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贵州大学落幕,我校创历史新高获多项大奖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2160
发表于 2024-12-23 15: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校园新闻网讯 10月30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决赛在贵州大学圆满落下帷幕。

    我校首次荣获特等奖,获奖等级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红色特等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二:主赛道比赛获二等奖1项;在红色专项活动中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黑科技”展示活动中,“银河级”作品1项、“星星级”作品2项获得特等奖,“行星级”作品1项。

    成绩公布后,校党委书记冯建波、校长邵千军立即向获奖师生表示祝贺!赛前,校党委副书记陈兵多次看望备赛师生,并出席赛前动员会,为参赛师生加油。

    本届“挑战杯”竞赛围绕科技强国战略部署,持续推进竞赛改革和优化,构建了由主赛有机组成的“1+1+2”排行榜”专题赛、红色专题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 大赛总体架构吸引了全国2000余所高校、超过40万件作品、超过250万学生参与参加。

    我校“挑战杯”筹备工作由校团委牵头。自2022年11月筹办以来,在各二级学院及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协调下,校赛、省赛、全国赛均在各级开展。选拔:从1800余名学生参赛的200多个项目中,评选出推荐参加全国大赛的项目组。各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备战全国比赛。

    近年来,学校团委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挑战杯”竞赛服务高校的重要作用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积极培养师生关注和热爱科技创新。投身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把科技创新报效国家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学校将其纳入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之中。

    获奖项目介绍

    主赛道二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AI和计算机视觉的驾驶员监控系统

    推荐院校:国际交流学院

    指导老师:刘云鹏、王宇

    项目成员:王菊生、王小文、林宣佐、王立佳、葛彦哲、金露露、徐玉伦、沉峰

    项目简介:该项目致力于开发大型卡车驾驶员监控系统,有效减少卡车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驾驶安全。团队开发了基于AI的人脸特征点检测、心率检测、血压检测、车道盲点检测、车道偏离检测和视觉增强技术等六大核心创新技术。目前,该项目已初步与大众卡车产品达成合作意向,并与宁波江北物流公司展开合作。

    红色专项活动特别奖

    项目名称:不爱红妆,热爱军队,为国为民——浙江224位女英雄精神的当代回响

    推荐院校:国际交流学院

    指导老师:李玉娟、曾邦飞

    项目成员:陈柔仪、郭晨仪、王钦车、张子杰、高凯丽、李锦江、文玉佳、李惠英、毛宇轩

    项目简介:项目剖析女英雄烈士的精神渊源,探究浙江女英雄烈士的精神内核,研究共同特征,让民族脊梁精神继续焕发震撼往昔的璀璨光芒。和现在。通过线上线下查找信息线索和现场访谈,共找到224名浙江女英雄,并编制了系统的浙江女英雄名单;通过理论讲座、视频宣传、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方式再现女英雄的红色故事,弘扬女英雄精神,弘扬妇女在社会历史变革中隐藏的巨大重要作用。

    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

    项目名称:集约种植红色资源,绘制革命老区“红色经济”共同繁荣蓝图——基于“浙江第一面红旗飘扬”的亭旁镇调研

    推荐院校: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蔡强、杜云超

    团队成员:舒子君、曾小倩、李国靖、朱志奇、王亚宇、袁振伟、范宇轩、奚美嘉、孔祥荣、王静辉

    项目简介: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共同富裕背景下的重要课题。项目组在对“浙江第一红旗飘扬”听旁镇的广泛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一套“1+4+N”听旁红共享财富模式。 “1”就是以红色资源为基础,以党建共建为引领; “4”是指发展“红色+”经济的四大思路——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红色+生态、红色+数字; “N”是指在四个思路下实施的N项措施。未来,团队将进一步巩固、完善、推广、推广听旁模式,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之路贡献听旁经验。

    “黑科技”展览活动“银河级”作品(特等奖)

    项目名称:高精度旋翼外墙空心检测机器人设计与应用

    推荐院校: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周明

    团队成员:陈娇荣、薛岩、顾启豪、蒋振富、顾辰辰、石凯飞、朱洪江

    项目简介:项目团队聚焦建筑外墙安全,创新研发了一款专注于检测建筑外墙空洞的爬墙机器人。该发明成功替代了人力,具有识别率高、效率好、安全性高、环境限制小等特点,受到了市场的一致青睐。团队创新研发了RC动力系统、GYRO姿态调节技术、定音鼓打击技术三大技术,并成功申请4项专利;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并顺利完成;目前已与5家施工企业、检验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累计完成检验超过30万平方米。

    “黑科技”展览活动“恒星”作品(一等奖)

    项目名称:城市交通事故黑点管理新模式研究

    推荐院校: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张明吉、东升、张振亚

    团队成员:王志民、李泽伟、杨家琨、王如旭、李昱涵、钱程波、王志波、方一春、褚诗雨

    项目简介:项目团队以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为目标,致力于开发面向实际业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020年1月开发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原型系统; 2021年4月,团队通过详细的业务流程研究和扎实的基础数据分析,提出了完整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框架和业务模型,并围绕该框架和模型完成了项目多个关键节点的技术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包括希腊雅典科学院院士在内的众多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和推荐。

    项目名称:基于有限空间适应系统的救援机器人研究

    推荐院校:国际交流学院

    指导老师:赵志龙

    团队成员:万文禄、方泽元、张燕飞、郑路遥、姜宏、董文宇、谢毅、李坤、朱依琳、李志恒

    项目简介:项目团队依托学校创新实验室和工作室开展相关救援装备研究,致力于有限空间救援装置的设计与研发。团队设计的深井救援机器人拥有动态调节、折叠自锁夹紧等6大核心技术和4大创新点。能很好解决井下救援困难、缺氧过度、信息传输受阻等实际问题。目前,团队已申请专利10余项,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壁垒。从最初的理论研究,到走访相关企业和消防部门,再到第一代样机的制作和实验,再到象山消防大队的多次试验,研发过程历时一年多。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创新研发有限空间救援装备。

    “黑科技”展览活动“行星级”作品(二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表面肌电信号(EMG)控制的主动驱动二自由度机械踝足

    推荐院校:机器人学院

    指导老师:修华华、杨吉祥、方继松

    团队成员:高凯举、张子、谭佳、朱正奇、丁晨阳、岑炯一、杨胜浩

    项目简介:团队通过分析人类行走步态中踝关节的运动需求,重点开展腿足机器人踝关节的机械设计与控制研究,打破了现有同类产品模型只有单一度数的问题。 “跖屈-背屈”的运动自由度。创新性地增加了可主动控制的“倒转”运动的自由度。机械踝脚上集成双自由度(双轴)磁环绝对式编码器,实现精确的位置运动反馈控制。基于表面肌电信号传感器阵列和神经网络融合算法,制定了基于肌电信号的顶层控制策略。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19 18:34 , Processed in 0.076404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