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论坛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聚焦标准科技创新与国际化

7858

主题

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730
发表于 2024-11-24 07: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9月10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论坛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本届论坛旨在打造高水平、高效率、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设有开幕式、主题报告、院士论坛、高端对话、高端沙龙等板块。其中,高端沙龙环节,广西大学校长韩林海、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副所长李大伟发展,中铁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研究所原所长倪广斌、建筑标准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存东、建研大厦董事长冷广发材料有限公司以“致敬标准化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就标准化技术创新、标准国际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沙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蔡成军主持。编辑部组织了专家演讲。精彩内容将持续发布,敬请期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副所长、标准硕士李大伟:

    主持人:

    请分享您多年来对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经验和理解。

    李大伟:

    我认为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有两个内涵。一方面是我们自身的国际化,另一方面也是我国“走出去”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化。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下个人的理解,介绍一下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

    1、中国标准国际化

    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始终把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工作原则。各项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都要求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从建国之初,我们就积极借鉴前苏联的标准,后来也借鉴了。遵循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不断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遵循WTO/TBT协议确定的技术管理行为准则,构建国际化的技术管理体系。经过不断努力,已经形成了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全面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安全、防灾、环境保护、人身健康保护等技术要求全面可靠,在国际上也处于较高水平。

    从中外标准比较来看,仍存在以下差异。首先是标准属性的差异。国外标准是“市场产品”,而我国标准是“公共产品”。二是管理体制的差异。在我国,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由政府主导,而在国外,大多是社会非营利组织。三是标准体系差异较大。我们在建筑产品和材料的技术法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标准比发达国家少,但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却多。四是标准本身存在差异,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写方式不同,中外建筑产品的性能差异很大。

    其次,在标准“走出去”方面,当前,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在“走出去”中遇到一些困难。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受文化教育背景的影响。目前,发展中国家许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具有欧美国家的教育背景,普遍接受欧美标准,使欧美标准成为全球或地区主流标准;一些国家的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虽然制定了自己的标准,但大部分内容摘录自英国标准和美国标准。例如,印度尼西亚基本采用美国标准,马来西亚和泰国主要采用英国标准,以色列和中东地区基本采用美国标准。

    二是中外技术管理体系差异的影响。国外大多采用TBT协议的技术管理模式,这是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相结合的模式。我国的工程管理完全按照工程建设标准进行管理,取代了技术法规和对产品和技术的合格评定的职能。从认证认可的功能来看,这种模式在国外很难被接受。国外很多工程项目使用的产品都必须经过认证,工程试验和检验项目也很多。

    三是国外项目管理体系的影响。海外工程项目一般采用“工程咨询”方式。对于招标项目,一般在招标文件中确定采用的标准,即由业主确定采用的标准。但事实上,业主一般会聘请专业咨询公司来准备招标文件,并在文件中确定所采用的标准。因此,工程咨询公司对于使用什么标准有很大的发言权。欧美等发达国家工程咨询公司实力雄厚,在国际工程咨询领域占有相当份额,在国际工程产业链上游具有较大优势。有的国家在招标文件中直接规定必须采用欧美标准。

    四是中外工程标准的差异。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建设的“方法”标准。欧美标准体现了“功能性能”的特点,所有的理论、原则、概念、方法、措施和技术要求都在标准中得到体现。例如,欧洲岩土工程标准由基本原理、应用规则和工程数据组成,强调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应用规则是基本原理的实现说明,很少向标准用户提供具体的工程参数值。我国的标准是在大量实际工程建设经验的总结基础上制定的。它们标准化程度高,对于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效率非常有帮助。但也反映出“包容性”、“适应性”不够、技术人员自主权有限等问题。某些限制对于外国技术人员来说不容易理解。中国企业在承接海外工程项目时,往往采用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在准备技术文件前需要采用欧美标准进行核算。此外,中外工程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基本相同,但实现建设目标的路径和方法以及工程设计的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美国、欧洲的建筑结构规范在理论上基本相同。设计方法和基本技术参数仍存在一定差异。施工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以及建筑材料和产品、钢材强度等级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设计和规格方面,中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按照中国标准设计,往往会面临采购设备的困难。

    第五,欧美国家在标准推广方面具有优势。欧美国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拥有绝对话语权,制定了大量国际标准。目前的数据显示,约有40%的CEN标准已转换为ISO标准,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  for  )制定的标准也有75%已转换。它是IEC标准,在国际标准推广应用过程中也使欧美国家标准得到认可。而且,美国的标准化工作主要依靠行业协会,其行业协会具有很大的全球影响力。大多数协会采用会员制,其成员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界。标准制定过程中,各国成员均可参与。标准立项和修订广泛征求意见。其标准被许多国家和企业参考和应用。许多国际检测认证机构和国家标准化组织均采用或引用相关标准。产品认证。同时,美国标准的信息化水平较高,更容易从专业网站检索权威信息。

    二、积极推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

    积极推动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助力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将是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探索推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新模式。针对中外技术管理体系差异,探索以实验室建设和运营为“纽带”的标准“走出去”模式

    二是继续开展中外建筑法规标准的比较研究。我们在过去几年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筑技术法规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跟踪和深化比较研究,通过相关研究,今年我们准备启动对国外技术管理体系的研究。中外建筑结构工程检测标准研究、比较研究。

    三是尝试编制中外标准协调一致的技术指南。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比欧美标准,针对编制思路、技术要求、设计依据、材料等方面的差异,组织编制《中外工程标准协调技术导则》。制定中外工程标准等,指导海外工程建设。中国技术人员在项目上应用欧美标准,也可以作为向国外技术人员推广中国标准的工具。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应用检验,可以作为完善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预备”标准,推动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的提高。化程度。

    四是搭建国际化工作平台。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发达国家标准化组织的工作经验,搭建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并广泛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等各方相关人员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依托我国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我国标准制修订质量、提高适应性扩大标准影响力。借鉴ISO、IEC标准分类方法以及发达国家的标准分类方法,构建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以安全、健康、环保要求为导向,专业技术。集设计、施工、验收为一体,囊括了产品、试验方法等各类标准,建立了完整的标准数据中心。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向全社会提供标准审查、咨询和解释服务,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支撑。并依托工作平台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开展国际宣传,加快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推广应用。

    三、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构建国际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为目标,延续了我国当年制定的工程建设标准20年前加入世贸组织。以“向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转变”的体制改革方向,发布了一批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共37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外,还有个体公共服务建筑工程规范,包括学校、幼儿园、养老院、汽车服务、民政设施等,以及暖通空调、人防、地下空间利用等通用规范,也将于2024年、2025年竣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工程建设强制性规定。

    一要准确把握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方式的转变。我们推进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改革,构建新的标准体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定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理念转变。第一个变化是标准化对象的变化。标准化对象由工程项目转向部分城乡地区。过去,工程建设标准多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分专业、分阶段制定标准项目。这次改革改变了这一点。这种做法是把城市和农村作为我们标准化的对象。对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范围内的工程项目进行标准化、制定规范。内容规定了工程项目“本体”的技术要求。不再划分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等阶段的要求。同时,各项技术要求兼顾城乡发展。需求,突出项目规模和布局要求。第二个转变是从“过程控制”到“结果导向”,弱化过程的技术要求,强化结果的技术要求,突出项目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弱化过程的技术要求,放宽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方法和措施。第三个变化是国际化,标准化部件、技术指标设置等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是把握好工程规范与通用规范的关系。在城乡建设领域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体系中,工程规范为骨干,通用规范为辅助。工程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的技术要求,以工程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五要素为主要内容。通用规范是实现项目功能和性能要求的通用关键技术措施,所以称为“通用”,是指兼顾通用规范的技术要求,能够支持多个项目的“项目规范”。同时,通用规范中也有功能和性能要求,但只是针对专业项目或分支项目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这一点在已经公布的强制性工程建设规定的序言中都有说明,大家一定要掌握。

    三是把握规范内容五大要素的核心要求。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内容突出了工程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五要素的技术要求,并在规范前言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我想在这里强调,这五个要素是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对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各项技术要求,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它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安全、质量、节能”等特殊内容或“设计、施工”等顺序要求来考虑。

    四是准确把握强制性工程建设法规定位。强制性工程建设法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共权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的控制底线。要求。对于整个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来说,它处于标准体系的“顶层”。其他级别标准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不得突破规范的底线要求。对于施工管理而言,强制性工程施工规范取代强制性规定,是工程管理的基本依据。实施标准、规范是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的基本指南。只要能够保证工程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可以采用任何技术方法和措施。不再强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技术路径的独特性。这一点在规范的前言中已有说明,请注意。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明确了基本合规性,给予了行业广阔的创造空间。这既是约束的放松,也是挑战。大力支持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的制定。也希望从事工程建设的企业加强技术管理,强调各工作环节“有标准可循”。但是,不能仅仅依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他们必须增加创新并采用高质量的团体标准。

    专家简介

    李大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副所长,标准大师、研究员,《民用建筑能耗标准》等多项国家标准主编、技术骨干《工程结构通用规范》等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主要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他主持的《工程建设标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荣获中国建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4-12-24 02:05 , Processed in 0.097637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