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政策导向下,医疗健康云建设的进程与数据共享成为重点

2万

主题

2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122
发表于 2024-11-9 23: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C3i简介:

    在政策引导下,加快医疗健康云建设、推动医疗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已成为各地医疗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8日,医疗健康云生态大会在北京如期举行。本次会议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建设部主任、信息中心高级项目经理单吉珍讨论了北京市医疗健康云建设工作现状。分享。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新平台,建立大数据应用服务系统;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完善“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强化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

    在政策引导下,加快医疗健康云建设、推动医疗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已成为各地医疗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8日,医疗健康云生态大会在北京如期举行。本次会议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建设部主任、信息中心高级项目经理单吉珍探讨了北京市医疗健康云建设工作现状。分享。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紧随政策步伐,北京对医疗健康云建设提出“新要求”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16年初下发了《关于北京市政务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经委〔2016〕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云是常态,不上云是例外”——即除安全要求4级以上的部门和部分涉密系统外,其他机构都必须上云。此外,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在一些重点领域建设数据中心作为支撑,推动多个重点行业战略公有云建设,包括医疗行业。服务平台。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是北京市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的举措。 《健康北京2030纲要》提出,围绕建设健康北京和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任务,持续推进市、区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不同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为居民提供全面的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信息支撑,创新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健康管理和惠民服务。推动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数据资源规范管理和一体化共享,建设北京市人口健康大数据中心。

    图1 北京市“十三五”期间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

    北京医疗健康云建设实践记录

    目前,北京医疗健康云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1、经与市经信委沟通,考虑到医院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暂时不会入云。存在。其他单位要严格执行《北京市政务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按照经信委的要求,整个政务云的资金投入每年申报一次; 2、北京医疗健康云建设过程需要考虑全市卫生信息化项目的整体云思路。

    ·根据需要分类,选择最适合的“那朵云”

    1、适合电子政务云的系统分类:

    (一)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如毕业再教育系统、医政电子挂号系统、OA系统、审批系统、卫生财务系统、食品标准、全国联合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信用系统、投诉举报系统等。这类系统实时性要求较低,系统架构也比较简单;

    (二)公共服务体系。如生育服务系统、妇幼微信公众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局、中医药局门户网站、各医疗卫生机构网站、统一预约挂号平台等此类系统的特点是系统的实时性要求比较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高,数据准确性要求高。

    目前,北京已建成三块电子政务云。其中,通州政务云、六里桥政务云为生产数据中心,密云区政务云为灾备中心。整个政务云采用双链路的形式,确保其中一条链路作为安全保障。

    图2 北京市政务云业务布局

    2、适合健康云的系统分类:

    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系统。如电子病历共享项目、卫生统计系统、卫生监督系统、疾病控制系统、妇幼保健系统、卫生应急系统、急救系统、药品采集系统、社区卫生系统管理平台等。这类系统实时性要求较高,有的系统实时性要求高(如应急系统)、数据保密性要求高、数据准确性要求高、与相关系统协作共享要求高。

    3、适合机构私有云的系统分类:

    医疗服务体系。如医院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体检系统等。系统特点包括实时性要求高、数据保密性要求高、数据准确性要求高。

    · 云端“四步”实现医疗信息全面获取

    为实现医疗信息全面获取,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制定了四步走工作方案:

    (一)建设一流的北京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全面提升北京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打破支付、医保、药品、健康信息壁垒,实现健康相关信息全面互联;

    (二)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等形式提供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查询、在线预约、自我健康管理等服务;

    (三)实现系统互联,实现全市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健康信息共享和访问,支持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四)通过大数据应用,推动精细化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提高疾病预防水平,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云作为实现信息交换的基础工程,在医疗信息全面开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断完善以政务网为主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补充的健康网络建设,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进一步统筹医疗健康云建设,成为关键一步。充分利用政务云推动应用系统逐步迁移。

    我们想一想,如何构建更好的医疗健康云?

    卫生信息系统统筹不足的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也是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在医疗健康云建设道路上不断总结和思考,是建设更好的医疗健康云的捷径。

    ·医疗健康云建设五点思考:

    1、为了解决建设期间各个垂直系统整体架构不清晰的问题,可以利用健康云进行统筹;

    2、虽然初期投入较高,但从长远来看,医疗健康概念云的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资金;

    3、传统系统部署复杂。迁移到云端后,部署难度将大大降低;

    4、传统信息化项目建设周期长。进入云端后,实现资源分配,更加灵活、及时;

    5、针对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进入云端后,可以做一些统筹规划和数据共享。

    做好各项准备,满足入云需求

    目前,医疗卫生系统上云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对这些问题,医疗健康云建设各方需要共同做好准备。

    首先,传统IT企业必须做好上云准备:原有架构能否适应云架构?系统能否在不改变性能的情况下顺利转换?

    其次,云承包商必须做好提供保障的准备:入云后基础设施和网络条件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信息系统建设人员要做好适应云环境的准备:机制在云环境下能否顺利运行?项目管理相关方是否有能力完成高效的硬件集成和维护?

    在加快医疗健康云建设、推进互联互通的同时,谨慎入云、确保安全同样重要。正如单主任在会上所说:“在医疗健康云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本文根据单继震在“2018医疗健康云生态大会”上的演讲整理)

    ☟这里有一些有趣的事情! ☟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16 16:14 , Processed in 0.087468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