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课程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企业战略方面的实践,也涉及了产品设计研发的实践,还包含了市场营销的实践,同时有公司运营的实践、人力资源的实践以及财务管理的实践等多个方面。感谢 MEM 中心给予同学们这种具有开创性的项目式学习方式,使我们能够完完整整地体验初创企业的创业流程,并且在团队协作的启发之下,感悟到企业的经营思路以及技术管理理念。大家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从彼此不认识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团队。我们构思并初步实现了一个创新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平台,这个过程是从无到有的。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分散在全国各地,无法见面,只能通过线上进行研讨。我们共同完成了一次攻坚过程,这个过程相互牵绊,成为了我们终身难忘的收获和体验。
视频的制作把伙伴们的专长充分发挥了出来。伙伴们对各个职能的总结汇报提供了关键素材,还调整了交叉部分的数据匹配。每个模块都展现出了充分的专业性、广度和深度,整体呈现得相对全面。数据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对整个公司财务分析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我们通过财务部的多道流程符合工作,以及各部门的充分配合,在相应阶段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财务分析模型、成本分析和融资分析报告。最后,按照课题要求和个人贡献度,清晰地给出了 M 币分配的情况。
因为时间有限,视频仅展示了核心内容,部分部门的产出未能通过视听进行展现。然而,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应当被称赞。30 分钟的展出以及 40 天的课程演练,每一个人都是 D 公司高效运转中不可或缺且有力的保障。
展示完毕后,在老师点评的引领下,我们意识到汇报存在“商业”和“工程”两方面的问题。其中,商业策划逻辑方面不够清晰,像战略规划、商业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比如盈利点不明确,同业竞争的解决办法未明晰,自身优势也未体现清楚,还有使用场景、差异化策略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我们都还有所欠缺。蔡临宁老师指出,我们公司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应当运用 MEM 学生的技术优势,将工程技术解释得更清晰。然而,我们大多数公司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深入。
这是一次从实践中学习的极好经历,让我们在一次逼真的创业过程中,体验到了“商业+工程+公司”三个维度的知识。我们相信,它起到了“导引”作用,能让我们带着预设问题,继续进行 MEM 后续的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