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2020年两会教育话题前瞻:教育十四五规划与疫情下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7352
发表于 2025-1-8 22: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背景

    教育兴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当前,我国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正在汹涌澎湃。 2020年初的COVID-19疫情对我国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催生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诸多变革。 2020年两会即将到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综合中央和地方媒体报道以及网络舆情反馈,对两会期间教育话题前景进行盘点如下。

    【教育“十四五”规划】

    2021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教育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教育部已陆续启动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2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教育“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的公告》,4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设立教育“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的公告》,清单显示,共有17个项目获批。此外,教育部还启动了征集在门户网站、“唯言教育”政府新媒体等平台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官方微博@国民教育大讲堂、@微博教育推出系列活动。关于教育“十四五”规划的公开课 我相信,今年的两届会议,将会有一系列与教育“十四五”规划相关的问题。

    【高考招生计划改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推迟一个月,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这是我国17年来首次调整高考时间。这也是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首次出现高考推迟一个月的情况。

    2020年注定是高等教育招生创新变革的一年。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从2020年起在36所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为“强基计划”)。 “强化预科计划”将改变以往根据学生申请材料自主招生和“减分录取”的做法。而是以考生的高考成绩为重要依据,将高考成绩、大学综合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进行折算,根据综合成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学生。至低。日前,36所试点高校招生简章已向社会发布,2020年“强基计划”报名程序正式启动。

    COVID-19疫情也对今年的艺术考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20年艺考报名人数达到117万人。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不同艺术专业人才选拔特点,分类制定考试工作方案。据了解,今年共有199所高校组织了网上入学考试或初选。

    普通高考方面,从2020年开始,北京也开始正式实施新的高考政策。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项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择的三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级考试科目组成。 (即“3+3”)。英语也将采用机考,英语听力考试每年进行两次。一种不文理科分开的新高考模式开始实施。

    今天的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考仍然是国家选拔人才、开启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但在我国高考和大学招生中,仍然存在“唯分数论”、“一考决定人生”、“加分溢出”、“高考移民”等现象。因此,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将继续受到代表和媒体的关注。专注于。

    【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

   


    2019年9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发展在线教育有利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有利于建设“人人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学习、随时可以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020年初的COVID-19疫情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线教育却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 1月29日,针对推迟开学的情况,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学校开学后要利用好网络平台,做到停课不停学。 2月4日,教育部再次发布通知称,各地不能按原计划在正式开学前开展线上教学。教育部5月14日介绍,截至5月8日,全国1454所高校启动在线教学,103万名教师在线开设课程107万门,总计1226万门课程。共有1775万名大学生参与在线学习,共计23亿人次。截至5月11日,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量达2​​0.73亿次,访问量达17.11亿次。在线教育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尝试面临诸多痛点。教师被要求录课、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在线教育机构“抢地盘”,让师生抱怨不已,违背了“停课继续学习”的初衷。而且,疫情也给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带来了沉重打击,直接导致现金流储备不足的中小型线下教育机构在这次不可抗力事件中逐渐消失。我国疫情发生以来,关于在线教育的讨论一直很热烈。媒体纷纷发文呼吁在线教育要分“热”和“冷”。不少教育专家都深刻思考“后疫情时期在线教育该何去何从?”有舆论表示,在线教育教育发展短期靠疫情,长期发展靠政策。疫情倒逼在线教育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因此,预计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将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领域的重要亮点。

    【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COVID-19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几乎成为学生上课的唯一窗口。疫情的影响是普遍的,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在疫情期间暴露得尤为明显。 3月,北京新高考举行首次“云”适应性测试。同月,河南邓州一名初三女生因没有手机上网课,选择服药自杀。由于经济等因素,我国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长期存在,亟待解决。

    对此,教育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202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的通知》。 2020年,国家计划招聘特岗教师10.5万人。今年招聘特岗教师不再将教师资格作为限制条件,具体要求按照“先上岗、后考试”的相关规定执行。对此,有网友在评论中表示质疑,特殊岗位教师的门槛较低,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

    有专家指出,农村教育作为公共教育的薄弱环节,需要通过资源配置、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促进城乡公共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一是统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确保学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其次,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管理制度,实现城乡教师师资配置相同,对边远地区农村贫困教师的师资指标配置更加优惠。三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农村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县级职业教育学院建设。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农村教育痛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农村儿童入学机会、完善农村校园硬件设施配置、提高农村学生待遇等一系列课题。乡村教师的讨论会在今年的两届会议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推动医学教育发展】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要健全国家重大疫情监测网络、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加大前沿技术研究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疫情的能力。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水平。疫情期间,公共卫生纪律深入人心。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庆表示,目前各级公共卫生机构普遍面临着“绝大多数优秀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没有选择公共卫生机构作为第一志愿”的尴尬。 ”这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对脱节的问题,也是因为现行疾控体系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020年实施的“强基计划”将基础医学纳入招生培养范围。 《中国教育报》发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署名文章表示,当今世界仍面临新发传染病等许多重大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战胜疫情关键靠科技,核心在基础。针对当前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改革现有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基础医学学科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基础医学纳入“强基计划”将为重大疾病防治的关键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将对提高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科技竞争力、造福人类健康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今年两会将重点推动医学教育快速发展、解决疾控系统公共卫生人才短缺问题。

    【教育脱贫最后冲刺】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结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4月24日,部扶贫领导小组书记、部长、领导陈宝生教育部领导小组主持召开教育部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强调,要树立总攻意识,聚焦总攻目标,健全总攻机制,用总攻统一教育扶贫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高额完成。最后一年的质量。教育部大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教育部将通过设立专项计划、专项招生、实施专项帮扶等方式帮助52个贫困县毕业生就业。 “发展教育,让一批人脱贫”是党中央赋予教育的重大任务。有媒体评论表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是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的关键。扶贫必将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授人以鱼,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造血”功能,培育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将是代表和委员关心的问题。广大公众。 “重中之重”。

    【减轻义务教育负担】

   


    减轻义务教育负担一直是历年来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然而,教育减负的现象始终难以消除。 2020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教育部又发出“减负令”——对6个超标科目发布进修负面清单。减轻中小学负担再次成为舆论热议话题。有媒体发文称,从禁止小学一至三年级教授四位数及以上加减法,到禁止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亭序》滕王妃”;从禁止寒暑假下学期课本知识内容的训练,到禁止使用复杂、困难、偏颇、奇怪的习题,这份负面清单详细得惊人。作为判断培训机构改革教学内容是否超标、是否提前的“指导手册”,这份负面清单为地方查处处罚提供了明确依据。从舆论反馈来看,不少家长仍然表示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因为负担减轻而落后于其他孩子。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两会期间,减负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热词和焦点。虽然减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一刀切的量化规定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地区、学校之间的实际差距。二是校内减负、校外负担增加、教师负担减轻、家长负担增加的现象依然存在,最终导致学生厌恶、家长无奈、院校的困境。赚钱。实现精准“减负”,一是学校要“减负”,加强科学管理,优化教学环节。二是校外“减负”,规范教学秩序,整顿管理各类先进教学。三是“减负”考试评价负担,改变评价方式,建立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四是“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全程按教学大纲授课。第五,克服“减负”陷阱,要明确政府、家庭、学校、教师的主体责任。

    作为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减轻义务教育负担仍将成为舆论焦点。如何实现精准减负,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避免“一刀切”,将是代表委员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在镇中心小学,习近平说:“现在的孩子普遍戴着眼镜,这是我隐忧。还有就是由于缺乏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文明的精神,野蛮的身体,我所说的“野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传承、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深切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近日,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菜园中学一名三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上戴着口罩跑步时突然死亡。长沙市体育课戴口罩突然死亡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网友评论中除了讨论正确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之外,也有批评学校教育不善的声音。也形式主义、体育教学僵化、激进。增强学生体质是当务之急,合理规划体育教学,使体育成为家风、民族传统、民族气质和精神的重要支撑,将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未成年人性教育走进课堂】

    近年来,性侵未成年人的事件时常被媒体曝光,令人痛心。 2019年7月,新城控股原董事长王振华因涉嫌猥亵9岁女童被捕; 2019年11月,广东茂名一名12岁智障女孩遭性侵,一年两次怀孕; 2020年4月,上海青浦一幼儿园一名男幼儿园老师被曝性侵;烟台某上市公司高管鲍毓明涉嫌性侵14岁养女;四川一名高中教师被指控10年内性侵20多名男孩。今年3月,韩国“N号房”事件曝光,数十名女性受害者,其中最小的仅11岁,震惊世界。各种事件给我国保护未成年人人身安全敲响了警钟。除了将肇事者绳之以法外,对在校学生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并保护自己,无疑可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性教育在我国仍然是一个充满尴尬的话题。如何做好性教育是值得我们全社会思考的问题。为了避免未成年人被侵害的悲剧,我们必须让性教育走进未成年人的课堂。在合理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让性教育走进课堂,将是今年两会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限制“饭圈文化”进入校园】

    近日,宿迁一小学老师组织全班跳舞支持男明星肖战,河南一幼儿园老师要求孩子支持王俊凯引发热议。

    针对多地老师组织学生支援学生的报道,不少部门和媒体纷纷发声:不能让学生成为追星支援工具。有媒体分析了舆论对将“饭圈文化”引入学校的四种看法。第一,这种现象不应该出现,因为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应避免过早接触饭圈等黑市;二是要适当管控,学校有责任引导正确的追星者,粉丝圈里也有正能量的事情。西方,合理利用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他们认为追星是教师子女的自由,教师的行为只是她自己的行为,不能代表整个职业群体;第四,他们认为,“饭圈文化”引入校园的问题不是个别教师或名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网络环境的影响。纵观舆论场,对于将“饭圈文化”引入校园,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可以说,组织学生支持偶像,不仅打破了职业规范,也损害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教育培训管理的漏洞。学校要加强监督指导,规范教师行为,在视频发布等平台上进行限制。净化校园环境将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23:32 , Processed in 0.100690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