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首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刘士远教授分享前沿技术与应用案例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6422
发表于 2025-1-20 16: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15日至16日,首届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中华健康促进基金会、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中国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影像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以“需求、引领、共赢、共享”为主题,云集了来自政、产、学、研、资、医等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以及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企业代表。近20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为联盟主席刘士元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大会主席、联盟主席刘士元教授表示,召开本次会议是为了交流和分享医学影像AI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典型应用案例,加强对提高医学影像的研究和指导人工智能应用产业政策,探索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领域应用的法律框架和医疗流程,总结分享如何突破产学研联合合作,打通上下游资源渠道,推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促进健康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

    “AI医学影像”将成为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决方案

   


    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印发。 《方案》提出,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方法,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探索智慧医院建设,开发人机协同手术机器人和智能诊疗助手,开发柔性可穿戴、生物相容性生理监测系统,开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图像识别、病理分类以及智能多学科会诊。

    “AI医学影像”是将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前沿突破性技术应用到医学影像领域,以达到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的目的。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主要应用三个方向:疾病筛查、病灶量化、病灶表征等,并已覆盖肺结节、乳腺癌、心血管、皮肤癌等多种疾病。未来,人工智能诊断随着更多病种的突破和准确率的提升,加上医学影像云平台和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快速发展壮大,“AI医学影像”有望成为影像的重要解决方案诊断。

    刘士元教授认为,从目前来看,AI在肺部疾病、骨科疾病、心血管疾病、眼底、皮肤等,主要是肺结节方面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并且会更快地在临床应用,因为维度 疾病越小,越容易识别和判断,就越容易实施。

    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面临三大瓶颈,需要相应的政策。

    虽然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目前十分火爆,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刘士元教授认为,当前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一些瓶颈,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AI需要有完整的产品形态;其次,AI产品必须具有稳定的临床表现;第三,相关方愿意为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付费。

    他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评价标准尚不明确,国内人工智能产品尚未获得CFDA正式批准,这些都影响了人工智能产品进入商业化进程。医疗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业务,从产品注册到医院收费,如何定价、支付、收费,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

   


    医疗人工智能应立足于临床应用。 “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刘士元教授认为,医疗人工智能要立足临床应用,来自临床、去到临床,与医生紧密结合,成为医生的助手,降低漏诊风险。医学影像AI的落地和发展需要企业、医院、临床医生的充分合作。一方面,医院采集临床影像,提供生理信息参数和临床指标,提供医疗专业领域的知识指导和培训,并对智能系统进行临床验证和审查;另一方面,企业根据医院的实际临床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功能。 、提升临床价值属性,才能在临床上真正实现智慧医疗服务。

    刘士元教授表示,未来,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加强医学人才与人工智能人才的互动,实现医学大数据的有机结合和深度学习技术,促进产业资本和创新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联盟成员之间优质资源互补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让人工智能真正能够生根、发芽、结果并实现在医学影像领域的临床应用,最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造福大众。更多的人做出更多的突破和贡献。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医务工作者与医疗人工智能的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需要打造深度融合的服务平台,引领和推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在我国的应用另一方面,应该进一步打磨技术,能够有效链接AI算法、应用场景、价值造福民众,创造医疗领域新的辉煌!”刘士元教授说。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03:01 , Processed in 0.061474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