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44所高校77名作者论文造假事件曝光,抄袭与捏造国外合作者成焦点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7289
发表于 2025-1-8 22: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作者,真论文?

    人民视觉供图

    阅读提要

    来自 44 所大学的 77 位作者的论文被学术防伪人员发现有问题。多所高校向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表示,已展开调查。

    有些人不仅抄袭,还捏造外国合作者,抄袭得连自己都信了——“他们越来越自信,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应该被埋没,所以也开始引用自己有问题的论文” ”。

    几年前,一位欧洲数学家与中国同行合作发表了三篇论文。在其中一篇中,他特别指出这项研究是他在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期间完成的。 “我非常感谢部门的热情款待。”

    直到2020年,三篇论文被期刊撤稿,“欧洲数学家”也露出了真面目——除了在同行评审中涉嫌抄袭和造假之外,被撤稿的论文还有一个共同的、不存在的通讯作者—— Jusi ( ),丹麦罗斯基勒大学数学学院。

    罗斯基勒大学证实,该校没有这名学者,也无法联系到他。

    三篇论文涉及两名中国作者:河南财经大学统计与大数据学院讲师严振海和河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志强。

    到目前为止,这两位学者还没有解释他们是如何“遇见”这位尚未被发现的欧洲数学家的。

    河南财经大学在回应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询问时表示,正在调查此事,并就如何处理严振海有初步意见。河南大学也证实,李志强因此正在接受学校科研室调查。

    6月15日,学术打假者Smut Clyde和Tiger BB8(中文网名“打老虎”——记者注)在一家注重学术诚信的网站上发表了一份报告:在《国际数学杂志》上,一批来自中国的论文显示一致的造假痕迹,包括虚构外国作者、虚构数学公式等,而且这些论文频繁互相引用和抄袭。共有 65 篇论文被发现涉嫌造假,其中 21 篇已被撤回。

    论文的所谓通讯作者来自日本、泰国、尼日利亚、埃及、巴西、墨西哥和澳大利亚。论文上署名的77位国内作者分布在44所高校,其中包括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重点高校。

    “虚构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外国作者在国外大学短期考察时的研究成果。”石虎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这些虚构的外国作家要么是他们单位签约的。据称,目前还没有找到这样的人,或者说,除了与这些中国作者“合作”的论文外,再无其他出版物。

    65篇问题论文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4篇,还有黑龙江、四川、山西、河南、河北等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论文的中国作者有的以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申请博士学位,有的申请副教授职称,有的获得科研奖励。

    没有找到这样的人

    严振海是最早被撤稿的作者之一。今年2月4日,数学期刊《微分方程进展》宣布撤回他名下的一篇2015年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 Usi。截至发稿时,严振海正在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同时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也有类似的情况。数学期刊《不动点理论与应用》今年2月27日发布的撤稿声明显示,严振海与名古屋大学学者合着的一篇论文因伪造同行评审和虚构作者而被撤回。

    完全一样,该论文声称该文章是通讯作者“在名古屋大学数学研究所担任客座教授的短暂停留期间”撰写的。不过,名古屋大学否认了这一身份。

    严振海的两篇造假论文均是在中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中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书记龙耀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学校学术委员会对严振海论文撤回的处理,认定他存在“学术违规行为”。至于撤稿后其博士学位是否不符合授予要求,需要由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学校研究生院调查处理。

    李志强的三篇撤回论文发表于2015年。除了 Yousi之外,他的“合作”通讯作者还有希腊约阿尼纳大学数学学院的穆罕默德·维特罗(Vetro)。 ,其身份也被约阿尼纳大学否认。

    通讯作者是在论文投稿、同行评审和发表过程中主要负责联系期刊的作者。电子邮件地址等联系信息附在论文中。他需要及时回答编辑的问题并回复同行对论文的评论。当论文受到质疑时,期刊会要求通讯作者提供额外信息。

    在已被撤稿的21篇论文中,通讯作者无一例外没有回复期刊要求撤稿的邮件。

    虚构通讯作者的这种伪造形式令学术欺诈者感到惊讶。他分析说,随着近年来中国作者的大量造假行为被曝光,在论文中加入外国合作者,“即使是有外国人作为通讯作者”也有助于规避外国期刊的审查。

    他认为虚构外国作家的目的可能有两个。一方面有利于国内作者的业绩考核,可以标榜有“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增加一位国外作者可以让国内作者更容易处理同事的此类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平时很少见你做这方面的工作,你怎么会发表如此深刻的英文论文?”

    “可以说,他遇到了这样一个外国人,和他聊天,还发表了这样的论文。总之,有助于无中生有,突然产生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科研成果。”白虎说道。

    共同来源

    两位学术打假者对比发现,早期的几篇问题论文有共同的抄袭“材料”,即2012年至2013年的几篇正常论文。造假者至少编译了六篇问题论文,而这六篇论文成为后来的抄袭材料。 “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应该被埋没,所以他们也开始引用自己有问题的论文。”

    早期被抄袭的论文主要有两篇。一篇是2012年乔雷和黄金金共同发表的论文,另一篇是乔雷、高志强和邓冠铁共同发表的论文。

    乔雷,现任河南财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 2010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邓冠铁是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导师。

    黄锦锦来自周口师范学院,2012年与乔雷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黄锦锦名下有两篇有问题的论文,其中一篇因涉嫌抄袭和虚构作者而被撤回。

    此外,问题论文的作者中有河南财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薛改贤和赵涛。两人都有涉嫌获得乔雷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且两篇论文均已被撤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黄锦锦和薛改先都是乔雷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参与者。项目分工中,黄金金负责“材料的收集、整理”,薛改贤负责“渐进估算”。

    记者多次致电乔雷,但无人接听。邓冠铁教授此前在回复媒体时表示:“我不知道我的论文被别人抄袭,也不知道后来的造假情况。我是乔雷的导师,但我不知道他的情况。”与他人共同撰写文章”。

    在65篇涉嫌造假论文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占15篇,涉及4个学院的9名师生。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夏勇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目前学校正在调查涉事的六、七名教师。涉及的论文较多,审稿时间也比较长。 “现在还没有最终的结果,应该很快了。”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孙建国的名字也在学术打假报告中出现了七次,其中两篇论文已被撤稿。 2015年,孙建国作为第一作者在《不等式与应用》上发表的论文引起了打假者的关注。该期刊认为这篇论文与颜振海撤回的论文“高度相似”。文章通讯作者为吉林大学数学学院2013级硕士生何冰航。然而,论文却十分自命不凡地表示:“该文章是通讯作者在美国特拉华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时完成的。”孙建国主持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专项基金项目也列在课题论文中。

    记者联系孙建国本人,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7月7日起,哈尔滨工程大学官网孙建国教师个人主页已被删除。学校党委宣传部回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称,学校针对相关人员学术不端行为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经初步调查,发现存在学术不端问题。 “学校正在对涉事人员发表的学术成果进行全面核实,并根据核实结论按规矩处理。”

    石虎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必要介入调查,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经费问题。即使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使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们也利用基金的名义来“偷偷摸摸”。

    以前,在检查生物、医学领域的可疑论文时,石虎只需在屏幕上一篇一篇地“过一遍”,先简单浏览一下图片和图表,不看文字,然后再仔细看一下。发现可疑区域时观察。对于数学论文来说,这种技术根本不起作用。你必须研究论文的内容和推导过程。

    他们发现这些论文的摘要、引言、结论写得很好,写得工整,但仔细阅读和比较发现“中间的推导过程可能比较乱”。他曾经向一位基础数学领域的著名教授请教过一篇问题论文。对方告诉他,除了有些地方有些不规范之外,完全没有问题,并且给他推荐了一位应用数学领域的中科院院士。 “果然,院士看到提交的论文后,立即说里面的公式是错误的。”

    许多论文被撤回的原因是发现它们与其他期刊的论文高度重复。根据追查结果,属于同期审稿的论文。 “起初我以为审稿人泄露了正在审稿的稿件,以便其他人可以快速写好并投稿到其他期刊。然而,当我们看到另一篇论文时,我们发现内容同样可疑且低劣。”老虎说道。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避免审稿的策略:创建两篇或更多论文,同时提交给不同的期刊。即使期刊检查抄袭,也只会检查已发表的论文,而那些同时在审的论文则几乎没有机会被发现。

    在这些论文的相似段落中,即使验证了不同的问题,计算过程也几乎完全相同,甚至出现相同的错误。 2014年的一篇论文中,一篇参考文献的作者拼写错误,并在2017年将该错误复制到了五篇问题论文中。表示,他们将这种相似性称为“致敬式相似性”。

    在这65篇论文中,有34篇的标题中仅包含物理学大师薛定谔的名字。看来这些作者对薛定谔的理论特别感兴趣。一些作者只是通过将“Schrö-prey”概念替换为“the Schrö-prey”来产生新的问题论文。

    学术防伪专家克莱德指出:“在这些文件中插入薛定谔的名字并不是感谢他对物理和数学的特殊贡献,而更像是一种权力的护身符,将其作为窃取成果的捷径。”

    生意亏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联系了77位国内作者中的10余位,试图了解涉案论文的情况。只有一位愿意描述发布过程并要求匿名。

    张兰(化名)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其论文中的通讯作者确实是一个人,但论文被撤回后就失去了联系。他回忆,2016年,他在杭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并在会后的一次晚宴上认识了王淼(化名)。王淼自称是一名教师,从事数学研究,即将去泰国做访问学者,向他表示有合作的机会。

    很快,王淼给张兰打电话,说自己有一篇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即将发表,但研究经费不够,没钱交期刊版面费。作为通讯作者,可以获得科研奖励。授予张兰第一作者身份。

    “当时SCI论文奖励好像还蛮高的,而且还有这种靠发论文赚奖金的造纸机,我觉得当作者也不错,就没有想太多”。张兰告诉记者,据他了解,那些年,科研单位对SCI论文的奖励力度非常大。他听说过很多人专门写SCI论文来拿奖金,所以他没有怀疑。

    张兰提供的邮件截图显示,王淼表示自己在国外读书,不方便打电话。双方只能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沟通。论文初稿被期刊编委会录用后,王淼要求他提前支付论文版面费。经过几轮邮件沟通,张兰象征性地润色了论文,并支付了1万多元的期刊出版费。

    王淼还指出,如果没有基金项目的支持,论文的发表是很难的。为此,张兰将导师主持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列为本文的支持者。他还通过该项目的资金偿还了期刊版面费。 “当时还有一些项目资金没有花完。我想反正都是国家的钱花的,我也能报答一点。”

    2019年底,这篇论文被撤回。学校对他展开调查。这时,张兰发现王淼的手机和邮箱都已注销,无法联系上他。他因此怀疑王淼不是她自称的访问学者,而是骗取版面费的骗子。

    张兰告诉记者:“学校依法对我进行了处理,给了我严重的处分,报销的钱也退还了。当时我想在毕业前满足单位的引进条件,但我贪心了怎么办,我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却还是受到了惩罚。”

    “只要各单位以论文作为考核或介绍条件,这样的骗子就永远存在。”他说。

    屡次诈骗

    记者注意到,涉嫌造假的论文中,部分作者的名字重复出现,时间跨度较大。石虎认为,一些作者在享受好处后屡屡造假,将会在学术界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从论文发表记录来看,浙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娇峰和衢州学院教师黄斌的研究团队非常“国际化”。 2015年至2016年,他们与捷克西波希米亚大学、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合作”发表论文。 2018年,王娇峰被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副教授。这些论文今年陆续被撤回。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王娇峰发表这些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职称评定。学院已进行调查,撤销她的副教授职称,并且不会颁发任何科研奖励和奖励。所有荣誉都将恢复。

    贵州凯里学院理学院副教授韩明华在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其论文因涉嫌造假,今年年初被撤稿。作为他学习期间的学术成果,这篇论文被纳入他的博士论文并帮助他达到了毕业要求。

    2017年,Tumor 撤回了107篇来自中国的论文。科技部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01篇文章存在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专家或虚假同行评审意见的问题。其中,95篇文章由第三方机构以虚假同行评审专家或虚假同行评审意见提供,6篇文章由虚假同行自行提供。审查专家或虚假的同行评审意见。在这101篇论文中,有12篇是“从第三方机构购买的”。

    石虎告诉记者,很多期刊都会要求作者填写推荐审稿人的信息和邮箱地址。通过创建虚假的审稿人及其电子邮件地址,伪造者使编辑误认为论文是发送给业内的高级研究员,但实际上是发送给投稿人本人的。期刊编辑将收到审稿人的积极审稿意见。 “操纵同行评审是过去学术造假中常用的手段,现在仍然非常有效。”

    今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指出,SCI论文相关指标已成为学术界评价,以及职称评价、绩效评价、人才评价、学科评价。 、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导致高校科研工作过分追求与SCI论文相关的指标,甚至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论文数量为指标。以高引用为根本目标的异化,造成价值追求和学术风格的扭曲。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问题。

    两部门要求各地在学科及学校评价、职称评价等方面规范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不得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学科、高校评价的标签。

    尽管学术造假多次被曝光,但白虎也深感无法追查和瞄准论文造假的“上游产业”。他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 “这些作者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调查和处理这些不法分子是政府维护纳税人利益应该做的。”

    山西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副教授王建杰2016年至2018年发表的三篇论文涉嫌造假。通讯作者来自伊拉克摩苏尔大学、马来西亚科彭萨大学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其中,前两篇文章因抄袭、操纵同行评审、虚构作者等问题已被撤回。另一篇论文至今仍作为重大科研成果展示在学院官网上。这是他与 Hugo  合作的成果,也是 Hugo  唯一的出版记录。根据注释,Hugo “是柏林工业大学的客座教授”。 《在数学物理研究所短暂停留时写下的》,虽然远方的柏林工业大学对此一无所知。(记者刘岩)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22:12 , Processed in 0.076058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