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1-2 17:40:09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绿色升级

    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要率先突破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搞好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信息化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意见》中的很多表述,在之前的很多文件中都已经发布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份文件的意义在于,将之前零散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梳理出来,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十四五”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继中国向世界做出2020年“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后,《意见》是国家层面的首个系统性文件。政府和企业都有巨大的引导作用。

    强调节能,双控优先

    2月22日晚,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微信发布了对该文件的官方解读。

    解读称,《意见》明确了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重点突破。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信息化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初级、中小学绿色升级。第二、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深入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广新商业模式,构建强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要把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延续、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稳妥持久推进。

    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在绿色转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各种市场交易机制的作用,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https://img1.baidu.com/it/u=126229506,235195378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800

    从这一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已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低碳转型的重点。

    “当前形势下,经济仍在增长,能源需求也在增长,但风电、光伏占比依然不足。”林伯强表示,“接下来,如果不控制能源需求总量,碳达峰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会减少,排放量就很难降下来。”

    同时,由于我国各工业部门节能改造已持续近二十年,进一步拓展节能空间难度较大。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未来控制能源需求增长的重要手段。

    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作为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工业部门,将成为下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在今年1月底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基于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我们围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阶段性目标,逐步建立基于碳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能源消费总量的清单约束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年内钢铁产量同比全面下降于2021年实现。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曲秀丽表示,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研究低碳路径、解决低碳发展难题是钢铁行业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计划和路线图正在制定中。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意见》不仅明确了今后的政策原则,还提出了相应的目标。

    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显着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着提高,绿色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能源资源配置和利用更加合理。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碳排放强度显着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制机制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着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普及碳排放达到峰值后将趋于稳定并下降。生态环境根本改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基本实现。

    https://img2.baidu.com/it/u=3395463304,42543952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9&h=500

    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提高新能源在电力领域的比重至关重要。因此,未来必须限制传统发电尤其是火电的投资。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指导下,现阶段新增煤电投资形成的任何资产都可能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或者必须在其使用寿命结束之前被迫关停。 “这不仅会造成投资资源的浪费,还会给电力系统脱碳带来更多挑战。”落基山研究所的曹一燕告诉记者。“因此,符合中国长远发展的合理策略碳中和目标应确保中国所有新增发电量基本都是零碳清洁能源。”

    随着技术的进步,可再生能源逐渐与煤电相比具有成本竞争力。

    在过去十年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大幅下降。据测算,全球光伏和陆上风电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分别下降85%和60%。海上风电成本也开始迅速下降,仅过去五年就下降了60%。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再生能源竞价更低。

    全球大趋势在中国也是如此。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燃煤发电成本,陆上风电也将很快达到这一水平。未来十年海上风电的成本可能会变得有竞争力,而中国核电的成本目前与煤电基本具有竞争力。

    但有人质疑,技术上是否有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事实上,为了确保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其中,氢燃气轮机等零碳可调度电源对于电力系统加速减排至关重要。风电、光伏发电成本虽然较低,但无法保证全天候供电。清洁的氢气是通过使用可再生电力在电解槽中电解水来获得的。

    “中国需要制定政策,为钢铁、水泥等脱碳难度较大的行业转向氢能提供支持。”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研究部主管寇楠楠表示,“加快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需要不断推进改革,充分动员公共部门。以及私营部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倡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绿色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