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主要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病毒主要侵犯神经。病人的临床表现为在皮肤和黏膜上产生疱疹或丘疱疹,同时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它是一类急性疱疹性病毒性皮肤疾病。病人的皮肤和神经受到累及,病变部位的皮肤会产生灼热且疼痛的感觉,这使得病人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晚上也难以入睡,并且食欲变差等症状,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中医学把带状疱疹称作火丹,当病变位置在胸肋部时称为缠腰火丹或串腰龙,病变位置在头面部时称为抱头火丹,出现在其他部位时称为蜘蛛丹或蛇串疮等。中医学认为此病发病机制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情志内伤会引发肝气郁结,气郁进而化火,肝经的火毒会夹着风邪向上行至头面而发病。其二,湿热毒蕴会引发气血凝滞,对经络造成阻塞,经络不通就会产生疼痛,导致疼痛感剧烈[1]。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疾病通常会运用抗病毒药物,像阿昔洛韦以及病毒唑之类。还会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比如 B 族维生素等。同时会用到止痛药物,以及抗炎药物,像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也会使用促进人体免疫力的药物,例如干扰素和转移因子等。此外还会进行防止感染的治疗。不过,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费用相对较高,并且会引发副作用,治疗结束后一些病人会留下神经痛。中医学依据病人的不同体质,采用辨证论治之法。开展中药煎剂配合外治法进行治疗,通过中药内服,可扶正祛邪并调和阴阳;借助外治法能直达病灶,发挥局部疏通经络以及促进淤毒排出体外的作用,从而加快皮损修复时间。此疗法具有治疗效果理想、治疗疗程较短以及产生后遗神经痛风险较低的优势,故而容易得到广大病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