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贵州贵阳白云区:科技创新助力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2万

主题

2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422
发表于 1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郭芮羽 本报记者 何星辉

    食用菌产业是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的重点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近些年来,白云区凭借区位、资源、气候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小小的菌菇,蕴含着科技的力量。从食用菌的种植工作,到废弃菌棒的处理事宜,再到食用菌的加工过程,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白云区把目光聚焦在食用菌的全产业链上,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问题。

    2022 年 12 月 23 日至 24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作出了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作出的。

    日前,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红锦村。贵州省食用菌专班的专家团队来到此地。他们深入到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为其“把脉问诊”。

    食用菌产业属于白云区重点特色农业产业的范畴。近些年来,白云区凭借区位方面的优势、资源方面的优势、气候方面的优势以及人才方面的优势,将食用菌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小菌菇蕴含着科技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食用菌产业为老百姓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他们撑起了可以致富的伞,也拓宽了他们的致富道路。

    “智能菇房”告别传统种植模式

   


    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阿所村与都拉布依族乡上水村交界之处,有一排排集装箱式的“小房子”,它们颇为壮观,此处便是白云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

    这些“小房子”可别被小看了,它们是智能菇房,并非普通的种植大棚。现场技术人员吴英凯表示,在这里能够对食用菌生产现场的气象、土壤、水源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远程自动化控制,蘑菇的生长周期能够大大缩短,人力成本也能减少 40%以上。

    智能菇房彰显了科技的力量。

    传统大棚种植模式过度依赖人的主观经验,蘑菇的质量和产量受气候与季节的影响较大。大数据技术被运用后,菌种培育变得更智能,菌棒栽培变得更智能,食用菌生长变得更智能,食用菌加工也变得更智能。自此,食用菌种植不再仅仅依靠天气来决定产量。

    以红托竹荪为例,一个智能菇房能够种植 1000 棒红托竹荪。这意味着平均每平方米可以种植 40 余棒。然而,传统农业每平方米仅仅能够种植 10 至 14 棒。一个菇房在一年里可以收获 750 公斤红托竹荪鲜品,其总的售价为 4.5 万元。它的产值是传统栽培方式的 3 至 5 倍。

    如果预测到菌棒环境不适合种苗生长,大数据系统会立刻发出预警。这样技术人员就能方便地优化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品种的出菇环境,并且对栽培料的温湿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操作。一旦发现了病虫害,也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降低病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吴英凯称,在白云区,小菌菇搭上了大数据发展的东风。借此,实现了智能生产的目标,做到了风险可控,能够进行产品追溯,保障了质量,实现了精准管理,还提升了产量。乡村振兴也因此踏上了快车道。

    目前,白云区依托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通过“平台公司+龙头企业+技术人才”的运营模式。打造了“产学研”一体化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区。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 100 亩。已建成 50 个智能菇房。种植了红托竹荪、羊肚菌、秀珍菇、姬松茸、黑皮鸡枞、白参菌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全年产值可达 350 万元。

    科技为全产业链发展破题

   


    20 世纪 70 年代,国宴上出现了“竹荪芙蓉汤”,这使贵州的红托竹荪在国内外声名远扬。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栽培技术的限制,红托竹荪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化种植。

    科技部门给予支持,针对传统种植中存在的难题,科研人员展开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工作,同时还进行了试验示范。在白云区,辖区企业贵州万泰现代农业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研究出了适合贵阳本土实际情况的“红托竹荪液体菌种菌棒栽培”技术,并且把这项技术成果在白云区进行了示范推广。该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缩短栽培周期;二是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三是病虫害的发生率较低。

    白云区农业产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邓代宇表示,白云区在食用菌方面重点推动试验示范工作。先后进行了羊肚菌的试验示范,还进行了红托竹荪的试验示范,以及香菇的试验示范等。通过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为食用菌产业的迭代升级给予了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撑。

    近年来,白云区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且速度较快。然而,在每年生产大量食用菌的过程中,会同时产生数量众多的废弃菌棒。倘若废弃菌棒的处理方式不妥当,那么不但会使农村面源污染的情况加重,还会导致生物资源出现大量的浪费现象。基于此,白云区展开了废弃菌棒的综合循环利用工作,以及对栽培食用菌的土壤进行无害化处理,促使废弃菌棒能够实现“变废为宝”。

    白云区针对产业链条的问题,积极开展行动。它着力打造了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园,先后引进了贵州万泰等企业,也培育了中科易农等企业。同时,还建成了干香菇出口加工基地、食用菌干品基地、菌菇汤基地、菌汤面基地以及灵芝系列产品等初深加工基地。白云区积极开展对接工作,与贵州省科学院、贵州大学等科研机构以及精深加工企业进行对接。同时,计划拟建食用菌多糖提取项目、菌粥开发项目、牛肝菌预制菜及加工项目等。目前,这些项目已实现约 2 亿元的加工产值。

    在乡村振兴进程里,从食用菌的种植工作开始,接着处理废弃菌棒,然后进行食用菌的加工。白云区将目光聚焦在食用菌的全产业链上,借助科技创新来化解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

    2022 年,据了解,白云区预计完成食用菌种植 4500 万棒(亩)。其中,在全年当中,完成林下食用菌种植 1200 亩。主要的种植品种包含香菇、平菇、羊肚菌、红托竹荪、冬荪等。实现的产量为 2.5 万吨,实现的产值为 3.5 亿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4 20:54 , Processed in 0.087281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