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法国Dior马面裙风波 中国留学生巴黎抗议背后细节

2万

主题

2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3224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国奢侈品牌 Dior 被质疑存在文化挪用中国马面裙的行为,此事仍在持续发酵。在当地时间 7 月 23 日,一群中国留学生在巴黎迪奥的旗舰店附近进行了集体抗议,他们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声,这一行为引发了好评。

    今天,抗议活动的三位发起人兰若若、大任、刘同学详细讲述了当日活动的情况:有一位曾经参加过华服活动并且穿过马面裙的法国人恰好路过活动现场,当他听闻活动介绍后,对留学生们的行动表示了理解;留学生们原本希望能够有 20 人参与到活动中,然而当天在现场参与的人数达到了 80 到 100 人。

    谈到对 Dior 的看法时,刘同学表示:“我们支持文化借鉴,好的东西我们乐意拿出来分享。然而,文化挪用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倘若我们不发声,或许以后就不会再有其他人知晓,这原本是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留学生合影,摄影者TC(活动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刘同学是本次抗议活动的主要发起者。她介绍说,自己平常会留意国内的社交媒体,去了解新闻动态。当看到网友发布迪奥半身裙与中国马面裙的对比图后,她和兰若若一同前往法国官网查看了这条裙子的官方介绍图。发现这条裙子的确与马面裙相似后,她感到非常气愤。

    注意到 Dior 从中国内地官网下架了那款裙子,之后几个人前往 Dior 其他地区的官网进行查找。他们发现裙子仍在出售。他们认为,下架这件事说明 Dior 很心虚,然而它又不愿意承认。他们觉得不能坐以待毙。

    大任的研究生专业为商科,目前在学习语言预科。他回忆称,在学习过程中,有一次教授让他去查资料,他查询完后就直接使用了。结果,老师非常生气,还特意强调一定要重视知识产权问题。这也是他参与本次抗议活动的原因之一。

    三个人发起了活动,希望借此发动在巴黎的留学生。他们一开始对活动期望不高,所以只向巴黎警察署申请了 20 人的请愿名额。没想到活动吸引了不少关注。当时担心现场混乱不好管理,便将请愿名额增至 50 人。

    法国留学生们制作的马面裙科普帖

    当地时间上周六也就是 23 日,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留学生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并且举着抗议的标语,接着步行了大概 500 米的距离,随后到达了集会的地点。

    标语解释:这是中国传统服饰;迪奥抄袭了设计;停止文化挪用

   


    有一些支持者是法国人的面孔。刘同学透露,其中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时有一个法国女生突然跑向他们,这让她很震惊。后来了解情况后得知,“这个女生以前正好参加过华服活动,她说当时是我帮她找出了一套马面裙让她试穿并帮她拍照,她还拿出了当时的照片,说自己很喜欢那套衣服。”我给她解释了我们的活动之后,她说自己很喜欢中国文化,并且对我们这次行动表示理解,她认为 Dior 的确不尊重中国文化。

    活动开始前,他们第一次参加请愿活动,不熟悉当地规定,于是去问了法国朋友。法国朋友听完请愿理由后表示非常理解,还耐心地指导他们应当先去跟警署报备一下。准备标语、传单时,一些法国同学帮助他们修改语句,告诉他们怎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得到当地人理解。活动期间,一些路人听完他们的请愿内容后,还帮助他们向其他路人解释。

    当地人在听留学生讲请愿内容,@芜嗉 拍摄

    抗议活动从下午 4 点开始一直持续到 8 点,持续了 4 个小时。在这期间,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到场在旁边给予支持。当日参与活动的人数在 80 到 100 人之间。

    昨天,该活动在国内社交平台上收获了很多好评。网友们纷纷为留学生们的勇敢而点赞。随后,兰若若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得到了肯定,内心被触动了,破防了。”

    在受访过程中,3个人还分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些看法。

    兰若若在法国的主修专业是欧洲艺术史。她介绍说,因为丝绸之路的影响,她在课堂上能学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一天,她突然听到法语老师用中文说出了“郑和下西洋”这 5 个字。起初她愣了一下,抬头一看,PPT 上面确实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这让她深感自豪。由于她是艺术类专业,所以经常穿着中国传统服饰去上课。同学和老师也觉得很漂亮,她觉得这算是一种文化自信。”

    刘同学身边最大的中国文化爱好者是她的房东太太。她曾三次来到中国,有一次对刘同学说,中国的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有很多东西她都了解不完。并且她家里会挂一些中国的饰物。刘同学给房东太太送了一幅自己写的书法,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古诗《咏柳》。对方非常喜欢,后来直接把书法裱了起来,这让刘同学十分感动。大任提到,他有一位老师,这位老师特别喜爱中国文化,并且常常向中国留学生询问关于中国句法的相关问题。

    他们身处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却都能深深感受到身边有很多人喜欢中国文化。然而,几名留学生也坦承,当地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存在不足。几年前,当他们穿着华服外出时,很多人都误以为他们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原因是日本的漫画等在当地确实非常流行。

    如今情况有了好转。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当地的华人或者留学生每年会举办很多活动。现在大家出去,已经有很多法国人能够认出这是华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了。这一点让我们挺感动的。我们也希望能为传播中国文化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今年5月底,汉服爱好者们相聚巴黎玫瑰园向路人介绍中国文化

   


    最后,刘同学谈及本次 Dior 一事。他表示,对于文化借鉴,我们是支持的,好的东西我们愿意拿出来分享。然而,文化挪用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他认为,这并非是法律或道德的问题,因为人类社会先是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后才产生了法律。现在,不能因为某个裙形在大品牌那里很常见,就认为这是对的。你今日挪用了我们的文化,且未告知他人。尤其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更为显著,不知情的人会真以为这是你的原创之物。倘若我们不发出声音,那么往后或许就不会再有他人知晓,原来这是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近几年实际上文化挪用的案例并不少见。在各种争议事件里,文化挪用的主角通常是国际奢侈品大牌或者国际知名人士,被挪用的往往是在宣传方面处于弱势的文化群体。正因如此,当提到文化挪用这个概念时,大家一般都默认了一个特定的语境,也就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占。

    谈及文化挪用之时,西方媒体常常会一并提及另一个词,即文化欣赏,这两个词在英语拼写方面极为相似。

    在美国这个文化大熔炉中,媒体通常对文化挪用持高度“宽容”的态度。2019 年,纽约时报曾发文提及,时尚行业多次因“剽窃”其他文化传统而受到质疑。然而,文章作者随即把文化挪用与文化融合划等号,称从历史角度来看,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实践就是融合,若没有融合,人类社会就无法取得进步。文章还“告诫”大家,缩在自己的文化里,只会变得更肤浅。

    纽约时报报道

    美媒商业内幕网站曾对文化挪用和文化欣赏进行对比,其给出的定义为:若你学习、探究、理解了其他文化,之后以自身长期形成的风格来展示它,这便是欣赏;倘若你喜爱一种文化中的衣服、发型、饰物,却对那里的人存有偏见,那便是挪用。然而,难道只有品牌承认了,文化挪用才存在吗?

    在 Dior 事件里,中国网友并非拒绝融合和文化欣赏,而是对 Dior 的敷衍态度感到不满。此事引起关注后,Dior 官方仅仅把有争议的半身裙从中国内地的官网上撤下了,同时没有给出任何回应,而这条裙子在香港和台岛地区的官网上依然存在,其简介都表明“中长半身裙运用了 Dior 造型的经典设计,并以优雅时尚的风格进行了重新演绎。”

    知名策展人塔姆欣·布兰切特曾分析指出,据 BBC 报道,文化挪用这种把全世界文化历史当作灵感的“喜鹊心态”,在从社交媒体发展起来之后加速了。以前,艺术专业的学生可能会以认真和虔诚的态度去研究一件衣服或某个元素的历史与传统。而现在,他们都是从图像库、素材库去查找,根本不会考虑它们的文化意义。因此,现在窃取一个装饰图案、主题或者一种工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简单。“拿来主义”的下一阶段是,这些东西进入了大规模生产,或者出现在各类 T 台上,并且它们从不提及这些物品的发源地区。

    国外某搜索引擎趋势方面,文化挪用一词在 2010 年之后常常成为热门话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香文化专委会专家委员孟晖称,在她的观念里,文化挪用与文化欣赏这两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陷阱,是西方人设下的道德制高点。其预设前提为,倘若西方的当事人单方面宣称,他的行为仅涉及文化,那么人们就不能对他行为里的任何非文化性内容和成分进行分析与质疑,更不能对其行为里的非文化性动机和心理进行分析。

    文化欣赏这一概念,使用“欣赏”,意味着是一种高级审美活动,是以肯定的态度去欣赏某国文化中美好的东西。在这种虚伪概念之下,西方人能够为所欲为,例如找个极为丑陋的模特,做出很低级的动作和行为,然而给其穿上某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服装,置于看似那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环境中。如果那个国家的人们开始提出质疑,西方就会声称,他们是在进行文化欣赏。而当这些国家的人们指责其中的非文化因素时,西方却指责他们用落后且狭隘的民族主义玷污了人类崇高的精神活动,玷污了人性的善意。

    文化挪用的概念较为复杂。由于使用了“文化”的概念,就迫使人们只能在“文化”的狭窄范畴内进行讨论。倘若指出一个具体的文化挪用行为中的非文化动机,那么当事人就会获胜。并且我们中国人大多没有察觉到,在西方人为中国精心打造的一整套唯心史观中,有一条极为重要的内容,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富有且先进,但却始终不愿意让中国所拥有的文明成果走出长城,拒绝与人类分享中国的文明成果。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广泛相信这样一条说法,而当我们中国人一旦开始讨论西方人的文化挪用问题时,就很容易陷入困境。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12 17:20 , Processed in 0.100714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