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中国数学领域论文造假事件曝光:65篇论文涉嫌造假,涉及44所高校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7352
发表于 2025-1-8 21: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丘成桐。摄影/本刊记者 刘震

    6月15日,德国独立科学记者列昂尼德·施奈德在其主办的科学新闻网站For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数学领域论文涉嫌批量造假的报道。

    经施耐德等两名学术打假人梳理,目前有65篇涉嫌造假的论文,77名署名作者来自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985”、“211”等国内44所高校”还有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作者之一是湖南高铁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建筑系。

    近年来,国内多个学术领域都被曝出论文造假,但数学研究曾因容易被同行检查而被认为是不太可能发生造假的学科。此次涉嫌大规模造假的数学论文,存在大量重复抄袭、伪造同行评审、虚构作者等问题。截至目前,已有21篇论文被撤回。

    “有人说数学界很纯洁,但其实抄袭现象一直存在,今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国内外都存在。不熟练的人就照章办事,整段抄袭,很容易。”被抓了,老练的人都能做到,你把别人的想法放到自己的文章里,但专家一看就知道是抄袭。”游成堂说。菲尔兹奖得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道。

    三位院长级别的人物参与其中

    在这些问题论文中,河南财经大学统计与大数据学院讲师颜振海是最早被撤稿的作者之一。今年2月4日,数学期刊《微分方程进展》宣布撤回严振海2015年在该刊发表的一篇论文,理由是与另外两篇文章以及国外一篇文章存在“明显内容重叠”。记者身份无法核实,该论文所属的丹麦罗斯基勒大学表示“尚未找到此人”。也就是说,这个名字的作者实际上是伪造的,并不存在。

    在65篇疑似造假论文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河南财经大学”频繁出现,共有15篇文章、9位作者,涉及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统计学院、大数据学院、会计学院等4个学院。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致电河南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已在6月中旬的会议上内部通报了严振海撤稿的调查结论和处理决定,暂时不会公开。对于近期多篇撤稿文章的作者来自学校一事,该工作人员表示,学校这两天才收到线索,目前正在调查中。

    撤回论文的作者中有三位来自高校的院长级人物,包括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建国、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陆勇现任河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志强.

    其中,孙建国的名字在目录中出现了7次,其中两篇论文已被撤回。 《价值》杂志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于今年1月被撤稿。编辑的撤稿意见表明,该文章与其他多位作者的论文重叠,有同行评审造假的证据,而作者没有回应这些问题。本文讨论“调和函数边界积分特性在最小调和优化中的新应用”。通讯作者薛高英(音译),来自浙江台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今年4月被撤回的另一篇文章是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室孙建国、李伟(音译)等人合作撰写的关于“薛定谔方程”的研究。除了“抄袭”和“伪造同行评审”两个老问题,还有第三作者被伪造。论文致谢部分提到,文章中涉及的一个理论是第三作者在挪威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时论证的,但挪威科技大学表示“该学者从未参与过”。

    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上搜索“孙建国”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两个关键词,检索到的62篇文章中没有出现两位共同作者薛高英和李伟的名字。此外,虽然CNKI中没有孙建国与同校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陆勇合着的中文论文,但目录中出现了两人合着的三篇英文论文涉嫌抄袭的论文。手稿被撤回。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就此事多次致电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督导室和宣传部新闻中心,但均未得到回复。

    孙建国的七篇疑似造假论文中,其中一篇的合著者何秉航来自吉林大学数学学院,是涉案机构中为数不多的985学校之一。公开资料显示,何秉航是吉林大学数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此外,河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志强的三篇涉嫌抄袭的文章被撤回。还存在伪造同行评审的问题,其中一篇文章中还出现了一位虚构的外国作者。

    “我不知道为什么外国作者会被伪造。也许有些大学鼓励作者有海外联系,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原因。”丘成桐分析道。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陈永高也对“虚构外国作者”表示不解。 “当我审稿时,我从不关心作者的名字或国籍。我只看数学内容是否值得发表。我认为普通杂志的编辑委员会不会关心作者的国籍。”陈永高表示,上述期刊的影响因子在1.1到1.6之间。 ,基本上是应用数学领域,期刊水平还不错,审稿不严肯定是编委会负责的。

    低级欺诈

    65篇有问题的论文中都存在造假的痕迹。学术打假者之一斯穆特·克莱德公开表示,早期的几篇问题论文都有共同的抄袭“材料”,即2012年至2013年正常发表的几篇论文,没有任何造假行为。这些造假者集中抄袭、引用正常论文,形成至少6篇假文章。这6篇假文章成为了后续试卷的抄袭材料。

    早期被抄袭的正常论文主要有两篇。一篇是2012年乔雷和黄金金合作的英文论文《上半空间的狄利克雷问题》,另一篇是乔雷、高志强和邓冠铁合作的英文论文。文章。

    乔雷现任河南财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 201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邓关铁。经过学术打假人员的反复检验,邓冠铁和乔雷的合作论文没有发现造假的痕迹。然而,周口师范学院黄锦锦2012年与乔雷合作发表上述普通论文后,接连发表了两篇涉嫌抄袭、虚构作者的问题论文,其中一篇已被出版社撤回。

    此外,目录中两篇疑似假论文的作者均来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并声称获得了乔雷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记者就此事向乔雷发邮件求证。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我不知道我的论文被别人抄袭,也不知道随之而来的造假。我是乔雷的导师,但我不知道他与别人合作发表文章的事实”。邓冠铁在电话中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称。

    对比目录中的文章,你会发现一篇文章的很大一部分被直接“复制粘贴”到了另一篇文章中。即使验证不同问题时,计算过程也几乎完全相同,有的文章甚至存在错误。都一样。 2014年,其中一篇参考文献的作者姓名在一篇期刊论文中被错误地写下来,这个错误在2017年发表的五篇期刊论文中也被重复出现。

    这65篇有问题的论文抄袭了之前发表的文章,并被“内部消化”。例如,目录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徐刚等人发表的论文显示被引用5次,而引用该论文的另外5篇文章分别是:也在“65篇文章”之列,现已全部撤回。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解释说,数学领域的造假很难不被发现。与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等学科不同,数学不需要大量的重复实验。证明和计算过程都有。即使配方造假能够绕过审核,也会很快被同行发现,除非是非常小众的问题,没有人关注。

    这种大规模的论文造假发生在最早的问题论文发表七年后,其中大部分是关于薛定谔及相关问题的,这并不少见。陈永高分析道:“明显错误的论文引用不应该由真正的专家引用,而应该由低水平的作者引用。如果重要成果有问题,肯定会有人指出。如果是一篇可有可无的文章,并不多人们会关心”。

    事实上,这并不是国内数学圈第一次曝出抄袭行为。今年4月,《》旗下杂志《 》在其官网发布声明,正式撤回江苏大学理学院教授戴美凤团队的一篇论文,因为该论文抄袭了大量材料。 2013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科技经济大学本科学习。完成本科论文,未注明出处。

    “抄袭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学术问题,数学界的抄袭现象在今天并不新鲜,也并不罕见。”丘成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此前曾多次公开表示,学术造假是中国学术界进步的一大障碍。数学界的道德不好,知识上很难做好。科学界不应容忍欺诈行为。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23:32 , Processed in 0.097367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