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中国这十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和成效

4万

主题

2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0823
发表于 2024-11-14 18: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共中央宣传部9月14日下午举行“这十年的中国”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介绍了新时代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果,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书面记录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晓莉: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第31次新闻发布会,主题是“这十年的中国”。我们很高兴邀请住建部副部长蒋万荣先生为大家介绍新时代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举措。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办公厅主任李小龙、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发展司司长王胜军下面我们首先请蒋万荣先生做介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出席今天下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我还要感谢中宣部给我们这个机会介绍十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我和几位同事将共同解答大家关心和关心的问题。首先,我谨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住房和城乡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我们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并完全遵循。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住房城乡建设部动员引导各行业、各系统全体职工干部刻苦学习、努力建设美丽城乡,推进全民住房,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这十年是我国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十年。数亿人实现了买得起房的梦想。我们把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任务,努力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基础。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实施,住房公积金受益群体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十年来,累计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超过5900万套。低保困难家庭、保障性住房基本得到保障,1.4亿多人幸福安居。梦。

    这十年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最快的十年,房地产市场日益规范,人民生活条件显着改善。牢固树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落实细化市主体责任和省级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体系,坚定不移稳定地价、房价、预期。近十年来,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达到132.34亿平方米,是前十年的2.2倍。住房质量逐步提高,新建住房质量更高,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居住环境更加优美。

    这十年是我国城市发展模式加速转变、发展质量显着提升的十年。城市变得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我们坚持“一个尊重、五个协调”,把人民宜居、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改善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内涵式集约绿色发展。努力探索中国特色城市高质量发展道路。十年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显着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显着提升。 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建成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98.0%,供水普及率99.4%,城市绿地率建成区面积3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7平方米。城市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适、更加美好。

    这十年是我国乡村建设空前深入、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我们深入落实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要求,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住房安全保障,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保障问题。累计建成5万多个富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全国自然村90%以上的生活垃圾得到收集、运输和处理。 6819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52万处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寺庙、祠堂等传统建筑得到保护,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农业文明遗产。内容和价值。保护组。

    这十年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从建筑大国迈向建筑强国的十年。中国建筑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深化建筑业“放管服”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智能化协同发展。建筑业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十年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牢固,建筑业现代化程度显着提高,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3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增加值达到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它将雇用超过5000万人。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相继竣工。 “中国制造”彰显了强大的综合国力。

    这十年是非凡成就的十年。这一切,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这一切,凝聚着新时代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美丽城乡、实现和谐居住梦想的强大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自觉责任、担当责任、履行责任,奋力谱写高水平新篇章。 ——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谢谢!

    寿晓丽:

    谢谢。现在我们进入问答环节。在提问之前,请告知我们您的新闻机构。

    海报新闻记者:

    十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功能更加齐全,人民生活更加便利。请介绍一下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推进城市建设、改善城市面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蒋万荣: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都生活在城市,亲身经历了城市这些年的发展变化。请办公厅主任李小龙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主任李小龙:

    谢谢你的提问。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城市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揭示了城市建设和发展为谁、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依托,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如何建设城市。城市重大主张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依据。

    2015年12月,时隔37年,我们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这次会议是城市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揭开了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性一页。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急”的问题,努力为人民创造优质生活空间,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这十年是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的十年。持续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修复,全面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城市园林绿化,基本消除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使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全国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6.3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800万。 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实施垃圾分类,覆盖1.5亿居民。

    这十年是我国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的十年。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化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统筹城市地下空间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老旧设施改造力度。万荣副部长在介绍中已经用数字说明了这一点,我不再赘述。

    这十年是我国城市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十年。推动建立城市治理风险清单制度,开展房屋建设、市政设施普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我们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75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完成60个重点城市1116个内涝易发地段整治,系统治理城市内涝。

    这十年也是我国城镇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的十年。建立健全城市体检评价体系,为精准查找和解决“城市病”“根源”提供有力支撑;包括推进城市CIM平台和城市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十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我们推动联合国设立“世界城市日”和“全球可持续城市奖(上海奖)”,加强城市间交流共享,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共同促进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请介绍一下,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中国制造”如何改变中国面貌?谢谢。

    蒋万荣:

    正如我刚才在开场白中介绍的那样,中国现在是建筑大国,并且正在向建筑强国转变。我国的一些国际标志性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下面请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同志介绍一下这个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

    谢谢这位记者。刚才江副部长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过去十年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中国建筑”也展现了强大的综合实力。我想补充一些事实。

    近十年来,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增加值从3.69万亿元增长到8.01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6.85%。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 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29.3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一倍以上。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5282.94万人,比2012年增加1000万人以上。

    近十年来,建筑业发展效率显着提高。工程设计施工水平、工程质量安全状况、科技创新水平、职工技能水平显着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47.3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60%。装配式建筑、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已初步形成。 2021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到7.4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24.5%。

    十年来,建筑业有力支撑基本民生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人民。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例,到2021年底,线路总长度将达到8571公里,是2012年的四倍多,年客运量将达到236亿人次,极大便利人们出行。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一批代表性项目,是建筑业转型发展成果的缩影,也是“建筑业”的最佳名片。中国制造”。

    近十年来,建筑业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对外承包工程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3年以来,对外承包工程竣工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总体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1年,共有79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名单。 2014年以来企业数量和业务占比持续位居全球第一。

    应该说,“中国制造”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讲话中强调,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设共同努力,不断改变中国面貌。这不仅是对建筑行业的肯定,也蕴含着对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中国制造”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中新社记者:

    住房安全保障是脱贫攻坚“两忧三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住房城乡建设部如何推进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目标?谢谢。

    李如生:

    刚才,姜副部长在介绍中提到,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国2341.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安全有保障的住房,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保障问题。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贫困群众告别了四面漏风的泥房、茅草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房,充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此,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准确识别。我组织制定了适用性强的农村危房认定标准,明确了农村房屋A、B、C、D四级的认定标准。A级为安全级,B级为基本安全级,C级为部分危险级,C级为部分危险级。 D级总体上是危险的。凡被判定为丙级、丁级的建筑均纳入危房改造范围。

    二是压实责任。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逐村开展安全评估,建立危房改造台账,统筹项目、资金、人力。农民自建为主,政府对深度贫困地区提供财政补贴和政策优惠。实行注销制度,凡装修户一户一户注销。

    三是专业帮助。组织编制操作性强的改造及竣工验收技术标准和导则,开展施工和管理人员培训,组织开展对口技术援助和深度贫困地区帮扶,提高危房改造技术含量,住房质量有效提高。质量。

    四是认真核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核查工作。充分发挥“五级书记聚焦扶贫”的制度优势,组织各地依托村“两委”、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开展扶贫工作核查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确保不落下一个户、落下一个人。

    下一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成果的有效衔接,开展动态监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加快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村群众住得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谢谢。

    长江日报记者:

    城市管理工作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要像刺绣一样精致。请问住房城乡建设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蒋万荣: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好一个城市,特别是一些特大城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此提出明确要求。今天请我们的发言人王胜军同志介绍一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发展司司长王胜军: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了推进精细化城市管理专项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城市管理部门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改革城市管理执法体系健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努力提高精细化水平。

    一是深化体制改革,穿好“绣花线”。国家、省、市、县四级城市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城市管理监察局。各省(区、市)也明确了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市县普遍实行综合性机构设置。法规标准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城市户外广告招牌设施技术标准》颁布实施。我们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建立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二是聚焦科技赋能,磨砺“绣花针”。全面启动国家、省、市三级城市运营管理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构建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网络”,建立用数据说话、做事新机制。决策、管理和创新。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全区观察、重点指导、强化监管”;市级平台“注重统筹、强调实战、强化考核”。上海、杭州、青岛等一些城市推行“一张网、统一管理”,初步实现了源头控制、过程监控、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城市运行事项综合管理。

    三是加强城管队伍建设,练好“绣花功”。我们持续在全国开展“强基础、转变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制定《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规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们还推行“721工作法”,用服务手段解决7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10%的问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和抗击洪水、台风、雪灾等灾害的斗争中,城管队员勇担责任、带头行动、做出了贡献。张桂峰等三名城管执法人员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

    四是为城市运行保驾护航,绘制一幅“绣花图”。我们制定了《清洁有序市容安全标准》,主要指标已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评价体系。继续开展市容环境整治,重点解决背街小巷、广告牌、井盖等疑难问题。组织开展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控试点,建设燃气、供水、排水、供电、供热、桥梁等信息综合监控系统。提高城市风险防控能力。谢谢!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7-23 14:14 , Processed in 0.083387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