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物联网信息安全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从RFID到全球网络化物品实时信息共享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7307
发表于 2025-1-8 20: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联网(IoT)是一个集计算机、通信、控制等相关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因此其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更加复杂。

    物联网代表了计算和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发展浪潮。

    最初,物联网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采用射频识别(Radio,RFID)技术和电子产品编码(Code,EPC)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的联网物品的实时信息共享系统。

    后来,物联网逐渐发展成为集传统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网络、点对点(P2P)无线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一体的完整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信息产业链。

    一、物联网的概念

    2007年以来,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智能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一词频繁出现在世人面前。 “物联网”概念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对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帮助世界渡过2008年至2010年经济危机的预期作用。物联网技术带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

    尽管物联网已经发展了这些年,但其定义尚未统一。物联网的通用英文名称是“of”。随着人、机器和物的日益融合,物联网也被称为“IoE”。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将所有物体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互联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物联网的定义差异很大。目前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物联网是利用射频识别阅读器、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采集设备或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任何物品连接到互联网上。达成一致意见。连接起来进行通信和交换信息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或系统。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物联网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多样化传感:多样化的传感设备,包括传统的温湿度、压力、流量、位置传感器,以及新型智能传感器,支持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和人员位置的校准。

    2)电子身份:利用电子标签(Tag)、二维码、视觉、声音等进行身份识别,方便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支持对人、物等的识别和跟踪。

    3)多模通信:包括各种无线和有线通信方式,如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等)和近场通信(Near Field,NFC)技术等短距离无线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5G)和微波通信技术等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技术等

    4)智能管理:通过对传感数据的深度分析和可视化,实现对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增强物联网系统的智能化。

    显然,在物联网的定义中,“计算机”、“传输与通信”、“检测与控制”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物联网是典型的3C(、、)融合新技术。

    从物联网的定义也可以看出,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用户端延伸到世界上的任何物品。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指出,在物联网中,一支牙刷、一个轮胎、一座房子甚至一张纸巾都可以作为网络的终端,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连接到网络上。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不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无缝、自主、智能交互。也就是说,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主要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和通信问题。

    除上述定义外,国际上对物联网还有以下代表性的描述。

    国际电信联盟:从时-空-物三维视角来看,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网络,可以实现任何物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它包括个人计算机(PC)、人与人、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互联。

    欧盟委员会:物联网是计算机网络的延伸,是实现物联网的网络;这些对象可以拥有互联网协议(IP)地址,并且它们嵌入到复杂的系统中并通过传感器从周围环境获取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做出回应和处理。

    中国物联网发展蓝皮书:物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网络,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种物体连接到网络上,帮助人们获取与所需要的物体相关的信息;物联网是利用射频识别阅读器、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采集设备或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将物体连接到互联网,实现实时通信和信息交换。物与人、物之间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2. 物联网架构

    理解任何事物都需要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尤其是对于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系统,物联网也不例外。首先,你需要了解物联网的整体结构;然后,讨论细节。物联网具有开放式架构。由于物联网正处于发展阶段,不同的组织和研究小组提出了不同的架构。但无论是三层架构还是四层架构,关键技术都是相同、相似的。下面介绍物联网的四层架构。在此基础上组合起来可以实现物联网的三层架构。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描述物联网的架构时,大多采用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局(ITU-T)2002年提出的建议中描述的普适传感器网络(USN)结构作为的基础。自下而上分为四层:感知网络层、泛在接入层、中间件层、泛在应用层,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USN结构

    USN结构的一大特点是依赖于下一代网络(NGN)结构。各种传感器构成了最接近用户的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用户在这个环境中使用各种业务,NGN作为核心基础设施。美国海军提供支持。

    显然,基于USN的物联网架构主要描述了各种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作用,并不能全面反映物联网系统实现中的功能集划分、组网方式、互操作接口、管理模型等。有利于物联网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实现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设计通用的物联网系统结构模型。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22:42 , Processed in 0.060695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