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绥德县检察院办理的案件看地推引流套路,谨防陷阱

2万

主题

2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8648
发表于 昨天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亲们,快来呀,扫一扫这个二维码,然后把它转发到你的微信群,就能够获得礼品相送哦。”听到这样的话语,你是否心动呢?倘若心动了,你或许只看到了“礼品”,然而对方却借着这个机会给你设下了“陷阱”。

    今天我们结合绥德县检察院办理的李某某等六人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来一起看看“地推”引流的套路究竟是什么。

    【案情简介】

    2022 年 6 月初,李某某在进行快手、抖音的线下推广工作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名叫“皮皮”的女孩,其身份尚不明确。“皮皮”向李某某介绍了引流赚钱的相关渠道。李某某跟随“皮皮”进行了几次操作后,发现这项工作既轻松又能快速赚钱,于是动了心。之后,李某某主动联系了房某某等五人,共同开始做起了“地推”引流的工作。他们为赚取更多的“收入”,购买了大批小礼品。这些小礼品被带到市场、集市等人流密集的场所。他们通过赠送小礼品的方式,诱导群众扫二维码。群众扫二维码后会生成“饿了么、京东、美团”等平台的招聘广告。这些广告被转发至群众自己的微信群。之后,商家根据转发微信群的数量,以虚拟币的形式支付李某某佣金。李某某将收到的虚拟币转卖变现,然后将变现所得分配给房某某等人。群众起初以为自己获得了好处,然而实际上,他们发至微信群里的那些所谓招聘信息,乃是犯罪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链接。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房某某等人已在多处疯狂进行“引流”,扫码转发虚假招聘信息,非法获利达十多万元。2022 年 7 月 26 日,房某某等五人在绥德县摆摊进行“地推”引流时被抓获。经查发现,有多名群众被电信诈骗。这些群众是因为房某某等人利用群众转发到微信群内的虚假招聘广告而被骗的。被骗的金额合计约五十万元。

    绥德县人民检察院目前以李某某等六人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提起公诉。

    【套路揭秘】

   


    犯罪分子通常会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摆摊设点。他们让群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从而生成所谓“饿了么、京东、美团”等平台的招聘广告。接着,群众会将这些广告转发到多个微信好友群内。群众转发后,就能得到保温杯、纸巾等小礼品。实际上,这些招聘广告全都是虚假的广告推送,而客服其实就是诈骗分子。“引流”只是起始的一步。微信群内看到这些招聘信息的被害人,会被上游的诈骗分子哄骗去下载其他聊天软件。随后,诈骗分子以刷单、贷款、投资理财等各种名目,对群众实施电信诈骗。

    【检察官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去实施以下这些行为中的某一种行为,倘若情节较为严重,那么就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需要并处或者单独处罚金。

    设立用于进行诈骗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设立用于传授犯罪方法的网站、通讯群组;设立用于制作违禁物品的网站、通讯群组;设立用于销售违禁物品的网站、通讯群组;设立用于制作管制物品的网站、通讯群组;设立用于销售管制物品的网站、通讯群组。

    发布有关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

   


    (三)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的。

    单位若犯前款之罪,需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于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依照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存在前两款行为时,如果还同时构成其他犯罪,那么就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来定罪处罚。

    【检察官提醒】

    当您在生活中遇到扫码免费领礼品或者转发兼职广告这类情形时,务必提高警惕。因为转发的信息很有可能是诈骗信息,而扫码也有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千万不要因为贪图小便宜而间接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一旦遇到或者发现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各类兼职刷单的信息,就请立刻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7 15:30 , Processed in 0.076344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