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臧霸怎么读,司马朗生平事迹:从童子郎到充州刺史的政绩与品德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2361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地人。他九岁的时候,有人称呼他父亲的字,司马朗说:“怠慢别人父母的人,就是不敬重自己父母的人。”客人向他道歉。十二岁时,他通过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他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就弹劾审问他。司马朗说:“我家族内外,世代都身材高大。我虽然年幼柔弱,但没有仰慕高大的风气,减少年龄来追求早成,不是我的志向所在。”监考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异。

    后关东发生战事,原先的冀州刺史李邵居住在野王。野王靠近山险之地,他打算迁徙到温县。朗对邵说:“您是国人所仰望的人。如今敌寇还未到来您就先行迁徙,靠近山的县邑必定会驻留。这是动摇百姓的心,并且开启了奸邪作恶的根源啊,我私下里为郡内担忧。”李邵没有听从,靠近山边的百姓果然发生动乱。

    二十二岁时,太祖任命他为司空掾吏,他因病离职,之后又担任堂阳长。他治理政务致力于宽厚惠民,不施行鞭杖之刑,然而百姓却不触犯禁令。升任兖州刺史后,政令教化广泛推行,百姓称赞他。即使身处军旅之中,他常常穿着粗陋的衣服,吃着粗劣的食物,以节俭来引领下属。建安二十二年,他与夏侯悖、藏霸等人出征东吴。到达居巢后,军士中发生大瘟疫,朗亲自巡视,送去医药。他遭遇疾病去世,当时年龄为四十七岁。

    --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有删改

    内外的亲戚在温县驻留,他们的行为让坏人感到恐惧震惊。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监试者异之

    朗谓邵曰

    便要还家

    仿佛若有光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朗之内外 具答之

    B. 太祖命其为司空掾吏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 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D. 损年以求早成 以其境过清

    1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15.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司马朗的性格特点。

    以……作为不同之处,对……觉得奇异;进行告知;与“邀”意思相同,即邀请;模模糊糊、隐隐约约。13. C

    田间小路相互交错,村落之间能够互相听到鸡鸣和狗叫的声音。

    桃源中人询问现在处于什么朝代,他们竟然全然不知有汉朝存在,更何况魏晋呢。

    ③轻慢别人父亲的人,也不会尊敬自己的父亲。

    ④他常常穿着粗衣,吃着粗食,以节俭来引领下属,体现出他的节俭自律。

    【解析】

    【12题详解】

   


    首先要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接着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然后依据句意以及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别字词的含义。在进行解释时,需要留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情况,并且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字词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此题中所涉及的字词都是古今异义词,例如“异”这个字,它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异,或者对……感到奇异。因此,绝对不能用现代的意思去解释古代的字词。而理解好上下文的内容,是做好作答的关键所在。

    【13题详解】

    C 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意义或用法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连词,并且都表示转折。A 中,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B 中,前者表示“担任”,后者表示“对、向”。D 中,前者是目的连词“来”,后者是“因为”。

    【14题详解】

    本题对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进行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进行直译时要做到字字落实,尤其要把关键词语的意思准确地呈现出来。在翻译文言语句时,首先要明确文言词语的意思,将词语置于语境中,通过上下文来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需注意以下字词的翻译,像“交通”意为交错相通,“乃”意为竟然。“无论”:不必说,更不用说。“慢”:轻慢。“亲”:父亲。

    【15题详解】

    要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能够反映人物的品格;也可以分析各种描写,因为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从“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等句子进行分析,能够看出他是一个才思敏捷且能言善辩的才子。从“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驻,此乃摇动民之心且开启奸宄之原也,吾窃为郡内忧之”等句来分析,能够知晓他是一个具有远见且有头脑的人。要先扫清文字障碍,将文意疏通,把内容读懂,这便是归纳概括的前提与基础。

    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人。司马朗九岁时,有人直接称呼他父亲的字。他说:“对别人父亲轻慢的人,不会尊敬自己的父亲。”接着那人向他道歉。九岁时,司马朗参加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看到他身材高大健壮,便怀疑他虚报了年龄,于是对他进行审问。司马朗称:“我的内外亲戚,每一代都身形高大且健壮。我虽然年幼柔弱,但却没有产生羡慕高官的风气,也不会为了早成而折损自己的年龄,这并非是我的志向。”监考之人听后觉得他与他人不同。

    后来关东发生战事,众人一同讨伐董卓。冀州刺史李邵的家在野王,那里靠近山中的险要之地,他打算迁往温县。司马朗进行劝阻,说敌人还没到来就先进行迁徙,会动摇民心从而引发动乱。然而李邵没有听从,山边的百姓果真出现动乱,有的往内迁徙,有的变成盗贼进行抢劫。

    建安 22 年,司马朗与夏侯敦、臧霸等人一同征讨吴国,抵达居巢。军队中瘟疫流行,司马朗亲自前往进行视察,还派送医药。他因这一行为而染病,最终去世,去世时年仅四十七岁。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19 22:22 , Processed in 0.073093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