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全球能源转型六大趋势:化石能源占比将降至20%,新能源升至80%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047
发表于 2025-2-24 0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能源转型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核心议题。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巴库落下帷幕。那么,国际能源深化转型的未来趋势究竟是什么呢?能源转型的诸多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呢?针对这些问题,国际能源转型学会会长孙贤胜接受了 21 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

    孙贤胜指出,能源转型的进程已迈入新的阶段,有六大趋势会促使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深刻改变。在接下来的 20 年时间里,化石能源,特别是天然气,在中国依然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氢能以及储能技术还需要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据预计,到 2060 年的时候,化石能源的占比会从 80%降低到 20%,而新能源的占比则会上升到 80%。全球能源转型面临着技术、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挑战,然而仍需各国共同携手合作,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技术与资金的支持方面。中国作为关键的力量,要为能源结构的优化、绿色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合作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实践经验。

    孙贤胜。资料图

    化石能源要逐步退出

    《21 世纪》:去年的 COP28 明确了化石燃料不具可持续性这一核心观念。今年的 COP29 针对能源转型展开了诸多探讨。那么,目前全球能源转型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孙贤胜称能源转型是全球都需面对的课题,他对当前以及未来的能源转型趋势进行了总结,一共总结出六大趋势。

    一是能源消费理念发生了转变。公众对新能源的接受程度显著提升了。以往,人们更偏向于购买传统燃油车,然而现在,更多的人会选择节能、高效且绿色的新能源车,在阿塞拜疆这样的传统石油国家,也能在道路上看到许多新能源车在行驶。与此同时,消费理念逐渐变得理性,从追求“大而全”转变为追求“适合即可”。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便是对能源系统进行优化。

    新能源发展迅速。其技术进步很快,例如钙钛矿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从 20%提升到了工业化水平的 37%,在实验室中能达到 40%以上。在风电领域,16 兆瓦以上的大型风机已投入应用并投产。地热、生物能及核能等领域也都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几年,新技术将持续促使新能源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要实现技术性的革命突破。要实现 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三倍以及能效翻倍的目标,或者实现净零排放,若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难以完成的。目前,氢能存在成本和安全性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储能技术也需要在进一步的方面取得突破,尤其在长时间储能方面。未来若想让新能源在我们的能源和电力系统中真正占据主导地位,那就必须要有新技术来解决上述那些问题。

    一是化石能源需逐步退出。化石能源的退出虽为大势所趋,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接下来的 20 年里,化石能源在中国仍将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天然气,在未来几年里,其产量和用量都还会保持小幅度的增长,不过新能源的增长速度更为迅速。预计到 2060 年,化石能源的占比将会从 80%降低到 20%,而新能源的占比则会上升到 80%。

    新能源要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能源的转型需要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深度融合,以此来实现智慧调节,提升生产与使用的效率。当下已经有“绿色智慧城市”在进行试点,未来这种模式将会在能源生产和管理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是深化国际合作。中国作为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大国,需进一步增进国际合作,在合作中探寻互利共赢的途径。要学会做出让步,不能搞那种“赢者通吃”的模式。当前外部环境变得比较差,面对国际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应主动地应对压力,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1 世纪》:你提及了化石能源的逐步退出。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 2035 年时,要实现 1.5℃温控目标,全球化石燃料产量需减少 55%。这一目标是否切实可行呢?全球能源结构能否适应这样的转型速度呢?

    孙贤胜称,这一目标有着重要性,然而对众多国家而言,却具备一定的难度。拿中国来说,当下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里的占比正以每年 1.3%的速率在降低,不过石油和天然气仍需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以此来确保能源安全。此外,能源结构转型与成本问题相关。我国火电厂平均使用寿命为 15 年,而其设计寿命是 35 年。如果过快取缔火电厂,可能会损失十多年的生产效益。所以,怎样让这些相关设施发挥更大作用,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使用寿命到达期限后就不再新增,这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国际合作尚需进一步加强

    《21 世纪》:英国等国家在 COP29 会议上推出了全球清洁能源联盟。这个联盟的核心任务是扩大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同时逐步让化石燃料退出。那么,这个联盟能够有效地整合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力量吗?

    孙贤胜称,这一联盟的诞生对全球能源转型具有一定意义。英国近期将最后一座煤电厂关闭,其在能源转型方面所展现出的决心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然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发展中国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撑。当前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被发达国家掌握着。倘若他们的目的是构建贸易壁垒,凭借所谓的一些标准,或者依据 CBAM(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来实施限制,那么这在无形中会延缓全球的能源转型以及气候变化的进程,还会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成本。

   


    各国需意识到,碳中和的达成离不开国际合作。尤其在亚洲,因其是人口和能源消费的大洲,所以亚洲的碳中和目标会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只有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实现碳中和,全球目标才能够实现。倘若发达国家能够借助技术分享和投资补偿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降低转型成本,那么这将有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进程。

    《21 世纪》称,许多人将全球碳市场的进展视为本届 COP29 大会的一项成果。当下已完成《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的运行细则,你觉得这有怎样的意义呢?中国碳市场在与全球接轨时需要留意哪些问题?

    孙贤胜称,会议针对《巴黎协定》第 6.4 条的碳信用标准达成了共识。会议确立了国际碳市场的监督机制。此机制明确了方法学以及温室气体清除量的标准。该机制还针对双重计算、项目额外性、透明度和市场机制的规范提出了解决办法。这一进展为全球碳减排目标给予了保障。不过,仍需进一步对执行细节进行探讨。

    当前,碳市场的发展以及研究都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推进。碳市场涉及特定的交易标准,同时也涉及特定的交易方式,这些方面都需要在实际操作层面展开深入的交流,目前关于这些方面的讨论仍在持续进行中。

    尽管谈判未达成一致或未完全实现预期目标,但碳市场的发展仍代表着积极的方向。因为中国市场规模大,即使价格有微小变动,在该市场也能迅速累积成巨大经济影响。所以,在碳市场交易过程中,价格谈判不可避免。

    《21 世纪》询问:对于 COP29 到 COP30 的过渡,你有着怎样的期待?又希望各国在未来的承诺中展现出哪些具体的行动呢?

    孙贤胜称:去年在达成声明的最后阶段,对于化石能源是否退出这一问题,有很多国家都持有保留意见。今年,化石能源退出事宜成为会议的焦点,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逐步减少”(phase down)还是“彻底退出”(phase out)。最终会议公报使用了“过渡性退出”的表述,这意味着化石能源的退出进入了新的阶段。

    另外存在投资方面的问题。在历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中,关于发达国家需对受灾害影响以及需要气候保护的小岛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偿提供气候资金这一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焦点所在。并且,发达国家所承诺的 1000 亿美元资金支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兑现。在这一议题中,各国对于如何确保这些资金能够有效地支持受影响国家持有观望态度。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1 20:25 , Processed in 0.090078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