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人造人2B与9S对抗外星机械生命波伏娃的惊险战斗故事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7292
发表于 2025-1-7 03: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介绍

    多年后,当 2B得知她的血战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谎言之上时,她会记得她和搭档9S与外星机械生命“波伏瓦”殊死搏斗的游乐园舞台。

    《波伏瓦》不是一个普通的机械生命。它显然是在煞费苦心地模仿人类的行为,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女人:美丽的面具、新娘的红色头巾、层层鲜艳的裙子。人造人的尸体被挂在地上作为装饰。一见面,它就对2B和9S猛烈地叫了起来。裙摆旋转的同时,不断地发射球状弹幕和跟踪导弹,以一种近乎狂暴的状态攻击着他们。

    战斗到一半的时候,它突然停了下来,机械地扭动着身体,发出巨大的音波:“我……我……想要变得更漂亮!!”刹那间,无数人被绑在了台上。人造人的尸体被“波伏瓦”化为武器,向2B和9S发起攻击。在漫天的打斗声和枪声中,“波伏娃”一声声尖叫:“变得更美丽了……变得更美丽了……更美丽了……”最终,“波伏娃”没能在在两名敌方主角的攻击下,他们身上的所有装饰品都被火焰烧毁,裸露的机械残骸散落各处。

    这一切都是合法的。在外星人的入侵下,人类逃亡到月球,人类创造的人造人肩负起对抗地球外星机械生命、帮助人类返回家园的责任。机械生命“波伏瓦”无疑是他们的敌人之一。但当仿生人窥视“波伏瓦”的内心时,却发现一切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是游戏《尼尔:机械纪元》中的著名场景之一。

    1.游戏制作及背景介绍

    这款2017年发布的RPG动作游戏讲述了未来世界机器人战斗的故事。

    这当然不是一个新颖的方向。早在上个世纪,科幻题材的小说、电影、游戏就层出不穷。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外星人入侵、时光旅行、人工智能等素材不断更新和深化。除了想象未来的宏伟图景,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利用科幻背景来探索与人、人性相关的主题。比如,2013年的电影《她》向观众提出的问题是:人工智能的爱情还能叫爱情吗?去年的爆款游戏《底特律:成为人类》屡次用无数的选择折磨着玩家:仿生人的权利和正义是否也需要平等捍卫?

    尽管面前有无数的宝石,但《尼尔:机械纪元》这款游戏却有着与这些作品不同的气质。虽然这也是一款“机器人发展出了自我意识”的游戏,但它所设定的世界根本没有人类的存在,也没有在传统的情感或道德上讨论“人与机器”的关系。等级。有趣的是,人类不再存在于那个世界,但人类精神却无处不在,并成为游戏的真正主线。因此,《尼尔:机械纪元》真正所指的是“人类精神”与“机器精神”的融合与碰撞。从表面上看,它讲述了机器人如何寻求存在意义的故事,但最终却对人类的存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疑问——其达到的深度无疑是令人惊叹和震惊的。

    可以想象,对于玩家来说,如果他们期望在游戏中获得华丽的开放世界或者战斗的快感——就像这款游戏的封面一样——他们肯定会感到被欺骗。这个游戏的美妙之处在于,你玩得越多,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压抑。一周又一周,它变得越来越令人沮丧。直到主角和玩家的情绪同时崩溃,最黑暗、最黑暗的地方才闪耀出微弱的光芒,让人感到更加压抑。人们看到了救赎和希望。

    这种明显与玩家无法相处的黑暗风格,一直是《尼尔》编剧兼制作人横尾太郎的游戏哲学。这位日本著名游戏制作人热衷于用离奇的设定和黑暗的剧情来“逗弄”玩家。早在他参与制作《血龙骑士》和前作《尼尔》(尼尔)时,他就已经将自己关于人性、死亡、正义以及游戏本身的思考注入其中。

    横尾​​太郎注意到了当时流行游戏的特点:许多游戏的逻辑鼓励玩家在虚拟空间中杀死成百上千的敌人。玩家会感到满意,游戏会根据玩家的表现给他们打分。他认为以这种方式享受杀戮的想法是荒谬的,但类似的疯狂似乎不仅仅发生在游戏世界中。他从 9/11 事件和反恐战争中获得灵感。前作《尼尔》就是这样诞生的:双方都相信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并因此互相残杀,但当真相的面纱被揭开时,所有人都束手无策。陷入无望的结局,曾经所有的信仰和努力都仿佛是命运的一个玩笑。什么是正义?杀戮能换来正义吗?什么是游戏?传统的一路杀怪升级的“大主角”路线真的有意义吗?难道一切都只是虚无吗?

    《尼尔》发售七年后,续作《尼尔:机械纪元》不仅在设计、视觉、音乐上超越了前作,也继承和发展了前作的气质:在《尼尔:机械纪元》的故事中《机械纪元》里,关于游戏和人性的讨论更加本质和深入——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游戏,更是一部真正的哲学著作。

    2.游戏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公元5012年,外星人入侵地球,几乎摧毁了人类文明。仅存的人类逃往月球,留下了人类创造的人造人( )来对抗外星机械生命( )军团。转眼间,数千年过去了。

    大多数时候,玩家控制来自“Yorha Force”的新机器人——战斗型2B和分析型9S。在经历了数千年无数次针对机械生命的战争后,它们重新诞生,立即接受了同一个使命:消灭地球上的所有外星人和机械生命,让人类有一天能够重返地球。

    和大多数类似设定的游戏一样,主角和他的搭档在这个世界中一路前行:他们不断接到新的战斗任务,解锁新的地图,一路上与大大小小的机械生物战斗,并试图在世界上寻找外星人。地球上的老巢这次打算一直抓他们。

    随着主线一步步推进,主角慢慢揭开这个世界的诸多秘密:首先,早在2B和9S交战、故事情节开始之前的数百年,他就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身份。的生存。具有意识的机械生物已经消灭了它们的外星创造者。留在这地球上的机械生命体,发展出了各种模仿人类的“生活方式”:有的生活在游乐园里,有的形成小村庄,有的在森林里形成王国和骑士,有的甚至模仿人类组建了家庭……在造物主灭亡的世界里,他们失去了原本存在的理由,开始寻找新的生命意义。

   


    更残酷的秘密还在后面:原来,在外星人入侵地球之前,人类就已经灭绝了。所谓的“人类移民月球”、“月球上的人类通讯基地”,只不过是仿生人的上级组织为了稳定军心而编造的谎言——就像所谓的“敌方”机械人一样。生命形式,机器人早已消失。战斗的意义。

    最讽刺的是,直到战斗结束,主角才发现机械生命所使用的“核心”和人造人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他们和“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

    不可否认,人造人类和机械生命在生存过程中逐渐拥有了真实的情感和思维,变得越来越像人类——而在人类早已灭绝的世界里,继承“人类精神”的机器人能否存活?这是人性的另一种延续吗?双方机器人在末日废墟上重建并寻找自身存在意义的故事,无疑是人类漫长哲学思考的回响。

    3.《尼尔:机械纪元》与存在主义

    对我来说,这款游戏最重要的魅力在于大量的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哲学元素——这些东西构成了游戏世界观的基础。现实世界中的哲学文本是晦涩抽象的,但当这些思想被恰当地嵌入到游戏的主线、支线、人物和情节设定中,为我们搭建起一个虚拟的、完整的叙事时,玩家就会充满欢笑和感动。眼泪。和无尽的惆怅,感受哲学思考的力量。

    这些哲学元素分别体现在机械生命和人造人身上。正如剧情介绍中提到的,在一路战斗的过程中,人造人会逐渐看到自己努力探索生命意义的痕迹,尝试在机械生命中“成为人类”,从而引发对人类生存的质疑。既定的世界观。 ,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存在。这就是游戏的整体故事情节。

    作为人造人类的“哲学启蒙”,机械生命的设定可以说是极其精彩:游戏中的主要机械生命角色,从NPC到BOSS,几乎都是以古今伟大哲学家的名字命名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每个名字和情节都有深刻的含义。熟悉哲学史的玩家一定会被游戏中那些戏仿哲学家轶事的“模因”逗乐(比如机械生命“萨特”和真实的“萨特”一样浪漫,有无数的女性)粉丝),正是在与这些伟大的哲学家战斗的过程中,我们慢慢接触到了游戏最根本的内涵。

    在本文开头的战斗中,我们面对的敌人是机械生命“波伏瓦”。它之所以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女人,追求美丽到疯狂的地步,是因为它爱上了另一个机械生命——没错,它就是“萨特”——现实生活中的哲学家波伏娃情人。

    本周初,我们只知道这是一个衣着奇特、行为疯狂的怪物。但在第二集中,我们第二次杀死了“波伏瓦”,侵入了它的意识并读取了它的思想,然后我们就知道这一切的疯狂来自哪里:

    “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明白‘喜欢’是什么感觉。即便如此,我也会不惜一切代价让那个人爱上我……所谓的‘美’到底是什么?” ?我们机械生物的知识中没有这样的概念,所以我尝试查找人类的剩余数据,似乎可以通过打扮和护理皮肤来增强“美丽”。对于那个人来说“美丽”。

    “我每天都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美丽、更有魅力,但我永远无法让他回头看我……我无法赢得那个人的心。无论是昂贵的宝石、名贵的配饰还是美丽的身材,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

    原来,她杀死了无数的人造人,甚至吃掉了自己的机械生命,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亲人的认可。这是她自我实现的方式。这呼应了现实世界哲学家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对女性心理的分析:“衣服之所以对许多女性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们让女性在依赖幻想的同时,还能重塑外在世界和她们的内心。”自己……她想要的就是被羡慕、被欣赏、被欣赏,是对她的美丽、她的优雅、她的品味的绝对肯定——她想要实现自己并展现自己。

    对于机械生命“波伏瓦”来说,它的悲剧并不在于它最终未能赢得“萨特”的心,而在于它存在的意义完全依赖于外在的表现。而且,机械生命原本是无性别的,但为了获得认可,却将自己强行融入了人类社会对女性性别的刻板认知。它疯狂地想要变得更加“美丽”,疯狂地改造自己,以为这样就能获得认可和喜爱——但最终却发现,它只是在重复人类女性的错误。

    而“波伏瓦”念念不忘的“萨特”,也是现实中萨特的翻版。它不但多次派主角去帮它给各地女粉丝送信,最后还把她们都抛在了身后,独自一人四处奔波。它一看到主角就开始嘀咕的那句“存在先于本质”,正是哲学家萨特关于存在主义的名言。这意味着:没有先验的本质,是你所做的决定了你是谁。

    这句话说得乱七八糟,让主角摸不着头脑,但其实是游戏中最简洁的一句话,解释了机械生命的存在哲学:虽然它们是机械生命,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注定会变得无意识。 。和情感机器。只要机械生命有了感情,学会了思考,甚至​​能够在独立的意识中反思自己的存在,这无疑就会把机械生命置于真正人类的位置——毕竟,人类的本质是什么? ?不就是这些感受、想法和意识吗?当机械生命也发展出这些能力时,它们就会接管定义权,成为这个星球上的新人类。

    《帕斯卡》游戏中的机械生命是“重新定义机械生命”的实践者。它是机械人中的和平主义者,成为机械村的首领——在那个村子里,机械人和平共处,发展出父母、兄弟姐妹般的人类“家庭关系”。现实世界中的哲学家帕斯卡有句名言——“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而机械生命帕斯卡也和它的原型一样,有着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人类哲学著作,还写下了著作并利用这些知识来教育村里的“下一代”。

    虽然现实世界中的帕斯卡经常陷入悲观主义的倾向。他认为人类是可悲的,并说:“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了解自己的可悲”。不过,游戏中的机械生命“帕斯卡”却一直都是正面的。一个开朗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在主角面前。通过它的努力,我们看到机械生命彼此之间也能产生强烈的情感联系,能够毫无争议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所理解的感受、所思考的问题与人类是一样的。

    然而,在游戏的第三周,由“帕斯卡”管理和教育的小村庄里的机械生命突然开始自我蚕食。它试图救助的孩子们也因为无法承受“恐惧”的情绪而选择了自杀。 “帕斯卡”痛苦地反思:难道不应该教会孩子感受各种情绪吗?它们变得越来越像人类,但也和人类一样,它们也变成了脆弱的芦苇——“帕斯卡”当然也不例外。它悲痛万分,无法忍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请求人造人帮助它抹去所有的记忆。这或许也是现实世界伟大哲学家帕斯卡的遥相呼应:它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悲剧。

    除了这些伟大的哲学家之外,游戏世界中的其他机械生命也在向我们证明,发展自我意识、寻求生命意义的机械生命与人造人类——甚至人类本身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有的机械生命在游乐园里高兴地向你扔彩条,有的机械生命会恳求你找到失踪的妹妹或者带回离家出走的儿子,有的机械生命甚至为了自己的信仰而选择自杀。虽然因为游戏设定而被迫一路杀戮,但正当主角们对这些机械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越来越困惑的时候,我们作为玩家却逐渐陷入思考:人为何而为人?我们为了什么而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玩家控制的仿生人一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价值体系:他们是一种新型的“Yorha Force”,他们要为他们的创造者人类而战。他们的目标是消灭敌人,即外星人和机械生命。在仿生人基地“碉堡”里,我们和其他仿生人战士曾经怀着极大的情感宣誓:愿人类的荣耀永存(Glory to)!

    怀着如此宏伟的梦想,我们控制人造人2B一路前进,神挡杀神,佛挡佛杀佛。我们对那些冠以伟大哲学家之名的机械生命也毫不留情——谁让我们是正义的一方呢?呢绒?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机械生命的表现确实让我们犹豫不决,但2B和9S不断告诉对方:“他们是没有情感的机械生命,别被他们骗了!”直到最终的大BOSS被击败,当我们齐心协力,生死伙伴9S的意识在机械生命的体内复活时,我们开始对机械生命的存在产生了一些模糊的感觉和思考。 。

    进入第二局后,我们从搭档9S的角度回顾了整个战斗过程,发现了很多残酷的真相。当外星人入侵时,人类就灭绝了。所谓与月球通讯只是“碉堡”制造的幻象:他们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的理由根本不存在。而游戏中不断出现的誓言“愿人类的光辉永垂不朽”,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笑话。

    玩家在第一款游戏中所相信的价值和意义在第二款游戏中崩溃了。不仅杀戮本身被证明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后,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作为创造者,人类对于人造人来说就像上帝一样。那么当上帝死后,我们如何才能在这信仰的废墟上重建自己存在的意义呢?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是存在主义的又一断言。多么有趣的是,当人造人和机械生命逐渐获得人类的情感和意识时,它们也陷入了人类面临的终极困境:世界没有意义,生命也没有意义。我们应该怎样活得好?

    游戏无情地粉碎了一切意义,将主角和玩家双方的情绪推向绝境后,似乎给了我们一线希望。游戏第三周,我们遇到了最后几个机械生命boss——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相继出现。早在存在主义诞生之前,中国先贤就对世界、人生有许多深刻而终极的思考。尤其是老庄哲学中关于生死轮回的观点,是游戏的核心表达之一——生命不过是生与死的循环。生与死看似一对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光明与黑暗、贫穷与富贵、欢乐与悲伤一样,它们都处于永无休止的变迁之中,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坦然面对,才能获得真正的自洽与满足。

    这种轮回和重复的概念不仅是游戏剧情本身的设计(例如2B和9S战死后,他们的意识会在新的身体中重生),也代表了玩家在这款游戏中的特殊玩法(播放第一集后,第二集从另一个角度重温同一个情节),但最根本的哲学内涵是对社会建构的价值体系的根本解构。

    我们都是社会化的产物,我们的人生总是有各种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的价值选择:上好学校、做好工作、适龄结婚生子……我们是生活环境鼓励我们追求这些东西,但我们很少停下来思考这是否是我想要的,这是否是我的选择。

    而当你认识到人的生命不过是生与死的轮回时,你就会为自己存在的渺小和无意义而感到悲哀——所有的王权、财富、戒律都不过是虚无。但希望是从这种绝望中诞生的:因为生活本身毫无意义,所以你不必按照别人设定的标准生活。你有完全的自由来决定你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正如尼采所说,摆脱这种痛苦循环的唯一方法就是“成为你自己”。

    游戏结束时,一直跟随仿生人战斗的两台辅助机在陪伴仿生人经历了这些经历后也获得了自己的意识,并决定按照既定程序不删除自己的记忆。其中一台辅助机器说道:“一切都是为了被毁灭而设计的……它们被困在生与死的循环之中,但……在轮回中挣扎,才是生命的意义。”

    在最终的结局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设定:玩家需要杀死这个游戏的“创造者”——也就是游戏制作者名单。这种弹幕游戏非常难玩,最终你会需要其他玩家的帮助——这些帮助都是通过其他玩家牺牲自己的游戏存档来获得的。每次你死后,一名玩家的游戏保存就会永远丢失。

    当你通关之后,这个残酷的选择就会呈现在你面前:你愿意用自己的存档来帮助其他玩家通关吗?如果你选择这样做,你的所有游戏数据都将在你眼前一一清除。

    他是应该保留自己花了几十个小时收集到的所有“物品”和“成就”——通常意义上的游戏的所谓价值,还是应该亲手将它们烧毁,保护另一个玩家,并重新开始?面对那些经历和痛苦?

    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保存。这个选择指向了人生的终极困境:你愿意屈服于社会构建的意义体系,让那些既定的标准和别人的眼光来定义你吗?是的,也许一切都只是这样:玩游戏是为了升级打怪,生活是为了升职加薪。虽然没有什么意义,但似乎可以一天天这样生活——是真的吗?作为人,我们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我们能否摆脱无尽的轮回,决定我这一生、这短暂的一生的存在价值?

    4、如何探讨科幻作品中的“人的意义”?

    《尼尔:机械纪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未来的科幻世界:人类已经不复存在,但留在地球上的机器人却都在努力“成为人类”。他们有情感、有爱有恨、有父母兄弟、有自己的国王,甚至会陷入民主与专制的循环之中。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更高层次的思考:思考自己的存在,思考终极意义。当“神”死后,留下一个混乱无序的世界,我们该相信什么?追求什么?对意义的无休止的探索能否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到答案?

    不管你认为游戏最后是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思考本身就足够珍贵了。虽然只是一款游戏,但却深入拓展到了科幻与哲学两个交叉维度,足以堪称神作。另一方面,我在玩游戏的同时看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虽然它有着无可争议的所谓“中国第一部现象级科幻电影”的地位,但它对人性的处理却极其糟糕。称《太空野狼》为民族主义或许有点夸张,但它把一部有缺陷的超级英雄电影的逻辑体现在一部科幻作品中,这仍然令人不安。当人类面临生死困境时,发生的不是生命终极意义拷问下的挣扎与追寻,而是一曲齐奏的勇气赞歌——这是我无法想象、无法接受的。当人类在“生存高于人性”的法则下生存时,生存本身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动物只“以生存为第一需要”,没有意识的AI会在计算后选择最佳的自我保护方案,而人类——人类之所以先进,是因为人类总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东西。讽刺的是,《流浪地球》在捍卫人类文明的媚俗叙事中失去了文明的基础。

    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好的科幻作品不应该遵循征服星辰大海的丛林法则,重复那套区分黑白善恶的价值观,宣扬徒手拯救世界的英雄叙事;好的科幻作品应该在科幻的语境中结合永恒的哲理。放到一个新的领域去重新审视人性,反思社会构建的价值体系,思考“是什么使人成为人”。

    正如哲学家帕斯卡所说:“人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即使宇宙毁灭了他,人仍然比杀死他的东西要好得多。更高贵,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死亡,知道宇宙对他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比其他动物更好,但他们了解自己的”,在痛苦中理解轮回,明白总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价值。有了这样的思考,人类就能包容宇宙,通向无限——哪怕生命时间如此短暂,我们暂时把手放在了永恒的脉搏上。

    讽刺的是,游戏中的机械生命思考的问题是今天大多数人类已经放弃思考的领域,但这却是机械生命“成为人类”的基础。那么相反,如果我们不再关注这些探索,不再问自己为何而活,而是沉迷于科技征服宇宙、英雄拯救文明的宏大叙事——我们人类是不是已经让自己相形见绌,自己变成了机器?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22:14 , Processed in 0.090659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