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退休军人段炼加入金山街道红色宣讲团,用马兰精神激励年轻一代不忘初心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6977
发表于 2025-1-12 08: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演示文稿、准备PPT、整理资料和图片……退休两年后,段炼的生活最近又变得忙碌起来。

    段炼,62岁,两江新区金山街道金玉社区爱家丽都居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后,他这个退伍军人又多了一个身份——金山街道红色宣传团成员。

    “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让年轻一代知道,我们国家的强大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我希望用‘马兰精神’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使命,始终跟党走。”段炼说道。

    穿上军装

    1976年,17岁的段炼高中毕业。

    当时,为了响应知青上山下乡的号召,他成为了北碚一个村庄的一名知青。

    在与村民相处的这些年里,在身边党员的影响下,段炼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有了自己的理解。

    于是,他开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写了入党申请书,始终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两年的知青生涯即将结束,境遇发生了变化,段炼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知青快结束的时候,有单位来村里招工人,那时候就是铁饭碗了,但对我来说,我更渴望当一名军人。”从小到大,从书本和长辈的故事中,段炼深知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也深知军人保家卫国、强国强盛的重要性。 。参军决心的种子很早就在他心里种下了。

    1978年12月,段炼结束了知青培训。

    然后他参军了,踏上了火车,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成为了一名军人。

    火车要去哪里,他是什么部队,他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尽管火车已经出发了,但段炼对这些仍然一无所知。

    “我当时很兴奋,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军人很自豪,走到哪里都愿意去,也希望到最远的地方、最穷的地方去磨练自己,不管有多苦。” ,我能克服它。”段炼解释道。

    火车终于停在了新疆某地的站台上。

    下车后,段炼和战友们被大货车运走,前往最终目的地——马兰基地。

    认识“马兰”

   


    到达马兰后,段炼终于知道,他的军旅生涯将与我国当时正在进行的核试验有关。 “我感到非常兴奋和自豪,因为当时我能够参加如此重要的任务。我从来不敢去想,这个任务是光荣的,也​​是一个巨大的责任。”

    段炼曾担任过记者、通勤兵等多个职务。同时,工作之余也不忘继续学习。

    1980年底,段炼考入国防科委干部学校(现装备指挥技术学院),1982年底毕业于竖井钻井及建井工程专业。

    毕业后,他和战友们被调到了工程部队。该部队主要承担完成地下核试验的基础开挖、钻井、建井、场外工程、砂石准备、产品吊装、井筒回填等重要任务。在整个核试验任务中,这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工程。 。

    这次核试验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在远离城镇、在荒无人烟的新疆戈壁滩上的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进行。

    马兰基地自然环境有多恶劣?

    “严冬长达半年,冰冻期长达150多天。”段炼回忆,住在帐篷或者简易活动房屋里,经常是霜冻成霜、滴水成冰。 4、5月施工期间,人们必须穿棉稻。外套。夏季气温常常超过40度,地表温度在60度以上。

    在这样的环境下,从1982年到1993年,段炼和战友们克服各种困难,参加了多次核试爆。

    在此期间,他也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沙漠忠诚的灵魂

    1993年11月,段炼营提前完成了原定的566米钻探任务。部队刚刚拆除设备,返回马兰生活区,上级突然下令,需要增加井深进行试验。

    一声令下,战士们不顾撤退后的疲惫,收拾好行囊,立即再次奔赴工作区。

    此时,马兰基地已经下起了大雪,寒风刺骨。在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下,段炼和战友们重新安装设备,调整钻井参数,开始钻井。

    “虽然官兵们都穿着大衣,但很难抵挡刺骨的寒风。但为了保证钻机正常运转,有的官兵用大衣遮住了机器容易结冰的部位,以防止钻机受冻。”确保钻井施工正常进行。”段炼感慨的说道。

    一个月后,他所在的营按要求完成了43.5米的追加任务。

    “今年我们营荣获集体一等功,我个人荣获二等功。”段炼说。

    如果说恶劣的环境是官兵必须克服的第一难点,那么核试验过程中,危险则是竖井核试验项目必须克服的另一大难点。

    “竖井地下核试验项目需要大量大型机械、大量高空作业、大量地下作业、大量爆破,风险系数高。”段炼回忆,1995年5月8日,该营负责勘察一栋38米高的高层建筑。在重达60多吨的井架组装过程中,一名技术骨干负责钻机组装过程中井架挺杆的吊装任务。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工作,钻塔底座已经安装完成。

   


    当晚11时30分左右,该战士不顾当晚四次高空作业的疲劳,第五次攀登25米高空。当他正要返回地面时,钢丝绳突然断裂,他当场倒在血泊中。他伤得太重了。 ,死在他奋斗多年的井边。

    “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愿意匿名吗?”

    “我愿意献出我的生命。”

    段炼说,这就是军队的官兵,这就是军队的作风。为了完成使命,越是遇到困难和危险,他们越是争先恐后,他们愿意为祖国的利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993年至1996年,段炼和战友们充分发挥自己吃苦耐劳的特殊能力,一次次圆满完成试验任务。

    段炼道:“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依然义无反顾。”

    段炼和他的战友们为马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面对艰难险阻,他们的选择,他们对使命和信仰的不懈追求,以及身边战友的生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展现了马兰人牺牲、奉献、拼搏的崇高精神。人们。 ,在沙漠中谱写了一曲忠诚的灵魂之歌。

    利用退伍后剩余的精力

    1999年,随着核试验任务结束、部队精简重组,段炼脱下了陪伴他21年的绿色军装。

    回顾我人生中最美好的21年,一次三等功奖和一次二等功奖是对我军年最好的纪念。

    转业后,段炼曾在中国电信、中国通信工作,直至2019年退休。

    “我在多少个夜晚想起了在马兰的那些年。”段炼说,他的人生在马兰得到了升华。 “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的事、无私奉献、做无名名人”的马兰精神将使他受益终生。

    当前,两江新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退役两年的段炼觉得自己还能发挥作用。

    “国家越来越强大,背后却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我应该把自己在马兰的经历讲出来,希望把‘马兰精神’在年轻人中传承下去。”段炼说道。

    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学校……

    连日来,段炼不断亮相不同场合,向青少年讲述什么是“马兰精神”,号召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陈鑫)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15:21 , Processed in 0.069721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