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十九大后中国经济新时代:未来两年与二十年的关键发展与挑战

4万

主题

2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0677
发表于 2024-12-26 14: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要理解这个新时代,我们需要从未来两年和未来二十年两个时间跨度来看待。

    未来两年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两年。虽然我们距离辉煌巅峰只有一步之遥,但最后一步必然充满危险。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国际经济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相继显现。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未来两年内保持重点、一一解决。

    可以预见,未来两年的政策基调将是稳中求进,各项工作将有序开展。到2020年,我们有信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得到人民认可,经受历史检验”。

    未来20年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激动人心的时期。即使我们完成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只是到达了一座小山之巅。山外还有山,距离登上最高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中美关系对比来看,中国现在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从人均GDP来看,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的人均收入仍低于美国人均GDP最低的州密西西比州。 。同样,与美国相比,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程度也远大于美国。纽约州是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人均GDP略高于密西西比州的两倍。 2016年,天津、北京、上海三市以及江浙两省人均GDP均超过世界银行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水平(12236美元),但人均GDP仍高于世界银行确定的高收入国家水平(12236美元)。中国最贫困的甘肃省人均GDP水平还不到江苏省的三分之一。

    未来20年,我们将面临许多重大挑战。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科技水平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需要攻克的核心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上升,这将使中国经济更加稳定。但由于传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可能进一步下降。

    问题来了。我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从何而来?

   


    近两年,给我启发最大的书是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戈登写的《美国经济增长的兴衰》。戈登教授在书中谈到,1870年至1970年间,美国经济实现了巨大飞跃。他还表示,美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20年至1970年。

    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如果我们思考一下1920年到1970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我们会发现,1929年,美国发生了股市崩盘,然后进入了1930年代的大萧条。随后,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美国经济处于政府控制之下,长期相对封闭。即便如此,从1920年到1970年,美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在4.0%至5.0%之间。

    “青山遮不住,终究要向东流”。我称之为“一旦打开,就无法关闭”的趋势。中国经济现在也受益于一些“一旦开放就无法关闭”的大趋势。

    第一个大趋势是中国制造业将持续升级。尽管过去20年中国制造业快速增长,但进一步升级的空间仍然很大。 20世纪30年代,尽管美国经济不景气,汽车技术却不断进步。例如,美国汽车工业在大萧条时期仍在加速各种技术改进。中国制造业未来也有很大的技术升级空间。

    第二个大趋势是中国的城市化。尽管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过半,但未来仍有很大的空间。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还会看到一些新的变化。我们将看到,未来的城镇化将逐步从以土地为主导、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城镇化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同时,中国将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将带来更多投资机会。一些农村地区可能会衰落,但通过有效的人口转移和配套政策,例如建立国家公园,这些地方将恢复美丽的自然面貌。其他条件更好的村庄也会变得更加繁荣。内陆地区将出现一批可与北上深相比的一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中国还将出现一批都市圈和城市带。

   


    第三大趋势是创新。中国新兴的创新包括两类: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其中,商业模式创新更多来自于中国的市场优势。中国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发展迅速,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呈阶梯式。这为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以高铁为例。高铁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创新并非来自中国,而是来自德国和日本。但最终商业化只能发生在中国。因为只有在中国这样大的市场,这些新技术才能商业化。我们可以大胆想象,未来中国很可能会在养老、环保等领域出现更多市场主导的技术创新。

    与此同时,中国还拥有大量但被低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资源。过去,我们引以为傲的优势是人口优势和廉价的非熟练劳动力。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正在积累另一个新的红利,那就是成本相对较低、受过高等教育的熟练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中有很多将进入与创新相关的部门。这就是中国新的人力资本红利。

    当我们站在2017年展望新时代时,我们不仅要看到未来两年,更要看到未来20年。从2017年看中国经济的未来,有“潮平两岸广阔”的短期前景,也有“险峰风光无限”的更远目标。

    (何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兼联席秘书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7-13 10:06 , Processed in 0.084933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