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追忆王洪金先生终身成就奖颁奖庆典,回顾华晶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发展历史

1万

主题

2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3508
发表于 2024-11-6 03: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顾历史,牢记前人的远大志向;

    让我们继往开来,激励我们这一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相聚,举行王洪金先生“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缅怀那段历史,缅怀前辈创业的艰辛。也是为了激励像我这样的年轻一代铭记历史,接过旗帜,克服困难,开创未来。

    说起“王老先生”王宏进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华晶”的发展史和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发展史。

    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说说“华晶”从江南无线电器材厂这个地方国营小厂,到部属“742”厂,再到我国第一套集成电路生产成套设备的承担者。介绍行。作为我国“南方微电子基地”的践行者,她每一个华丽转身背后的故事;我们先来说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成立前后的故事。

    1.棉花巷一家当地国营小工厂。

    1.棉花巷一家当地国营小工厂。

    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始建于1960年,最初有员工200人左右。该工厂主要生产二极管。

    1963年1月1日起,江南无线电器材厂隶属于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十管理局(后为机械四部),工厂代号为“国营第742厂”。

    正是在这一年,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巨大贡献的王洪进同志,随后参加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服从组织安排,转业。他到当地,来到国营“742”厂上班。

    四机部接手后,国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逐步配备和增加了一些设备。但按照四机部的要求:停止小商品生产,进行半导体管专业化生产。对此,公司技术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工厂采取学习兄弟单位技术、引进技术人才、自行创新等方式,逐步扩大公司产品品种。

    2、校企合并,从棉花巷到大王集。

    1968年底,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的号召,经国防工业军控集团批准,无锡无线电机械学校与“742”厂合并试点,承担科研、新型半导体工艺设备的试制和生产。

    从此,“742”工厂从棉花巷迁至大王集。

    “742”厂当时有3名厂级领导,姓王。王洪金是厂长,所以当时的员工都尊称他为“王”。于是我就想,历史上是不是有某种偶然或者必然:大王基,大王基,是不是意味着“王将军”会带领我们为未来的“华京”打下基础呢?

    回顾历史,我觉得在那个阶段,公司修炼了内功,积累了能力,为后来的华丽转身和前进奠定了基础。我总结出我练了三项内功:

    一是练内功,强化企业管理。

    从棉花巷一路走来,公司扩大了工厂规模,提高了生产能力,提高了技术水平。公司需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修改和完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Ø 在技术管理方面。贯彻“军品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在原有基础上制定产品质量标准,落实工艺规范和检验标准;

    Ø 发挥群众民主管理作用。各生产班组、车间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各班组设立了统计员、财产保管员、安全员、福利员、质检员、考勤员六大成员,发挥了群众民主管理的作用;

    Ø 分析重要问题的制度方面。工厂建立了定期的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厂领导负责组织解决出现的问题。例如:根据当时工厂产品质量低下的突出情况,1972年出现了一种叫“三超一差”的情况:“多退货”——占总销售额的10%%, “废品多”——占产量的15%左右,“自制设备用不了多少”——占自制设备的10%,“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差”。

    对此,该公司开展了产品质量活动,并成立了工厂检查验收小组。 “王总经理”亲自担任组长,颁布了《工厂整顿产品质量验收标准》,制定了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产品试制、工艺卫生、质量考核、辅助工序、动力设施、物流服务、技术培训等8个方面的验收标准。通过精心管理,工厂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是练好内功,开发新产品。

    当时,工厂里的每一位技术人员都负责一个产品的生产或试制。届时,3DG19高频小功率管、3DK7、K2开关管和3DA5大功率管逐步投入正常生产。各种硅高频、大功率、低噪声晶体管逐步投产。 、硅高速开关和各种数字场效应集成电路等20多个品种已投入生产和试产。

    工厂的这种能力的积累,使“华晶”在历史上多次获得金银产品奖;数十个品种产品荣获国家级新产品奖;数十个品种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和其他荣誉奠定基础。 “742”厂先后9次荣获国家金质奖产品、8次获得国家银质奖、国家企业技术进步奖、国家一级企业。

    三是培养内功,凝聚员工积极性。

    根据五月自然气候和温度更适合半导体器件生产的特点,工厂开始提出以20世纪70年代初的“红五月战争”为蓝本的活动,以激发艰苦奋斗的精神。怀着为国家多做贡献的热忱,当时的很多员工和干部几乎是先早班后中班,或者先中班后夜班(恐怕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志至少都有过“七进七出”的经历)。为了尽快完成国防重点工程的配套产品,有的团队甚至把床上用品搬进了车间。这种现象现在很难理解,也很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却是这样一种无私的工作状态。

    由于员工发自内心的激励,“红五月战争”的好人好事在厂里随处可见,良好的生产报告频频传来,工厂每年都完成了国家生产计划。年。从此,工厂把“红五月之战”活动作为一项传统,每年都保持下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当时的全国来看,江南无线电器材厂是一个地方国营小工厂。从规模上看,它不是最大的;从技术上看,它也不是一流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性的小国营工厂。在王洪金等老兵的帮助下,一代“华晶人”的勇气和坚持,使工厂积蓄了即将腾飞的内在动力。

    二、以“742”厂为重点的我国“南方微电子基地”建设

    “742”工厂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主要原因有两个,而这两个原因都与我们“王老先生”的参与有着深刻的关系:第一个是1977年,我国引进第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生产线,双极线性集成电路生产线日本进口彩电,指定在“742”工厂生产;第二个原因是1983年,“南方微电子基地”无锡微电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落户“742”厂。

    我们来分别谈谈其中的一些故事。

    1、我国从日本进口的彩电用双极线性集成电路生产线位于“742”工厂。

    1977年初,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决定从日本引进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同时引进彩色电视机用线性集成电路生产线。

    为落实和确定这条引进线的指定区域和建设单位,国家机械工业部等有关部委开展了多项调查、分析和研究工作。各地也在争夺这条引种线的落户,各显神通。但最终这朵花落入了“742”厂,这与“王老师”卓有成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们查到的文件显示,1977年3月,经机械四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安排王洪进、“742厂”总工程师车云红等10余人参加中国国家技术引进大会出口公司代表团与日本东芝代表团在京洽谈。

    这是我们查到的历史资料。我想,在“争定点”的过程中,“742”厂和“王先生”还做出了许多其他我们在史料中找不到的工作轨迹。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其中一些早期的努力无法在历史文献中得到充分体现。

    如果“742”厂没有“引进线”项目落户,未来很可能不会有“无锡微电子工程”落户“742”厂或江苏无锡;

    如果“742”厂没有“引进线”项目落户,该厂在未来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过程中,很可能会面临和许多同类企业一样的困难(兼并、破产等)。竞赛。

    因此,“742”工厂指定引进线的建设,不仅对工厂来说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对工厂每一位员工来说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因此,“王先生”和老一辈“华晶人”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不仅对江苏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也对集成电路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国。

    我们应该向“王先生”这样的老一辈企业领袖致敬!

    1977年7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根据无锡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引进线选址的报告,正式向国家计委、国家建委提交报告,将引进线选址在“742”厂在无锡​​市。

    1978年10月,国家计委批准了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和第四机械部的“定点报告”,并正式下达了任务书。

    任务书指出:同意利用“742”工厂进行扩建,建设专门​​生产电视集成电路的专业工厂和MOS、双极型集成电路的试验工厂。 11个品种的彩电线性集成电路年产量2600万片。生产能力。

   


    由此,“742”工厂成为当时国内产能最大、工艺最齐全、覆盖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的专业化工厂。

    这期间发生的几件重要事件:

    一、引进线建设投产日期。

    1980年5月,开始建设生产线前端工艺(3英寸、5um工艺)。 1982年10月,引进前线工艺并投入生产。在此期间,引进后线工艺,并于1981年10月投产。1985年完成引进项目的国家验收。

    其次,“742”工厂为国家集成电路规模化生产做出了贡献。

    引进线投产后,“742”工厂能否尽快突破设计产能、提高产量,既是工厂的重点任务,也是衡量能否尽快突破设计产能、提高产量的重要标志和突破口。我国集成电路生产当时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能力。

    当时我们主要克服了一个以前很难克服但现在已经不是问题的障碍:就是在公司内部执行产品标准时,是“坚持国外给出的产品标准”还是“全面满足用户”需求为第一要务”? “742”厂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最终的事实证明,“全面满足用户需求为第一选择”、“用户标准就是产品标准”的做法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和要求。也符合市场规律。

    1987年,集成电路年产量达到3003万片,终于突破设计能力。并连续多年保持年产量高速增长。据1987年国家统计:“742”厂的产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40%。 “742”工厂为国家集成电路规模化生产做出了贡献。

    三是积极响应电子工业部“一出多惠”号召,即推广5um技术。

    “742”厂消化吸收了引进成果,立足国家大局,无私推广自己掌握的集成电路生产技术,无偿赠送技术资料,宣传工厂质量管理经验,送工程技术人员向兄弟单位寻求支持。

    届时,欢迎全国各地相关企业来厂考察。 “王老师”曾说过:来“742”厂学习,除了吃饭要交钱,住宿一分钱也没有!

    客观地讲,全国不少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都得到了“742”厂的帮助和支持。

    2、“南方微电子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微电子工程落户“742”厂。

    “742”工厂引进工程取得成果,将我国5um双极工艺及相应产品推向新水平,也实现了我国集成电路的工业化生产。但与当时的国际技术相比,与我国庞大的市场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是技术;二是技术;三是技术。第二,产品。在此背景下,我国“七五”期间微电子行业一号工程无锡微电子项目启动并落户“742”厂。

    1983年5月,电子工业部作出决定:从电子部第二十四研究所抽调500人组建第二十四研究所无锡分院,组建无锡微电子科研生产联合体。

    四川永川二十四研究所是电子工业部规模化生产的主要研究所。电子工业部认为,应利用引进“742”厂规模化生产经验和24个研究所的技术能力,联手争取时间,掌握2~3个规模化生产技术尽快进行微米工艺。

    无锡微电子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一)从24所抽调部分人员到无锡,建立24所分所;

    (2)3微米工艺MOS生产线引进及建设;

    (3)5um双极生产线扩建;

    (四)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

    这期间发生的几件重要事件:

    一、重要时间点:

    1985年,正式注册为“无锡微电子联合公司”;

    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开工建设无锡微电子工程研究中心。

    1989年8月,项目建设期间,在合资公司基础上组建“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科研中心更名为“华晶集团中央研究院”)。

    从此,一个响亮的名字——“华晶”诞生了!

    1990年11月,MOS生产线开工建设。

    1994年6月,无锡微电子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

    二是无锡微电子工程建设的技术成果。

    二十四分厂成立后,利用742厂现有厂房和设备条件,突破“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4K动态随机的研制访问内存。 1986年3月,研制出最小线宽2.5um、集成13万个元件的64K动态存储器,通过技术鉴定。 1993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块256K动态随机存储器;

    新建的设计中心从1988年到1992年开发了108个新产品。

    三、双极电路扩建项目生产成果。

    双极电路扩建工程投产,使工厂双极电路年生产能力由1990年的3230.4万片增加到1993年的4500万片,技术能力提高到5英寸3um。项目竣工验收时,上级的评价是:“投资经济、水平高、速度快、效益好!”

    四是重视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

    “华晶”拥有成功的人才培养机制。无论行政、技术、党务等方面的干部人才使用,组织部门都专门建立了人才使用考察制度,建立了后备干部制度。使用人才严谨、认真。

    多年后,有一句话称赞华晶的人才培养机制:华晶是中国微电子行业的黄埔军校。据说,多年后,“华晶”中走出了许多“华晶”人,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和各条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对此做了统计。离开华晶并在其他公司或政府部门担任主要领导和骨干的人不下500人。目前,我国仍有300多名“华晶”人继续为发展集成电路而努力。处于各产业链重要关键位置。比如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电子、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子、硅谷等。全国各条战线上也有“华晶”人,比如国家计生委、无锡市物价局、工信局等。商务局、银行、工程建设等。今天在座的集成电路领域的企业高管,都是华晶培养出来的优秀代表。曾担任“华镜”轮总工程师的滕景新曾写下《忆琴娥,与华镜熔爱》诗,诗中吟诵道:

    天下将军华镜名扬黄浦,

    功德是诸圣人所创造的。

    功德事迹,

    每一代人都有才华,

    微电子有着广阔的天空。

    除了人才培养受到社会好评外,“华晶”还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当时“王先生”提出的“华京精神”至今仍在耳边:“立志争第一,拼搏创新,无私奉献做主人”。公司以指导教育为主,辅以对员工的关爱(如华泾新村建设、员工生活区、员工医院、浴室、员工困难补助、员工生活走访等)。 )营造了员工愿意“上前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发展”感到自豪的局面。企业精神振奋人心。

    三、半导体行业协会成立背后的故事

   


    “王先生”与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关系始于1985年“集成电路联合组织”的成立。

    1.集成电路联合组织。

    “集成电路联合组织”可以说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雏形。

    其成立的原因是“742”工厂引进线项目的成功,将我国集成电路生产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尽管全国范围内工业还很薄弱,但已经出现了“产业共性问题的协调和产业发展的形成”。 “合力”要求。

    因此,1985年底,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李铁映提议成立“集成电路联合组织”。为此,中国电子器件集团公司在自由、平等、互利、平等的原则下,发起并组织了我国40多家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下属和地方集成电路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了“集成电路联合会”。共同发展。组织”。

    由于“742”厂引进了当时全国最大的5um生产线,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因此集成电路联合组织秘书处就设在“742”厂。集成电路联合组织为产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协调和组织工作。

    2、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专业协会相继成立。

    后来,随着产业形势的发展,“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1989年1月7日)和“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专业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机电部改制司)中国,1989)逐渐建立。 11月7日批准);

    因此,从时间上来说: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是全国成立最早的行业协会。

    “王先生”曾任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首任会长,并连续四届担任会长,直至决定不再担任会长。

    “王先生”也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首任理事长。

    刚才提到的集成电路联合组织、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半导体

    行业协会集成电路专业协会是在“742”厂成立的,所以当时协会的活动经费和办公经费的主体都是由“742”厂支持的。应该说,“王先生”在资金、企业协助、工作指导等方面都对协会给予了积极支持。我总结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首先,协会成立之初组织了两次全行业的调查。了解我国的一套

    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之初的规模、从业人员数量、产品产量、工艺技术等基本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是协调解决会员单位的共性问题。组织会员单位编写《综合电子》

    《路企网上产品目录》、《全国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主要加工项目数据汇编》,制定切合实际的产品质量标准、谈判产品价格范围等;

    三是每年组织行业会议,沟通信息。同时,我们组织了多次产品市场会议,

    全国集成电路产业装备调整转接会等;

    四是鼓励协会办刊专业刊物《半导体产业》。出版物发布行业调查

    企业生产现状、各企业生产状况介绍、重要行业会议信息预览、技术趋势探索、国内外产品型号对比等。在信息传播方式相对单一的时代,该刊物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对于会员单位;

    目前,协会仍坚持办好“半导体行业”,并根据形势发展,还增设了网站、公众号、《集成电路行业通讯》等信息交流平台。

    五是向政府和行业研究机构提供政策依据和相关信息。比如,根据当时电子工业部的要求,我们重点调查了集成电路“平行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并写了调查报告。报告结合国情分析了原因,内容翔实、丰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参考。为单位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推荐为电子工业部智力成果一等奖;

    六是积极参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筹建工作。 1987年8月,中国电子器件公司、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集成电路联合组织、半导体信息网四个单位联合发起筹建,成立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应该说,筹备工作的具体行政工作是由集成电路联合组织秘书处完成的。起草协会工作文件,规划推荐协会领导班子等。

    因此,无论是集成电路联合组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雏形,还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行业专业协会集成电路专业协会和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王先生”可以说是我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建设的领军人物。他与时俱进,开创性地指导和开展半导体产业的管理和协调,为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建设和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非常重要的贡献。

    4、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很多老领导:副市长薛承志、厂长蒋守雷、总经理徐发发等,还有其他老领导。和“王老先生”一样,他们都是成员,为“华京”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锡微电子工程领导小组首任组长是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刘建峰,后来调任海南省。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曾培炎接任组长。

    今天在场的还有很多曾经在“华晶”大院工作过的同事,以及曾经在“华晶”大院工作过、仍在努力在我国各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发挥自己作用的“华晶人”。 “企业家。来自北京,深圳,上海,Hefei和其他地方的企业家和领导人特别参加了研讨会。

    如今,中国资源微电子学已经在新的旅程中采取了新的步骤。科学研究和生产中都有新的发展和新模式。特别是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资源微电子学由执行副主席Chen 领导。在团队的领导下,我们将计划行业和资本的整合,建立技术能力并提高系统应用功能,实现产品突破,应用程序突破和竞争力突破,并努力加入世界上第一个Power  Camp的行列。

    当今Wuxi City的工业状况更加繁荣。今年8月, Group的综合电路研发和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在Wuxi定居。这是Wuxi重点的重要体现,并使集成电路行业处于重要位置。它也是振兴Wuxi“全国南部微电子工业基础”的重要载体。

    应该说的是,在国家“ 908”项目之后,Wuxi和将与国家“ 910”项目一起携手,该项目肯定会巩固并提高Wuxi作为“国家南部微电子工业基础中心”的地位。

    近年来,Wuxi市政党委员会和市政府越来越关注综合电路行业的发展。 2017年初,他们发出了“有关加速综合电路行业发展的Wuxi City政策意见”,该意见指出,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建立200亿元人民币的总规模。工业投资基金致力于培养国内外几家著名的领先综合巡回赛公司。 Wuxi City的一系列综合电路行业发展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Wuxi综合电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从以前的“全国南方微电子工业基础”到项目的当前签署,Wuxi IC已花费了27年的时间返回这个国家战略行业。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两党之间的这种选择和合作既是继承和开拓者。除了对综合电路行业的发展以及高度概念性协议的深入了解之外,双方之间的选择与合作还代表着这也是因为Wuxi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吸引力领导工业加强城市的策略。

    今天,负责综合巡回赛行业的Wuxi市政经济和信息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人参加了研讨会,Wuxi TVET进行了一次现场访谈,这表明他们非常重视综合电路行业的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Wuxi会迎来综合电路行业的新一轮强大的开发脉冲!

    我们的综合巡回赛业务肯定会有很大的潜力!

    我国综合电路行业的发展以“ ”为特征。

    我国综合电路行业的发展肯定会留下我们的足迹。

    我们为“ ”和“ ”感到自豪,也将为我们感到骄傲!

    木头可以腐烂,石头可以天气,钢可以生锈,但是只有精神才能成为心脏永恒的图腾!

    让我们记住历史,接管国旗,克服困难,开放未来,推动广泛的“ ”精神,并不断将我国家的综合巡回赛行业推向新的高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1-10 01:00 , Processed in 0.052583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