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其诗为何被称为诗史及相关介绍

4万

主题

2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0677
发表于 2025-5-15 16: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

    杜甫,被誉为“杜工部”、“杜少陵”,亦称作“杜拾遗”“杜草堂”等,乃唐代之杰出诗人。他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亦被尊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相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共同被称为“大李杜”。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字子美,属于汉族,原籍为襄阳,后来迁居至河南巩县。他自称为少陵野老,是初唐诗人杜审之的孙子。在唐肃宗时期,杜甫担任了左拾遗的官职。后来,他前往蜀地,得到了友人严武的推荐,成为剑南节度府的参谋,并被授予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职务。因此,他在后世也被称为杜拾遗或杜工部。关于他的思想,其核心是儒家的仁政理念,他怀有“愿将尧舜之治,再使风俗纯朴”的远大志向。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人民怀有深情,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充满眷恋。他痛恨邪恶,对朝廷的堕落、社会中的阴暗面进行批判和曝光。他体恤民众,甚至设想为了拯救人民的疾苦而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忧心国家与民众,品德崇高,他留下的约1400多首诗作得以保存,诗艺高超,在中国古代诗歌领域备受赞誉,其影响极为广泛。公元759至766年期间,杜甫曾在成都居住,并留下了杜甫草堂作为后人的纪念。他的诗作在艺术领域内以其丰富多彩而闻名,既有豪放雄浑的篇章,也有深沉悲凉的词句,既有辞藻华丽的作品,也有语言平实的佳作。杜甫精通律诗,同时也是新乐府诗体的奠基人。他的诗作在声律上和谐统一,选词用字精妙,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诗圣”的美誉。流传至今的杜甫诗作有一千四百余首,著有《杜少陵集》一书。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杜甫被誉为“诗坛泰斗”,其诗作被赞誉为“诗史”。他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区分其他两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即“小李杜”,杜甫与李白又并称为“大李杜”,杜甫亦常以“老杜”之称为人所熟知。杜甫与杜牧是远亲,均为晋朝灭孙吴的功臣杜预的后代(杜甫是杜预的第二十世孙)。尽管在杜甫生前,他的名声并未广为人知,然而在后世的研究中,他的创作成果逐渐显现出其对中国文学以及日本文学的巨大影响力。约1500首诗歌得以流传至今,收录于《杜工部集》一书中。在中国古典诗歌领域,他的影响尤为显著,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亦被尊称为“诗史”。值得一提的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这是一个北方的名门望族。他的远祖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严酷执法者杜周,祖父为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位杰出诗人,被誉为“小李杜”的杜牧,均出自晋代著名学者、军事将领杜预的后裔。然而,这两脉关系相隔甚远,杜甫是杜预的次子杜耽的后代,而杜牧则是杜预的小儿子杜尹的后人。在青少年时期,杜甫得益于家庭环境的优越,得以过上相对安定和富裕的生活。他自幼便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求,七岁时便开始吟诗作赋,“七岁孩童心已壮,吟咏凤凰展翅翔”,怀揣着“愿将君王比尧舜,再使风气纯又正”的抱负。少年时期的他亦不失顽皮天性,“十五少年心未老,顽皮如犊戏庭前。八月梨枣熟满枝,他日攀树千回上”。

    杜甫其诗被誉为什么?

   


    杜甫的诗歌被尊称为诗史,他在我国古典诗歌领域的影响力极为广泛,被后世尊奉为“诗圣”,其诗作亦被赞誉为“诗史”。之所以被誉为诗史,原因在于:

    1.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

    杜诗描绘的,是比事件本身更为宽广、更为细致,且更为栩栩如生的日常生活画卷。

    杜甫的部分诗作能够填补史料的空白,例如在《三绝句》中提及的渝州和开州刺史被杀的事件,这在史书中并未有记载。

    杜甫被世人称为什么?

   


    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人尊称他为“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他是盛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诗艺高超,在我国古典诗歌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受敬仰,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亦被赞誉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被誉为什么?

    杜甫被尊称为“诗坛之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二仙”。他的诗作被誉为“诗中的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7-9 18:57 , Processed in 0.087166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