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鬼谷子·中经网络版错别字问题及成功学与心灵鸡汤的反思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7268
发表于 2025-1-7 03: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看《鬼谷子·仲景》,发现网络版有错别字。比如“界仇斗切,界英伟之恨”中的“英伟”应该是“雷伟”。读古书就是这样。即使是正式版本,也无法避免错别字。

    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个调查结果:在朋友圈里教人成功或者送心灵鸡汤的人智商有问题。阿信忍不住从怀里掏出钱包,看看自己的智商余额是多少,然后把这些年写下来。我打开文章看了一眼,松了一口气。还好阿信没有写“欣欣哥,考试别挂科”东东坚决抵制为了成功而读书,坚决抵制心灵鸡汤。虽然某帅哥说自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鸡汤皇帝内心有能量,帅哥的鸡汤不是你看到的鸡汤,就像鬼谷子的善良不是你看到的那种善良,有时候看不见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前两天在餐厅和某位帅哥聊天,就出现了一个话题。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就证明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吗?我开玩笑说我和一个帅哥在餐厅吃饭。有人绕着餐厅转了三圈,询问了1000个人。大家都说没看到,所以我就得出结论,我和帅哥没有在餐厅吃饭。总之,我的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轶事,而且我发现很多人都善于做这样的类比。比如阿信读鬼谷子你不知道吗?阿信没读过吗?因此,在没有清楚地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之前,永远不要对它下结论。再比如,有一天你看到一个人偷偷摸摸,你猜他是小偷,但事实证明他真的是小偷,于是你给自己起了“福尔摩斯”的美名。又有一天,你又看见一个人偷偷摸摸,你立刻跑过去,抓住那个人的衣领,说:“小偷,你往哪儿跑?给我一根棍子!”我想很多人都会冤死。讲这么多是因为和今天的内容有关。

    为什么知道《仲经》是今天写的?很简单,就是因为谨慎。你需要对你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鬼谷子说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不能乱说。起初,阿信对鬼谷子的认识是严重倾斜的,因为他读了无数专家对鬼谷子的注释,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权威。相反,那些谦虚的朋友可以给一些启发性的建议。我原本以为这是偶然,但类似的情况发生多次后,我才发现这是必然的。比如,当局更爱惜自己的羽毛,尤其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单词和短语。我们会给出似是而非的答案,因为不会有错误,但我的朋友们不需要。我们不怕犯错误,所以敢于提出各种问题。请大家自行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国学典籍出现这样的问题:1、晦涩难懂的词语太多,2、版本有问题。我们先来说第二个问题。即使是对文言了解不多的人也能看出,国文经典与以前的语法完全不同,甚至缺乏鬼谷子应有的一些逻辑性和严谨性。 《鬼谷子》的价值在于用方法论来验证哲学观点,但《仲经》却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只给出了方法论,没有提到阴阳、捭昘、方圆、内外、长短……原因有二。有可能,要么是假的,要么就是阴符七功的总结。原文说:“为我办事的人,会记录道数,其变化,会在《知书》、《仲经》中。即便如此,我相信这是一个类似的故事。古人如阿信。”迷恋纵横家,读鬼谷子写的笔记 关于晦涩难懂的问题,其实《鬼谷子》有一个特点:它很容易读,虽然刚接触它的人可能会觉得很难读。晦涩难懂,久而久之,你读多了,就会发现它读起来很轻松,甚至读起来很过瘾,每次读起来都有一种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因为它非常工整简洁,但是中国经典的问题是为了晦涩难懂,你查字典查资料却找不到权威的解释,所以用训诂来理解晦涩难懂的词。是一个好方法。

    那么中国经典是怎么说的呢?正如前面提到的,它是一种方法论。一句话概括:《国学经典》是一篇如何赢得别人尊重的文章。一定有人又说了,要我做个好人吗?哼,没办法!你当然是对的,但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交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受欢迎是我们潜意识中所希望的。

   


    我们经常发现某人在圈子里很受欢迎,有人被称赞为道德好人。如果下次再见到这样的人,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人一定是个好人。仲景的意思很有趣。阿信想,即使与中庸无关,也一定与鬼谷子所说的“不仅是忠信仁义,而且是正气”有关。刘勰说“经典是永恒的真理”,即经典是记载真理的书。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中经》就是中正的真理,但是作者在文中并没有解释什么是中正。不过,文章第一句写的是“仲景”,指的是有急需的人,需要施予那些能言善辩的人。”这意味着中国经典是关于帮助别人摆脱困难和危机的。只有能言善道、道德高尚的人,才会这么做,毕竟中国经典是教你做人的文章。大哥之所以是大哥,是因为大哥懂得在关键的事情上给下面的人小恩小惠。这样一来,在关键的时候,他们总是能挽回面子的,所以,解决了道德问题,笼络人心之后,再说吧。什么中国佛经说。

    做个好人的七种方法

    1、以貌取人,懂得如何评价人。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被诸葛亮看了一眼。诸葛亮发现他叛逆,断定魏延一定会叛乱。有人想说,诸葛亮惩罚了魏延,同时也逼迫他造反。其实,叛逆只是一个借口。诸葛亮所用的方法大概就是“见身为相,以相为相”。通过观察,诸葛亮发现魏延是个小人,相比之下马谡还算靠谱。婆婆看着女婿,越看越看对方。但必须注意的是,单纯根据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他的性格可能并不可靠。长得丑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吗?如果真是这样,阿信一定是个恶毒的恶棍。从一个人的字迹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也是同样的道理。秦桧、蔡京都是大书法家,但为人不靠谱。因此,评判人只是一种猜测。不要急于评判,更不要以貌取人。

    2、听话、听声音。当曹操与刘备“青梅酒论英雄”时,曹操故意说:“天下英雄,唯有皇帝与曹耳”。对于英雄来说,那天晚上他可能就成了肥料,可见能够听懂别人的话是多么的重要。笔者认为,言语应如山水般流畅。宫、商、角、羽的和谐产生美;否则,就是“散、伤、丑、害”。无法用一句话来形容。用在人身上,避免谈论鸡鸭。如果双方不合拍,就可以推断双方关系密切。

    3、联弱抗强。我们都知道强弱是相对的,但如何将强弱转化为问题。用积极的思维,袁绍一定会打败曹操,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为什么?正是因为曹操懂得强弱之别,阿信才认为“解仇战习”的妙处在于以弱攻强。比如,曹操听说许攸叛逃的消息后,就赤着脚跑出去迎接。他们联手对付强大的袁绍,以克服过去的“弱仇恨”。

    4、适当聚散。一个人的声誉往往取决于别人在背后如何评价他,尤其是在中国。表面上大家团结友爱,但谁背弃谁就谁都不会服从。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不妨向刘备学习。当徐庶准备动身投奔曹操时,他不但没有杀死徐庶,反而连连道别。刘备说森林挡住了我的视线,我要把它全部砍掉。那座山挡住了徐庶,我想把它夷为平地。此举打动了天下名士,很快诸葛亮就投奔了自己的门下,这也解决了徐庶向曹操出谋划策的后顾之忧。又比如,韩信成名后,不仅没有杀掉那个让他遭受“胯下羞辱”的人,还给了他一个官职。易中天评论说,恩惠要么不给,要么给予。因此,人们一定不能让自己的朋友、同事走丢。有些老朋友、老同事虽然许久不见,但如果经常拜访,说不定也能像刘备那样获得好名声。

    5.看透但不说出来。蜀国灭亡后,刘禅被俘。司马昭故意在蜀地布置歌舞,试探刘禅是否被吸引。结果,刘禅说:“我在这里很开心,一点也不思念蜀国。”刘禅也给人一种昏庸的形象。事实上,如果刘禅听完蜀乐后流泪,如果他留着的话,第二天就见不到太阳了。这种装傻的伎俩,是真正遗传自他父亲刘备的。司马昭试探刘禅后,了解刘禅的明智和自保态度,因此两人相处融洽。两人都能看穿,却又说不出来。有了内心,他们也有脸。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刘禅不服从,司马昭自然不会让他安定下来。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游说。当人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可以发现对方观点的禁忌,然后及时打击。如果对方害怕,可以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

    6、令人信服,诸葛亮为何如此英明?你必须这么说,因为诸葛亮很聪明,但相反,问题不是诸葛亮,而是徐庶、司马魏等人长期为诸葛亮做广告。其实一个人是否牛逼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人主动说你牛逼。例如,当你看到某人时,你会说阿信很棒。你只用了几个手指头,就帮张二四在村口找到了老婆。鹤鹤是鬼谷子第九十六代亲传弟子。这里还有一句口号:老怪物阿信法力无边,所向披靡,可以征服一切攻击。如果每天都这样打广告,阿信就真的成为半仙了。再比如,孔子也是一位大师,他的三千弟子就是他的活广告。他见了人就说我师父厉害,我师父厉害。姜子的可信度很高。如果孔子自己说自己厉害,那就是吹牛。所以牛逼和吹牛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别人说的,一个是自己说的。由此可见,阿谀奉承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如今自媒体圈所谓的抱团取暖也是如此。当我见到别人时,我只是说XXX很棒。我这辈子崇拜XXX,无形中也在宣传别人。当然,之所以这么说,要么是因为他实在是太牛了,要么是因为我想要从他身上得到什么。比如我每天说一个人很帅很牛,那他真的很牛。如果某人很帅或者他的绰号,你不知道我在说谁。

    作者称这种伎俩为“说心术”,想想都觉得可笑,但作者太牛逼了,他想出了一个隐藏真相的伎俩,把他写的假书附在《鬼谷子》里,于是他就和鬼谷子一样牛逼,成本真的很低。如果说吸心只是为了收买人心、获得好评,那么下面的方法就不合逻辑了。

    笔者认为,对于那些酗酒的人来说,用音乐给他们洗脑,让他们以为自己已经死了。当那家伙吓死的时候,用他猜不到的方法让他开心,然后让他开心。领悟生命的真谛。对于这句话,阿信气得只想骂她,#¥%#¥……&……&%,你一定是杜撰了字数。

    7. 做一个好人。小时候,老师就说要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德、智、体、艺、体全面发展,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由此,我的思想品德得到了认真的提高,每次搀扶老太太过马路我都感动不已。我想哭,我的灵魂已经完全升华了。当我以为自己可以被评为三好生时,老师仍然微笑着把名额让给了村长的儿子,然后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还需要努力。让人想吐槽的是,“守义”的理念直接与上一篇文章相矛盾。鬼谷子说“不仅讲忠信仁义,而且讲正直”。您走过来告诉我们,要升华灵魂,成为道德典范。文中“小人比人”,是指小人为了利益而结交,与内篇“以财结缘”相反。当然,我们提倡做好人,但鬼谷子并没有对政治家施加道德约束。毕竟,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通过道德来解决。当然,要做一个有原则、靠谱的人,但这与鬼谷子无关。

    以上几点,就是《中经》所说的:“见形是面,相是相,闻声知声,解敌战敌,除之,止言,夺其”。心,守正义”。写到最后,我发现这篇文章很像成功论,欺骗了懂的人。柳宗元虽然是反鬼谷子派,但他说《仲经》是后人伪造的,也许是对的。

    纵横闲聊,鬼谷论道,欢迎关注微信(),鬼谷攻略社区欢迎您!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21:31 , Processed in 0.074207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