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SEO没死也未黔驴技穷,新版书籍或助从业者进步

2万

主题

2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924
发表于 昨天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    言

    这两年大家对于 SEO 的探讨渐渐变少了。有的人声称 SEO 已经消亡了。有的人则表示 SEO 已然“无计可施”。笔者认为,当下的行业状态较为健康。SEO并未消亡,在百度上搜索“***已死”,将“***”替换为任何行业,都会有不少结果。如今,SEO基本已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标配,又怎能说“SEO 已死”呢?SEO 也没有“黔驴技穷”,企业已从过去的过度重视和讨论,转变为现在的踏实工作和进取。SEO 的普及阶段已然过去,行业已回归理性。希望新版的本书能够继续给 SEO 新人和有一定 SEO 基础的朋友带来一些思考与进步。

    本书第一版出版之后,笔者观察了一段时间读者的书评。令人欣慰的是,本书对不少读者是有帮助的。任何一本书的受众都有其局限性,只要本书所定位的读者能够从本书中获得一些益处,笔者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本次改版,笔者的改动比较大。对于时效性太强的内容,基本上都进行了整合,并且补充了一些新内容。同时,还邀请了几位 SEO 实战派的朋友来分享更多干货。相信新老读者都能在新版中汲取新养料,产生新思考。

    内容背景

    这不是一本 SEO 教科书。不过,它可以被当作一本对 SEO 各个方面进行讨论的博文的集合。

    现在国内关于 SEO 的基础以及概念性的文章和书籍已经非常多了,处于严重过剩的状态。然而,仍然有很多 SEO 朋友在四处咨询各种基础方面的问题。其原因大概是很多 SEO 朋友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很多 SEO 朋友或许已经将 SEO 相关的概念性、常识性知识牢记在心中,然而却尚未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当碰到稍微有些差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了。本书的出现就是希望在这方面能为行业贡献一点力量,本书尝试性地阐述一些 SEO 相关的思路,而非仅仅聚焦于 SEO 本身。

    SEO并非一门传统的自然学科。每个人对 SEO 的理解和观点各异。他们对 SEO 的基本概念、常用命令原理、常规思路等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而且,除最基本的概念外,SEO 的一切都在动态变化。所以,笔者在这本书中尝试将每个章节的标题当作一个问题来讨论,以表达对相关问题的一些观点。全书不定性,只讨论,也欢迎各位读者参与到讨论中来。

    本书依据常规的 SEO 知识与工作内容,对 SEO 各方面的内容、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尝试性的讨论。在介绍个别名词或数据时,引用并推荐了一些行业内专业人士的观点和意见。在对一些细节进行讨论时,提供了一些实例和数据予以支持。希望本书能给那些对 SEO 知识有一定了解,然而还没有头绪的朋友提供些参考。

    另外,本书存在两个目的。其一,为“SEO 信息对称”作出一些贡献,将过去仅在“小圈子”里运用的方法以及所讨论的话题进行公开性的探讨,并且尽力对一些问题和现象的原理展开深入的研讨。其二,为 SEO 行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现在不是那种随便堆砌关键词以及无策略地狂发链接就能获得排名和流量的时代了。如果依旧只是一味地去研究怎样堆砌关键词以及群发外链,那么你就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现在 SEO 朋友应当以发展的视角,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内容质量方面,转移到页面相关度方面,转移到链接意义方面,转移到用户需求分析方面,转移到数据挖掘方面,转移到用户体验提升方面。希望本书能够在 SEO 行业的过渡过程中起到一些正向的推动作用。

    章节摘要

    以下按照通常的做法,针对本书的每一章内容,都用一两句的话来进行简要的介绍。

    章  节内    容

   


    第1章简单讨论一下不同人眼中的SEO

    第 2 章介绍了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针对 SEO 朋友对搜索引擎常见的疑问和错误认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其中包括对反作弊的讨论。

    第 3 章简单讨论了常用指令的原理

    第 4 章对关键词进行了分类讨论,对关键词进行了挖掘讨论,对关键词进行了处理讨论,最后对关键词的部署进行了讨论,讨论了思路和方法。

    第5章对站内优化中的各种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也讨论了搜索引擎一直推荐的“具有推荐意义的链接”。

    第 7 章对站长和 SEO 常用的工具(包含批量操作类工具)进行了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在探讨工具所呈现出的数据背后的意义,以及工具的拓展使用情况,而不只是单纯地为了介绍而进行介绍。

    第 8 章保留了第一版里的竞争对手分析相关内容,能给读者在进行竞品分析工作时提供一些思路。

    第 9 章以多方面数据为基础,包括网站流量、日志、收录、排名以及站内搜索数据。它讨论了站内数据分析的思路,还阐述了可以开展的基础工作。同时,简单介绍了基础的文本处理命令及其实际应用。

    第 10 章探讨了 SEO 黑白帽等行业热门话题。

    第 11 章对 SEO 在常见公司和网站中的地位进行了简单描述,以便 SEO 新人求职时参考。同时,讨论了关于 SEO 行业的一些观点以及与 SEO 朋友相关的一些看法。

    笔者在第 12 章邀请了一些圈内一线站长以及 SEO 朋友。他们分享了一些“干货”。这些“干货”有助于提升本书内容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同时也能增强本书“讨论”的基调。与第一版相比,本版的干货更多,内容也更深。

   


    第 13 章收集了 100 个 SEO 方面的常见问题。对于那些百度官方已经回答过的问题,都附上了官方的答案。并且,几乎所有的问题都附上了笔者的回答以及意见。

    总觉得无论怎样去确定目录和内容简介,都无法完全呈现书中的内容。笔者期望能给读者献上一本与众不同的 SEO 图书,并且相信只要对 SEO 有一点了解的朋友,都能够从中获取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和思路。前辈们出版过很多很全面的 SEO 书籍。所以本书不追求面面俱到。只希望所讨论的内容对读者有实际价值,能帮助一些 SEO 朋友理清思路,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 SEO。另外,SEO 是一项需要付诸实践的工作。倘若没有实践,那么一切都将只是空谈。希望读者能够将本书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在实践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思考出更多的方法,总结出更多的经验。

    本书从开始写作到最终出版经历了诸多审核程序,包含多次删减、修改以及补充。然而,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并且篇幅较大,所以书中或许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 Bug。欢迎读者通过笔者的邮箱或微信,针对书中内容进行深入交流、表达不满或提出轻微批评。

    致谢

    感谢所有支持《SEO深度解析》的读者。

    感谢潘军的专业分享。

    感谢孙成利对本书和我个人的帮助与支持。部分朋友的公司和职位有了变动,还有很多朋友已经担任了 CEO 并迎娶了白富美,因此不再对各位朋友的所在公司和职位逐一进行注释。

    参与编写的还有王玄、姜云、许冠英、黄昆、刘拓、李凯东、罗向、郝瑞琪、赵然、肖洁纯、邱继炼、王丽梅、任思霖、张博涛等人。

    最后要感谢我的妻子郎红岩和我们的儿子阳阳,还有其他家人给予的支持。因为有妻子操持家务以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料,所以我能够生活得很快乐,并且有足够的精力安心地工作和撰写此书。

    痞子瑞

    2016年4月于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4 04:32 , Processed in 0.076688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