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极智嘉科技:中国版Kiva机器人自动化项目提升3倍人工效率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9355
发表于 2024-11-27 06: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智嘉旗下的机器人自动化项目正在完善中。 (资料图)

    郑勇的机器人每次出现都会引起很多关注。

    他的机器人通常被称为中国版的“Kiva”——它是一个拣选机器人,就像一个大型扫地机器人,载着货架在仓库中穿梭,将需要拣选的货物直接交付给工人。从“人找货”转变为“货来找人”。

    作为极智家科技的创始人兼CEO,郑勇和他的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将视频中的图像变成了真实的物体。经历了无数“坑”后,他们终于能够做到“3倍左右的价格”。提高劳动效率。”

    在获得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用户的同时,公司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从天使轮到A+轮,已获得火山资本、高榕资本、祥峰投资等总投资超2亿元。今年7月13日,极智嘉宣布获得6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华平投资领投、火山资本跟投,创下“全球物流机器人领域单笔最大投资”纪录。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过程比他最初想象的还要艰难。

    刚开始融资的时候,郑勇觉得只要有人给他一点钱,把机器人造出来卖掉,肯定会有不错的利润。这不应该是一个烧钱的生意,也不需要持续融资。 “第一次融资1000万的时候,我就感觉快完成了。每次拿到投资,我都感觉这就是最后一次了,结果走得越远,路就越长。”然而,享受这个过程才是创业的关键。”郑勇说道。

    从头开始

    郑勇决定创业,希望自己在企业管理和股权投资领域积累的经验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制作物流机器人多少有些巧合。

    2014年,还在新天域资本工作的郑勇收到了朋友转发的亚马逊Kiva机器人的视频。机器人忙着搬运货架的景象瞬间吸引了他。

    郑勇立刻意识到了市场的潜力,而这种意识与他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物流工程专业,他本人一直在供应链方向进行研究。毕业后,郑勇先后在工业自动化公司ABB集团和法国圣戈班集团的机器人部门工作。 2013年加入新天域资本后,他做投后管理,也接触过机器人自动化项目。这让他有了“物流+机器人”的知识视角。

    郑勇决定创业。他希望自己十几年的企业管理和股权投资经验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让自己的人生有遗憾,所以之前他就给自己定下了“40岁之前创业”的目标。

    但他不是技术出身,必须找人和他一起工作。在朋友的推荐下,郑勇找到了现任极智嘉CTO、曾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的李洪波。两人一拍即合。

    当时他们没有任何实物产品可供参考,缺乏信息。他们只看了网上的几个视频,几乎相当于从头开始。而且,四位创始团队成员都是兼职。他们白天要忙于自己的工作,晚上回家后才能推进各自的任务。周末,他们会去清华大学或者咖啡厅讨论自己所做的事情,然后开始新一轮的“追赶”。

    四个月后,他们的机器人终于开始运行了。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搭建了机器人的后台通讯控制系统——原型机终于诞生了。

    2015年7月,郑勇正式从新世界辞职,带着中国版《Kiva》寻找融资。他找到了天猫超市的仓储管理服务商信义物流。信义物流此时也在寻找提高物流效率的方法。在看过极智嘉的样机、技术链和团队介绍后,该公司董事长邢伟直接告诉极智嘉团队,“我们一定会投资。估值问题不大,可以讨论一下。”

    融资很快就敲定了。 2015年9月,极智嘉获得信义物流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极智嘉的仓储机器人可以根据订单需求和库存信息自动行驶到货架上,并举升到配送站。配送员面前的电脑会提示配送订单所需的货物位于货架上的哪个位置。优越的。整个过程中员工无需走动。 (资料图)

    在“大考”中成长

   


    “物流提速”成为“双11”期间的关键词。为了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吉智嘉不断进行压力测试、优化改进,成功顶住了“双11”、“双12”

    融资完成后不久,邢伟就要去杭州与阿里巴巴开会,为一年一度的“双11”做准备。他邀请极智嘉的几位创始人去杭州谈论公司的发展。几人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赶往杭州,怀着一展才华的期待和融资成功的喜悦。

    到了杭州,邢伟的话让这份轻松瞬间消失,“‘双11’一直是电商兵家必争之地,今年尤其重要,你能参加吗?”

    今年“双11”期间,“物流提速”成为重要关键词之一。为此,菜鸟推出亿元激励计划,鼓励快递企业提速。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你能进去,我就推,如果你认为你进不去,那我就不勉强你了。”邢伟说道。

    郑勇和李洪波当场答应,“我一定能参加。”但当时他们只有原型机,没有外壳。技术链刚刚打通,业务链还没有打通。 “双11”活动至少需要20个机器人。距离极智嘉只剩下2个月的时间了,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回来后,他们就开始疯狂加班。他们首先进一步优化了原型机的设计。样机定型后,他们立即向零部件供应公司下了订单,要求所有零部件必须在11月份之前到位。但直到11月5日,所有零件才齐备。

    接下来的三天,极之家安装了第一台量产机器。 11月8日,带着一台整机和几十个机器零部件,包括负责人事、财务的姑娘在内,极智嘉全体十四、五个人赶到位于天津武清的信义物流仓库开始组装。 ,每天要安装七八台机器,花了两天时间才组装好机器。与此同时,大家通宵达旦地调试、打磨,直到公开展示的最后一刻。

    2015年“双11”,天猫交易额创下912亿元的历史新高。这一天,印有极智嘉、信义物流标识的智能机器人也出现在多家媒体版面。

    然后,他们的第二次大考试悄然来临。

    2016年5月,极智嘉与唯品会签署合作协议,布局智能仓储。经过三个多月的搭建,机器人开始运行。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营,极智家每天能稳定下两三百单。他们找到唯品会,希望按照计划将订单量增加到每天500单。

    “可能不止这个数额。”对方说:“马上就是‘双11’了,你们的出货量可能是1万到2万件。”这意味着极智嘉机器人的工作量要增加一百倍。

    打开还是关闭?如果没有,我们可以慢慢改进产品,但错过了最重要的“双11”就相当于浪费了一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肯定会上去”。

    剩下的时间里,团队开始不断进行压力测试,准备各种补救措施。 “当时压力测试的时候一天可以做5万片、6万片、7万片,都没有问题,但是有实际使用时间吗?”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所以我很担心。”李洪波说。

    在压力和忧虑中,极之家成功顶住了“双11”和“双12”。郑勇这才安心多了。

    迎接新挑战

    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市场参与者数量已从两年前的几个增加到近20家。极智嘉也准备推出新的商业模式来应对挑战。

    在打磨产品的过程中,甚至在一些不起眼的环节,郑勇和他的团队也经历了“无数的坎”。

    郑勇甚至主动给自己“挖坑”。在前期设定产品目标时,他确保机器人比亚马逊Kiva高30厘米,矮10厘米,以使底盘更稳定,增加货架容量。规模更大,但研发力度和成本也更高。因此,团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至此,极智嘉的机器人已经从第一代更新到第五代,软件系统也从1.0、1.1更新到3.5。此外,他们还开发了适合工厂车间的搬运机器人和适合电商包裹的分拣机器人。

    产品的迭代改进给极智嘉带来了信心。另一方面,信心来自于资本的支持。 7月13日,极智嘉宣布获得华平投资领投、火山资本跟投的6000万美元B轮投资。这已经是火山岩资本领投A轮、跟投A+轮后的又一投资。

    火山石资本副总裁刘凯自从有了创业的想法后就一直与郑勇接触。在刘凯看来,物流行业正在快速增长,物流企业越来越渴望提高效率,劳动力成本也越来越高。设备自动化将成为物流行业的趋势之一。

   


    在极智嘉还只有样机的时候,火山岩就决定投资A轮,他们很早就向郑勇表达了投资意愿,双方都做出了口头承诺,但尚未签署投资条款协议。结果A轮的竞争非常激烈,被多家机构挡在了门外。但最终,无论他抢到多少,郑勇承诺给火山岩的份额却始终没有改变。

    “这家公司只有一个字,‘快’。”刘凯评价道。

    华平投资执行董事张雷也感受到了这份喜悦。他一直关注物流行业的投资。 2016年初,他发现物流行业成本不断上升,AI热潮又为颠覆行业增添了新的可能。仓储物流也是AI机器人可以大规模商用的场景之一。

    张雷是在2015年底极智嘉还在信义物流仓库进行小规模试用时听到这个消息的。2016年初,他参观了信义物流的天津菜鸟仓库,看到很多机器人在地面上运行。他走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季之家。 “当时我就觉得这样省人、省空间,而且货架密度明显增加。”他观察了许久,离开后,就直接去找郑勇谈话。

    2016年底,就在张磊决定投资之前,他得知菜鸟网络正计划投资另一家公司快仓科技。

    郑勇此前也曾考虑过投资菜鸟网络。菜鸟正在加速仓储智能化转型。在2017年5月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总裁万林提出,未来将5000万平方米的传统仓库改造为智能仓库。对于极智嘉和快仓来说,进入新秀体系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但最终极智嘉未能与菜鸟达成投资意向,放弃了京东抛出的橄榄枝。信义物流退出B轮融资后,极智嘉全体股东成为财务投资者。

    但华平投资决定投资吉智家。 “物流行业规模大、碎片化,每家企业所占比例都较小,最终可能会出现4到5家企业。”张磊解释了自己的选择。

    郑勇并没有回避资本选择带来的压力,但他也反复强调独立的好处,这让他能够以更加中立的方式为不同行业和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

    新的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涌现。市场参与者数量已从两年前的几个增加到近20家。极智嘉也准备推出新的商业模式来应对挑战。过去,极智嘉将所有机器人系统出售给客户,但现在将转型为设备投资运营商,根据客户订单的完成情况收取费用,以降低客户对物流机器人的接受门槛。这意味着极智嘉将从单纯的仓储物流机器人制造商转型为制造商+运营商。同时,它也需要承担更大的重资产风险,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极智嘉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也开始加快。 8月初,机智嘉宣布在日本启动ACCA项目,机智嘉正式进军日本市场。该项目也被视为中国物流机器人在海外首个“货到人”的机器人仓库。

    几个月前,日本第三方电商服务公司ACCA前来寻求合作。 ACCA也曾与之前点名的一家公司进行过接触,但在看到对方公司的产品后,感到不安,于是来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

    它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印度机器人公司。当郑勇还在用原型机寻求融资时,它已经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其占据印度自动化市场90%的份额,一直是郑勇“更看重的公司”。

    面对起步较早的国外竞争对手,郑勇一开始也有很多顾虑。然而,经过几个月的调整,根据ACCA的反馈以及团队对产品的观察,郑勇发现,无论是在案例体验、价格还是产品性能方面,吉智嘉都比国外竞争对手有“明显优势” 。这让郑勇感到“更有底气了”。 “我们现在觉得,除了亚马逊,我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 (经济日报·《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雷生)

    企业家的话

    ● 不想人生有遗憾,所以定下了“40岁之前创业”的目标

    ● 每次拿到投资,我都觉得应该是最后一次。结果,我走得越远,前面的路就越长。享受过程才是创业的真谛。

    ● 吉智嘉在案例经验、价格、产品性能等方面较国外竞争对手具有明显优势。

    相关话题:中国经济创业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23 02:47 , Processed in 0.093679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