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苏丹等三位青年的农技推广故事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7190
发表于 2025-1-7 13: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温饱作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组织种粮大户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扎根乡村沃土,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智慧”养殖让养殖业越来越有前景;送技术上门,助力粮食稳产增产……一大批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在广大农村奋力拼搏、奋勇前进。展现积极作为,为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贡献。

    本版聚焦三位年轻人,展现了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生动场景,讲述了他们在推动农业强国建设中青春风采的感人故事。

    - 编辑

    苏丹农业技术推广代理——

    “帮助村民种好粮食,收集更多粮食”

    记者 袁涛雄

    “你觉得小麦现在长得怎么样?” “要不要给叶子喷肥,如何管理?”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友怀街道种粮大户马玉川正在看望远道而来的临潼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农民。技术推广官员苏丹就麦田管理问题提供咨询。

    “你看,小麦已经抽穗,进入抽穗开花期,这期间要做好田间病虫害监测和‘一喷三防’工作。”苏丹一边仔细检查水分含量、苗情、病虫害发生情况,一边听着马玉川的说道。

    4月下旬,临潼区50万多亩小麦已进入抽穗开花期。目前正值小麦主要病虫害为害高峰期。不少像苏丹这样的农业技术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检查苗情、监测病虫害、研判病虫害。趋势,引导农民及时合理开展防治,做好“一喷三防”。

   


    “小麦花期管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苏丹表示,由于前期降雨较多,目前土壤墒情适宜,小麦生长情况良好。抽穗至灌浆期是小麦各种病虫害集中发生的阶段。更需要农业技术人员对小麦种植户进行精准技术指导,根据时间、地点、苗情提出针对性的技术建议,为夏粮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0多年了,和土壤打交道已经习惯了,希望帮助村民种好粮食,收获更多粮食。”出于对农业的热爱,苏丹于2013年6月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毕业。后来,他决定回到农村下地干活。 “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相信年轻人潜力巨大。”苏丹说。

    新型职业农民薛丽娜——

    “依靠科学种田,科技增收”

    本报记者 李锐

    山谷里的秧苗绿油油的,在风中摇曳。一位年轻女子沿着田埂行走。她扎着马尾辫,太阳穴的头发整齐地别在耳后。她的皮肤黝黑红润,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薛丽娜在地里出生,在地里长大,在地里犁地,在地里玩耍。 2008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薛丽娜决定回到家乡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村民们不解:“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怎么又回来了?”薛丽娜有自己的想法:“用自己所学带领村民科学种田。”

    马庄镇地势平坦,耕种的农民较多。但耕地分散,效益低下。于是,薛丽娜和乡亲们成立了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种植。

    薛丽娜留在地里,边干活边学习,买改良种子,买农机,学技术……她的手上都起了血泡,一碰就疼地笑了,心里却觉得甜甜的。心:“一年中最幸福的事有两件事,一是看到豆芽破土而出,二是看到收获。”

    “拿给农民看,带领他们去干活。”薛丽娜说,目前合作社有成员268人,经营土地1300多亩。每年社会服务面积达到10万亩,惠及近1.5万农民。

   


    “有老乡告诉我,只要在田里看到我,就会觉得有事,我就从心底里高兴。”薛丽娜微笑着说,“今后,我将以农田为沃土,实现梦想,依靠科学种田,靠科技增收。”

    农民技术员倪闯——

    “运用新技术,踏上致富之路”

    本报记者 王新月

    从重庆主城区一路南下,一个以“捕鱼”为主的村庄——巴南区回民街道沙井村,隐匿在山水之中。村里大大小小的鱼塘在微风中闪闪发光,不时有鱼儿探出水面。

    “养鱼是一项技术活。”一大早,农民技术员倪闯就在重庆王联淡水鱼养殖场忙碌着。他一边喂鱼,一边仔细观察鱼的情况。 2009年,倪闯建立了鱼苗养殖基地。凭借着一手好本领,他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鱼专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倪闯每年定期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并经常到其他农场进行技术指导。

    2022年,倪创利用新技术、新资源,建成了占地600平方米的智慧苗木工厂。 “智能工厂可以自动监测水温、溶氧、pH值等,让鱼苗生长得更好、更健康。不仅孵化时间提前,而且价格会更高,销量也会更高。”更好的。”倪闯说,“今年1月份,我们的鱼苗单价远高于市场均价,这得益于新技术的运用。”

    在倪闯的带领下,全村100多户开始了智慧养殖。几年前,倪闯鼓励村民张老姚养鲫鱼,免费为他提供鱼苗,并教他养鱼技术。四年下来,张老妖不仅还清了之前的全部债务,还购买了很多新设备,收入增加,致富了。

    如今,村里的养鱼业日益繁荣,并组织成立了渔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不仅为会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还以成本价向会员提供鱼苗。全村每年渔业收入达到2600万元以上。 “我的愿望是村民们能够科学养鱼,利用新技术,致富。”倪闯说。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20:10 , Processed in 0.080731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