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北邮与中国移动研究院5月30日强强联手: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且首届论坛举办

2万

主题

2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305
发表于 昨天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强

    联手

    北邮&中国移动

    5 月 30 日上午,北京邮电大学与中国移动研究院共同进行了建设工作,“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在北邮举行了正式的揭牌仪式并宣告成立。同时,还成功举办了首届移动通信学术前沿论坛。

    TD 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到场指导。相关领导和嘉宾到场指导。

    北京邮电大学的党委书记是吴建伟,校长是乔建永。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教授也出席了仪式。此外,副校长王文博、张建华、徐坤也在现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高同庆以及技术部总经理王晓云也出席了仪式。中国移动研究院的院长张同须和副院长黄宇红等领导也都参与了此次仪式。学校的相关部门以及学院的负责人参与了仪式,还有部分教师代表也参加了。中国移动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研究人员代表同样参加了仪式。此次活动是由北京邮电大学的副校长王文博来主持的。

   


    校党委书记吴建伟首先进行致辞,他代表学校向参加揭牌仪式的领导和来宾表示欢迎。吴建伟指出,北京邮电大学是信息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吴建伟指出,学校长久以来与中国移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传统。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是校企双方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这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它有利于进一步整合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同时也会对深化教育改革、培育创新人才、培养时代新人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吴建伟强调,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培养移动通信领军人才的创新之举,能够推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它是实现技术迭代升级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它更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肩负着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吴建伟称,联合创新中心会把科技创新与业态创新相融合。以此来提升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让经济发展拥有新的动能。还能提升北京邮电大学的原始创新以及技术供给能力,对中国移动的差异化创新资源配置能力进行优化。并且会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一体化实施,推动全链条发展。吴建伟期望,校企双方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共绘 5G 的新篇章,共谋理论的新突破,共赢 6G 的新未来。他们努力将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成世界一流的信息通信领域创新发展平台,以及国际领军人才培养基地。这样做是为了在新时代为国家信息通信产业的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移动的副总经理高同庆进行了致辞。他对北邮与中国移动长期保持的良好合作予以充分肯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共同承担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了 2016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此项目为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 4G 精品网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高同庆指出,“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是中国移动所建立的一种新型高校合作载体。双方将会进一步展开深度合作,进行联合研究。并且会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激发双方科技人员的活力。努力争取取得更多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技术突破,一同推动国家信息通信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其三,要先行先试,在模式和机制上大胆进行探索,以保证合作能够取得成效。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在致辞里说,“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成为了北邮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新开端。双方会在“做强创新研究”这方面加强合作,会在“做优人才培养”这方面加强合作,还会在“做好模式探索”这方面加强合作,并且会密切协同。他们要把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成国内顶尖的信息通信领域联合创新平台,要打造产学研合作共赢的典范,为我国实现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引领作出更大贡献,为行业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为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是乔建永,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是张同须。乔建永代表北京邮电大学,张同须代表中国移动研究院。他们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

    他们共同为“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揭牌。

   


    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教授作报告。张平教授是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报告的题目为《移动通信演进及创新活动》。张平院士提出了移动通信所面临的八大问题。他回顾了我国移动通信的研发历程。他也分析了 5G 赋能新基建所面临的挑战。他展望了移动通信未来发展的愿景。他提出了泛在智简无线网络。他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描绘了未来的基础研究计划。

    中国移动研究院的黄宇红副院长在报告里指出,必须要加强攻关。要构建起以 AI 作为驱动的智慧极简 5G 以及内生、外延与应用的硬核能力体系,以此来应对垂直行业个性化的需求,给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安全服务能力。在面对未来产业开放的新模式发展方向时,要提前储备与开放模式相配套的国内核心产业能力,锻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执行院长陶小峰教授在报告里提出,把人工智能技术和物理层技术进行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陶小峰教授着重指出了移动通信与安全之间存在着一种折中关系,在面对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时,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构建智能内生的安全体系,从而达到“通信随心所愿,安全随景而动”的效果。

    中国移动研究院的首席专家刘光毅博士在其报告里介绍了“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 6G 愿景。他针对业务和应用的发展趋势,对 6G 空口技术进行了展望。他指出未来网络将会具备“按需服务、至简网络、柔性网络、智慧内生、安全内生”这五大特征。同时,他还提出了深度融合的未来网络架构。

    北京邮电大学与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同时首届移动通信学术前沿论坛也成功举办。这是北邮与中国移动构建起持久长效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的良好开端,双方将共同在信息通信领域开展研发与合作,助力中国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培养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出品: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制作:鸿雁新闻媒体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4 16:58 , Processed in 0.090611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