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2020中国远程继续教育大会后 专访钟秉林谈教育变革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060
发表于 2025-3-30 06: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网记者孙竞

    2020 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其主题为“在线教育新常态——从‘学习革命’到‘质量革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需主动适应信息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教育形态的变革以及就业市场的变革。

    新的时代,教育呈现出了哪些新的特点呢?互联网教学给教育带来了哪些改变?怎样借助在线教育快速发展的契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呢?人民网记者在会后对钟秉林进行了专访。

    从“上学难”转变为“上好学校难”

    去年年底时,全国拥有各级各类学校 53.01 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的在校生有 2.82 亿人。专任教师有 1732.03 万人。从学前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再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已基本实现普及。特别是全国高等教育的在学总规模突破了 4002 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 51.6%,从而从大众化阶段进入了普及化阶段。

    中国教育发展迅速,即将迈向全面普及的阶段。钟秉林指出,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已跻身世界中上等行列,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当中,这是一项极为卓越的成就。

    钟秉林谈到,在新的时代,教育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过去是“上学难”,现在转变为“上好学校难”。

    老百姓迫切希望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都期望孩子能上好学校。同时,我们国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情况,并且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钟秉林表示。

    钟秉林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并办好每所学校。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厚积薄发的过程,并非能够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就完成。

    我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过去是外部式发展,如今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在线教学,为我们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在线教学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钟秉林认为,在线教学首先能够促进教育公平以及提升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模式如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纷纷出现,并且逐渐走向实用。其一,在线教学打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实现个性化的线上学习,让优质课程资源得以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这有利于促进公平并构建学习型社会。一方面,互联网教学为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提供了条件,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另一方面,互联网教学也为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效益。

    钟秉林强调,互联网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建设依托于互联网,并且成为了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针对两亿多学生开展了在线教学实践。这种实践有效做到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在线教学满足了学生居家学习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推动了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治理能力。

    钟秉林认为,这项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它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契机,同时也将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

    他提出全面实施线上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教育技术资源配置存在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这引发了教育公平问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情况,家长监督的有效性情况,以及教师信息素养的差异情况,也带来了教学效果的争议。这些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线教育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过程

    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都在不断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在知识传递方面,过去主要是以传统的单向传递方式为主,而现在已经转变为多向互动的方式。

    钟秉林指出,在线教学促使学校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过去,教师是在知识单向传递的背景下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人;而现在,教师转变为在知识多向互动的背景下,负责设计和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人。教师角色的这种转型,也带来了学校师生关系的变化,使得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

    很多学者提倡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合作来达成教学目标。知识传递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转型,同时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态和教室布局,还有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产生了冲击。

    他谈到,在线教学正在对传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进行颠覆。传统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知识传输阶段,在此阶段,教师上课进行讲授,学生则听讲并接收知识。其二为知识内化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教师的辅导答疑,学生进行复习、做习题,并且参加必要的教学实验,将接收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从而真正掌握。而在线教学的诞生,有可能使这个过程发生颠覆。

   


    学生接收知识的过程或许会从课堂之上提前到上课之前,且是通过在线上进行个性化学习来完成的。在上课期间,教师不能仅仅以讲授作为主要方式,而必须要去引导和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探究、进行反思以及展开讨论,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及习题演示,同时教师要进行纠错和归纳,以此来达成教学目标。

    钟秉林称,需借助在线教学所带来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并鼓励他们开展自主学习,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式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而这也正是当下国内外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趋向。

    在线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

    在新的发展格局当中,怎样去应对因在线教育迅猛发展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呢?

    钟秉林认为,需主动迎接在线教学带来的新挑战。其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具备时代内涵的人才观、多样化的质量观以及现代的教学观;其二,需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去探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之道;其三,要提高教师的素养,改善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其四,要探索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教学将迎来新常态,即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在这种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亟待完善。我们不能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来评判当前和今后的课堂教学质量,而应完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跟踪评价机制以及综合评价机制,尤其要对在线教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技术进行探索。

    他提醒要跳出在线教学发展的误区。课程教学和学校教育不同,在线教学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要保持清醒,不能炒作概念,也不能片面夸大作用。

    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全面且有个性发展的人才。从这一角度来看,学校所具备的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以及校风学风,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熏陶以及催化的效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公共关系能力的养成、团队精神的塑造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主要是在现实的环境当中,通过学校的教育、学生群体式的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来得以实现。在虚拟环境当中,要去解决这些问题,是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程需要去走的。钟秉林表示。

    他表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必然的趋势,需保持敏锐目光并密切跟踪其发展趋势;要结合学校情况和课程的规律特点,去探索多样的课程改革;应保持理性态度,以防走入“纯技术化”的误区;还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强化教师的育人功能。

    身处互联网教育时代开启的时刻,要为信息科技革命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同时,必须主动适应科技信息创新带来的教育形态和就业市场的变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行协同创新。钟秉林最后这样说道。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1 02:39 , Processed in 0.077291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