恋人的名字写在致谢部分,他们把这当作是对好友和亲人的“郑重感谢”以及“浪漫表白”。

   


    我在本科时期与他相识。那时,我的毕业论文中写的是“感谢师兄”。之后,当我撰写硕士论文时,就变成了“感谢男友”。网友@小胖妞晒出的论文致谢里,记录下了她与男友相知以及相恋的整个过程。在他的硕士和博士论文中,同样也写了我,从“感谢师妹”转变为“for my wife”。这位网友认为,恋人需要共同进步,并且相互激励,这样才会拥有更长久的未来。很多人在这个评论下面跟帖表示,“见证了一段双向奔赴的爱情”。

    刘文红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部分年轻人的致谢颇具创意,其中甚至会提及“未曾现身的爱人”。像中国计量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唐宇菲就写道:“感谢在大学四年中未曾出现的男朋友,正因如此,我才能够认真学习并写完论文。”

    看到这群年轻人独特的致谢,刘文红深有感触。她说,这表明这届年轻人在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教育渠道的多元化使得 00 后思想更为活跃,他们喜欢创新,表达的情感既真挚又动人。

    他们的闪光青春,被刻进论文末尾的致谢里

    杨守志今年 22 岁,他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读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目前是博士二年级。在他的本科论文致谢里,他讲述自己曾是一名留守儿童,很早就进入了学校。然而,“早入学”并没有给他带来旁人所想象的“年龄优势”,相反,他深受困扰,觉得学业跟不上,身边知心朋友也很少。读本科期间,杨守志结识了好几位好友,他们一同做项目、打比赛,还经常熬大夜。4 年后,大家奔赴到了不同的领域。那份同窗情被写进了致谢里,他感谢好友的包容,感谢好友的理解,感谢好友的互助。很多瞬间被深刻地印在了记忆深处。

    在撰写致谢内容时,武汉工程大学的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吴亮全程都使用了文言文。他回忆起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那四季的光景,终究不会再回来了。在四年的时间里,彼此相遇、相知,逐渐熟悉于心。工大的草木楼室都与情感相连……在他的观念里,大学的每一段时光和每一株草木都蕴含着“情思”。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吴亮结识了继父,他以真心相待,为儿子操劳,他将这些话写进了致谢中。吴亮称,继父将他当作亲生孩子看待。继父一直给予他鼓励,让他能够坚定自身,保持自信。同时,鼓励他大胆地去对新鲜事物进行尝试,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正是继父的这些行为,填补了吴亮所缺失的父爱。

    光影在实验室的窗前流转着。很多次,我推开门,偶然透过落地窗看了一眼,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橘子正跌落到迢迢的星野之中。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张宇,在其硕士毕业致谢论文中,用暖色香甜的“橘子”来描绘自己的求学时光。从早到晚,他在实验室里坐冷板凳做研究,眼见着太阳渐渐落下,最终如同橘子般沉入夜幕,又仿佛奔赴着自己的星辰大海。

    张宇在多次披星戴月的过程中,为自己定下了坚定不变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攻克关键的技术难题。他读研究生时研究的是航天发动机的一个小部件。今年 9 月,张宇要前往北京大学继续深入学习,这次他的研究方向有所改变,变成了与芯片研发相关。尽管这是国家的技术难题之一,但他在致谢中说:“如今各种热闹都化作了清风朗月,前方的道路漫长,也不再害怕了。”

   


    “写致谢没有技巧,全是感情”

    2022 年年末,我在写论文的时候,正赶上重庆疫情处于高峰阶段。您在半夜指导完我的论文后说:诗韩啊,如果过年回不了重庆,就来我家过年吧,别担心。有一次差点遭遇误会,您的第一反应是:我相信诗韩。国家奖学金进行公示的时候,您在朋友圈里为我写下了祝福……这些都是天津商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李诗韩在致谢中所写下的片段。

    李诗韩是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教师邢博的第一位研究生,目前被南开大学拟录取,将在 9 月开启博士生涯。邢博作为李诗韩的导师,没想到这些小事竟被学生记了这么久。他平心而论,觉得老师给予学生专业上的指导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帮学生开阔视野。他看完学生的致谢后,很感动,为学生感到骄傲。

    现在学生的致谢普遍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仅寥寥几句读下来,就能展现出画面感。刘文红觉得,学生通过致谢这一“窗口”,能够回顾并总结自己的求学生涯,再次感受到校园所带来的亲情、师生情、爱情、同窗情等情感上的连接。刘文红在平时与学生交流时,有学生对她讲:“致谢,在我行文两万多字当中,是最温柔的那两千多字呢。””也有学生说:“写致谢没有技巧,全是感情。”

    当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认可把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像自传那样。王靖雨觉得,致谢是学术研究作品的收尾部分,整体的风格倾向应该是学术性的,致谢的内容要与研究内容相互补充。

    王靖雨相较于致谢中的个人情怀,更注重致谢中关于学术作品产生过程的细节故事。她回忆起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首先感谢的是知识本身的有趣,正是这种有趣促使她不断向前探索。她希望未来能看到年轻人在致谢中多写写自己为什么要做这篇文章的研究,以及是如何做这篇文章的研究的,还有在研究的整个路途当中是谁在帮助自己。还有哪些问题仍在求解?”

    当然,王靖雨也很高兴能看到藏于论文致谢中的“新时代的新表现”以及“寥寥数语所蕴含的真情流露”。在众多论文致谢里,她都能察觉到时代给这届年轻人留下的专属印记,“那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精神气质”。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0 11:47 , Processed in 0.081431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