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移动端音乐制作 APP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7822

主题

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20
发表于 2024-11-16 07: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艺术

    移动音乐制作APP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钱伟岑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文件。其中,音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热点是将音乐制作APP引入课堂。现有的移动音乐制作应用程序有很多。例如,苹果公司开发的()就是为了让业余爱好者更容易制作音乐而开发的应用软件。作为一款免费的手机音乐创作软件, 是中小学生理想的课堂学习应用工具。类似的应用软件还有平台上发布的《 Band》,以及Apple和系统上发布的《Bang!Music》《Medly》等。它在音乐教学中的发展和尝试是为了学生。有益于教师、学习和教学的新兴探索性研究方向。

    1. 提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问题始终是培养谁、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艺术学科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对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中的“审美趣味”部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艺术表达和创造性表达的兴趣和意识;产生和创造的能力”。创造美;拓展和升华生活美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 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也明确提出:“培养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素质。”创造性实践能力。此外,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3]强调要“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高信息技术素养转型”。信息技术和音乐艺术走进课堂可以说是落实上述政策的大胆尝试。

    同时,移动音乐制作APP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中小学师生的现状相关。根据教育部网站2023年3月发布的《2022年国民教育发展基本情况》,2022年全国中小学在校生1.58亿人,中小学专任教师1065.46万人。中等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6%,专任教师具有学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95.30%。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指出,从全国中小学设施设备达标率来看,小学音乐器材达标率为96.81%,中学为97.88%。大学学科设置的细分以及“90后”、“00后”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专职美术教师的增加,导致了中小学美术学科师资结构的变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APP的引入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实践可能性。

    此外,在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背景下,移动APP保证了教学进度平稳稳定,确保即使停课也能继续学习,进一步推动了新教学场景的实现。这一时期,全国中小学生经历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在线教学,使用移动APP进行学习更加深入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因此,基于政策要求、现实条件和时代背景,将移动音乐制作APP引入音乐教学的条件已经成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2.文献综述

    中外学者关于APP引入音乐课堂的讨论和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APP的应用引入来探讨APP加入课堂的可操作性;其次,对适合课堂教学实施的应用进行分类梳理;第三,其他原则型思维。

    一般与应用软件引入课堂相关的论文都会通过具体的课例介绍软件来讨论在教学中使用APP的可行性。例如,我国学者于行健在《基于软件进课堂的思考》中介绍了“”软件[4],并探讨了中学音乐教育中软件与课堂的结合以及利用软件使课堂互动性更强。灵活性等问题。拉脱维亚学者Lauma和Vilde IIZE通过APP“Start the”讨论了DLS数字化学习策略(图),探讨了DLS在吉他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调节[5]。

    我国学者谭阳在《互联网时代音乐教学APP的应用》[6]中对音乐学习APP进行了总结,将其分为乐理学习、乐器教学、歌唱教学三大类型。美国学者Julia Heath-和在《APP与21世纪小学音乐课堂核心艺术标准融合》一文中引用了美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四大框架作为基准。一系列适用的APP。

    对于其他理论讨论,美国学者(L.)和Aimee在《基于儿童音乐的iPad APP应用偏好研究》[8]中指出,儿童更喜欢高频、视觉刺激、易于操作且易于操作的APP。对音乐高度熟悉,相信APP能为幼儿提供最大的教育效益。我国学者宋露露在《音乐技术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9]中指出,音乐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平台被视为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并举例说明了媒介之间的关系以及过去几十年的音乐。 1998-2008年教育技术与网络音乐形式的关系

    3. 研究设计

    (一)问卷内容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问卷围绕移动音乐制作APP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应用发展空间、学生意愿三个维度设计。具体包括学生背景、家庭因素、专业技能背景、软件理解、教​​师教育因素、软件需求和兴趣等问题。对获得的第一手学生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进行系统的分析中小学移动音乐制作APP应用现状研究

    根据目标人群特征和研究目的确定样本量分配方案。在确定样本量时,需要考虑置信度、抽样误差范围、总体标准差等因素。本次调查选取置信水平为95%(对应t值为1.96),抽样误差范围d值为5%,标准差σ值为0.5。根据这些条件,可以通过公式(公式1)计算样本量,样本量N为384.16。因此,满足抽样条件的最小样本量为385名学生。

    为了进一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将等级分为五类,并按照1:3:1:3:3的比例进行分层抽样。各类别样本量的分布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目标人群的规模。 1级到12级跨度较大,需要适当增加样本量,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其次,目标人群的异质性。由于学生不同学业阶段对样本的影响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分层抽样,针对不同学业阶段设置不同的样本量。三是目标总体差异。 1到2年级的样本处于了解软件的初级阶段,因此采样率有所降低。六年级是上海与全国不同的等级设置,因此将其视为一个单独的变量。

    样本量为752个,大于385个,各类别实际抽样单位数超过各类别的最低标准。因此,本次抽样是有效的(表1)。由于采用的抽样方法是分层抽样,样本的代表性也高于

   


    更强。

    (二)调查样本统计

    研究过程包括问题提出、文献研究、工具开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五个阶段。首先,笔者发现音乐制作APP在教学应用场景中的可操作空间有所增加,并开始对近十年来相关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作者开发了项目工具,选择了研究领域,采用问卷星在线问卷的形式,以分层抽样的方式在上海中小学发放问卷;收集有效数据,最后采用SPSS(28)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52份,回收有效问卷752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其中,女生比例相当高,为65.16%,男生占34.84%。发放问卷752份,其中上海地区729份,占96.94%,其他地区占3.06%。

    四、研究成果

    (1)学生是否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影响移动音乐制作APP的使用

    调查显示,34.83%的学生没有音乐特长,其余65.17%的学生则表明自己有音乐特长。单独列中的选择包括钢琴和声乐,这是两种最常见的音乐学习类型。钢琴的数据为30.33%,声乐为21.59%,其他乐器为34.45%。其他乐器则作为具体变量来填写,包括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世界乐器等。

    通过卡方检验(表2),首先假设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与他们在上音乐课之前是否使用过移动音乐制作软件之间不存在理论上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可能性小于0.01,说明两者呈正相关。学生是否具备音乐专业知识与是否使用过移动音乐制作软件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计数0表示没有音乐专业知识,数据显示该变量中只有32.6%的学生使用过移动音乐制作软件,而计数1、2、3分别表示有音乐专业知识(1表示一种音乐专业,2表示两种音乐专业)音乐专业(3表示有两种或以上音乐专业),变量中使用过移动音乐制作软件的人数高于没有音乐专业的人群的平均值,为40.7%,分别为52.1%和100%,呈明显上升趋势(表3)。

    通过数据发现,拥有两个以上音乐专业的学生使用率为100%,这显着说明了音乐学习与移动音乐制作APP之间的强相关性。

    在音乐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样本解读将结果与学生的学习感受进行交叉分析。分析表明,显着相关性也是正相关(表4)。

    分析显示,无论学生是否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使用移动音乐制作APP时强烈感受到音乐知识的匮乏(表5),总比例为68.2%。而这种音乐知识匮乏的感觉能否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笔者进一步提问,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感到音乐知识匮乏,高达85%的学生选择移动音乐制作APP来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2)如果移动音乐制作APP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学校哪个阶段引入比较合适?

    从数据调查中可以明显看出,移动音乐制作APP中音乐课程的引入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很强的相关性。那么,哪个学校阶段更适合引入移动音乐制作APP的问题就随之而来。

    如果每个学段与移动音乐制作APP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则其p值应小于0.05。分析显示,p值小于0.01,可以证明各学段与移动音乐制作APP的需求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强(表6)。

    三至五年级学生对移动音乐制作APP的需求较强,六年级学生对移动音乐制作APP的需求最低。 7至9年级虽然略有增长,但仍低于3至5年级。10至12年级由于高考和兴趣爱好高度发达,对学生的需求有所下降(图1)。

   


    五、结论与建议

    (1)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群体移动音乐制作APP的学习特征

    目前关于移动音乐制作APP在音乐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移动音乐制作APP的学生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此外,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移动音乐制作APP的研究更多停留在课程的表面,缺乏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探究中小学生使用移动音乐制作APP时的心理因素和学习心理,制定与核心素养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内容、知识类型和学习策略。可以探索标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有利的建设条件、学习呈现的评价机制等各种实证性、实践性的研究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移动音乐制作APP的针对性设计并引入课堂教学

    上述测量结果显示,1至2年级有兴趣但不太了解,6至12年级对移动音乐制作APP很感兴趣,但时间和精力有限,导致需求较低。移动音乐制作APP在3至5年级的小学生中需求量较大。鉴于以上结果,笔者建议,如果需要在音乐课堂上添加移动音乐制作APP,切入点可以从年级3至5。

    (3)系统学习,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应用移动音乐制作APP的能力

    信息时代,我国中小学生已逐步掌握了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在课堂上添加信息元素成为课程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新方向、新产业、新领域的拓展和创新,以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移动音乐制作APP引入教学中,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音乐学科,可以将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学习渠道支持。这就迫切需要大量音乐教育相关学者、一线音乐教育教师、音乐信息技术相关专家探索、开发、实验相应的移动音乐制作APP教学机制、教学范式、测量评价等。旨在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从而让学生群体有更好的课堂体验,让中小学生通过音乐课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探索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以及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学习方式,不断探索多种教学方式。

    (四)加强移动音乐制作APP建设与开发,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创新”有三种解读:一是更新,二是创造,三是变革。创新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形式,是各国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人才是关键。知识经济最需要创新人才。因此,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与创新能力有何联系?移动音乐制作APP是创新创造的载体。它通过基本音乐元素的范式编排创造出新兴的作品形式,这是创新的最好体现。因此,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移动音乐制作APP,可以帮助学生反思和回忆课堂教学内容,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和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学习动力和创新动力。这就是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音乐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选择。

    结论

    21世纪,中小学生是推动国家战略进程的重要人才。学会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有效学习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音乐课堂作为承载美育、探索核心素养新课程教学形式的重要学科之一,紧跟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已刻不容缓。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添加移动音乐制作APP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明了音乐制作APP加入课堂的意义和作用,并探讨了移动音乐制作APP教学的需求和难点。目前,移动音乐制作APP纳入中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着学生背景差异、教师水平差异、硬件条件不同、家长困惑、APP商业化、品类融合不够等问题。笔者建议教育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并鼓励教师在有影响力的好课程评选中增加此类课程展示的比例;组织更多的音乐教育相关学者开展该课题的研究;支持和资助此类设计开发工作等。项目升级后的服务供给将为中小学生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信息技术和学习条件,逐步规范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中小学生持续健康发展。课堂上的移动音乐制作APP。

    参考:

    作者简介:钱伟岑(1987-),女,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音乐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结尾

    |本文发表于《艺术教育》2023年7月号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4-12-23 21:37 , Processed in 0.057755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