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探索木之花家族:富士山脚下的自给自足生态村生活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8927
发表于 2025-2-28 00: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4 年,有 20 人移居到位于富士山西麓的静冈县富士宫市。他们创立了一个以富士山主神“木花之佐久夜毘売命”之名命名的“木之花农园”,后来这个农园改名为“木之花家族”。十八年之后,也就是 2012 年 12 月到现在,从零岁到八十岁,已经有 86 名成员了。

    有这样一群人

    住在富士山脚下,大家共同生活。以自然农法为经,这种农法不使用化肥与农药;以循环型生活为纬,这种生活不制造多余垃圾。成员们各自发挥才能和天赋,有的人从事农事,有的人从事料理,有的人从事育儿,有的人照顾精神疾患患者,有的人进行音乐创作,有的人对外发信情报……他们从事着不同的工作。

    所得会被均分,生活费会共同支出,这样就实现了一种微型经济和自给自足的生态村生活,这种生活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完全相反。

    他们是“木の花ファミリー(木之花家族)”。1994 年,有 20 人移居到了位于富士山西麓的静冈县富士宫市。他们创立了以富士山主神“木花之佐久夜毘売命”之名命名的“木之花农园”,之后改名为“木之花家族”。十八年之后,也就是 2012 年 12 月至今,从零岁到八十岁,已经有 86 名成员了。

    什么是「生态村」()?

    1991 年,罗伯特·吉尔曼( )以及黛安·吉尔曼(Diane)为丹麦的大地之母信托(Gaia Trust)创作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名为「生态村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小区」。

    生态村的概念被正式提出。生态村意味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村是为了使社会、环境、生态能够长久发展,能够持续到遥远未来的一种理念小区。

    目前全世界存在许多历史悠久的生态村。其中较有名的有位于北苏格兰的生态村,还有位于澳洲布里斯本的生态村,该生态村致力于发展朴门永续生活。另外还有位于美国纽约州的生态村,以及位于北意大利阿尔卑斯山麓的生态村和位于印度的生态村等。1995 年,国际性非政府组织(GEN)成立,其主要工作是推广生态村设计并提供国际支持交流。

    日本存在多个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共同体,其中历史最久的已经有八十多年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小区能够被称作“生态村”呢?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能够尽量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使用绿色能源;居住在生态住宅中;对废弃物和排泄物进行回收处理;建立物品共享的机制;进行最小环境冲击的基础建设等。

    等,种类繁多,无法一一列举。当然,这些方面都很重要。然而,担任 GEN 日本代表、生态村教育推广组织 Gaia 理事以及木之花成员的みちよちゃん()表示,对于一个生态村来说,相较于环境保全的设施配置以及可持续性农业等物质层面的要素,一起生活的成员之间的精神交流与调和才是最为重要的关键所在。

    木之花的生活模式

    先去看看木之花家族平常的生活情况吧!

    木之花在法理上登记为农事组合法人(农事合作社),它与成员之间不存在雇佣关系。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意愿,被分成了许多小单位,比如野菜耕种队、水稻耕种队、鸡与山羊饲养组、蜜蜂饲养组、料理组、育儿组、访问接待组、自然疗法组、微生物培养组、味噌与酱油制作组、生态村设计教育组、土木组、「微笑便利屋」地域交流组、IT 组等。

    等,一名成员有主要负责的单位,但会视当天情况随时相互支持。

    多样化的农业活动,多采多姿的食文化

    木之花目前种植的蔬菜和杂粮品种超过 250 种,米有 11 种,果树有十数种,茶树有 2 种,总面积将近二十公顷,分散在一百多块田地中,这些田地几乎都是无偿使用的。“不好意思,我年纪大了,无法下田劳作了,希望木之花能够来种植我这块田……”

    近邻的爷爷奶奶们相继提出请求,与此同时,木之花的田地面积年年在增加。日本农家的平均年龄在 60 岁以上,而木之花的平均年龄为 32 岁,它是维持地方农业风景的重要力量。

   


    让我极为吃惊的是同一作物有多种品种的种植情况:有六种马铃薯、十一种地瓜、十二种白萝卜、十二种高丽菜、四种大豆……,并且还有各种不同的香草、山菜、菇类、豆类、杂粮等,一整年的作业预定表显得丰富多彩、十分热闹。当问成员かいちゃん为何种植了那么多品种时,他笑着回答:“只是我们自己想吃罢了。”

    原木香菇02

    傍晚的白萝卜田。据说是适合おでん(关东煮)的品种。

    宅配贩卖自然农法的蔬果,这是木之花收入来源的一部分。他们并非以贩卖有机农产品为前提,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够摆脱那种一味考虑市场流通性和消费者喜好的一般思考模式,从而放胆试验这么多品种。

    木之花自己采种。它的采种已经迈入第五年了,有无肥料栽培的白萝卜和红萝卜。这些萝卜已被位于长野县的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认可为新品种,该中心专司自农育种。看样子,明年这些萝卜将被贩卖出售。

    除此之外,木之花用平饲法饲养了三种鸡,总数有六百多只,还养了山羊和蜜蜂。

    山羊。最近的饲料是地瓜藤。地瓜藤经过了微生物发酵。成员笑着说:“是添加微生物发酵的地瓜藤呢。(地瓜藤的渍物喔。)”

    在木之花,这传统技术将会代代流传下去。

    除此之外,成员们会制作纳豆,也会制作豆腐。他们还会制作蒟箬,会腌制梅子,会渍制白菜和萝卜,会风干柿子和地瓜。每到秋冬时节,就是制作和保存食物的繁忙季节。

    除了油、盐、糖需要向外购买之外,其余的东西都是自给自足的。木之花实行一日两餐的“玄米菜食()”,其主食是以发酵糙米和杂粮为主,副食则是当季现采的蔬菜,有时候还会加上自家的鸡蛋。

    到访当天享用了午餐。午餐的菜肴多种多样。其中发酵糙米非常柔软且有弹性,这是取自木之花的照片所呈现的。

    八十六人加上访客,每天的用餐人数共有九十几人。他们在这三十坪大的空间一起用餐。厨房组不仅要满足自家人的胃袋,还要负责制作并贩卖面包、饼干、米果、玄米咖啡等产品。同时,还提供自然食便当以及自然食宴席料理的订购服务。

    现在一个月中没有预约订单的日子很少,用五根手指就能数得过来呢。厨房组成员のんちゃん()面带笑容地说。

    成员亲手制作的饼干,有蜂蜜,有茶,还有玄米咖啡等。此外,还有介绍生态村的书籍。

    农业的基盘、生活的基盘—微生物培育

    木之花非常重视「菌」。

   


    能有这般丰富的餐桌风景,要说全部都是微生物的功劳也不为过。以 EM 菌为基础,在 30 度的水中添加糖蜜、自家糙米胺基酸,还有具有抗酸化力的叶子如松、枇杷、熊笹等,以及香草如薄荷、甜菊等,还有橘子皮、大豆粕等材料,经过九天的熟成培养出了“木之花菌”,这种菌除了可以稀释后作为每日的饮料,还可以用于发酵堆肥、作物的浇灌水和叶面散布。

    另外,鸡和山羊的饲料以及饮水里混入了其他物质。所以鸡舍和羊舍没有任何臭味。这些饱含微生物的动物粪便,是堆肥的最佳材料之一。木之花有两间生态厕所,同样是因为微生物的活动而没有异味。

    鸡粪堆肥。「第四年的堆肥是很好的育苗用土。」たっちゃん说。

    生态厕所,据说分解太快了至今还没当做堆肥使用过。

    另外有一种培育其他微生物饵食的“光合成细菌”,将其混入作物的浇灌水中,这种细菌能与木之花菌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并且具有固定氮素、生成氨基酸、防止连作障碍以及土壤病害等作用。

    常常有人为学习木之花菌的培养方法而前来造访。负责微生物培育的ひろみちゃん,面对这些人,最初一定会说:心是最重要的。因为微生物是非常纤细的存在,所以培养微生物的人,首先必须怀有一颗纤细的心。

    培养菌时,她总是如同在执行某种神事一般,会把身心调整到最为和谐的状态。 她在培养菌的时候,总是把身心调整至最和谐的状态,就好像在执行神事一样。 培养菌的过程中,她总是将身心调整得极为和谐,宛如在进行神事一般。

    共同育儿、共同照护

    有人常常觉得共同生活令人不可思议。其实,日本以前是一个村庄,在那里大家一起生活,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成员表示,他们只是回到了以前的那种生活模式罢了。

    木之花从零岁到十七岁,目前有二十几名未成年成员,这些成员全都住在一起。主要由育儿组的成员负责照顾他们,并且每个成员都肩负起父亲和母亲的角色。

    初次到访的那个晚上,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这群孩子们。晚餐用完后,打过招呼,五岁的男孩马上爬上我的膝头并坐着,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另外还有三四个上小学的孩子们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我们明天要参加马拉松,跟我们一起练习吧!”

    完全看不到“墙”的踪影。相反,我很少与小孩相处,这让我有些不好意思,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才好。

    坐在我身旁的女孩拿起我的东西,然后拍下了刚爬下我膝头的那个男孩,她问道:“这是什么?”

    玩着电车ごっこ的是孩子们。金发小女孩跟随以生态村为论文题目的人类学博士生妈妈カジャ,从丹麦来到此地。(照片取自木之花)

    中学的孩子存在反抗期,他们会觉得自家与别家不同,并且对此感到讨厌。成员笑着说道,不过这些孩子毕竟是木之花教养出来的,他们很直率,要是讨厌就会直接说讨厌,不会绕弯子。

    回来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今这种以小家庭为单位,并且小孩最多只有一两个的生活模式,或许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发扩大的原因之一。这种生活模式的成本和风险是比较高的,既要抚养孩子,又要为老年后的生活做准备。

    每个人都关注自己的家庭。那些被排除在家庭之外的人,比如不婚者、离婚者以及另一半过世的人,他们该怎么办呢?或许他们可以凭借钱财养活自己。然而,孤独感这种情感,即便有钱也无法将其排解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9 18:24 , Processed in 0.089326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