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1-1 00:49:57

夏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巧:如何有效减少蓟马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无论是种植果蔬、种植大田作物,还是进行果园果树种植和管理,我们农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家作物上出现病虫害,而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病害的发生以及耕种土壤上生长的农作物中的害虫。收获能有好产量、好品质。农作物的病虫害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农民不断总结和积累正确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能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轻病虫害的影响。根据作物受害程度的不同,即使面对一些顽固、难以根除的病虫害,只要采用正确的防治方法,也能取得极其显着的防治效果。

    如今,全国各地将逐渐迎来炎热的夏季。此时气温高、湿度大。对于田间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来说,每年6-8月都会面临蓟马害虫的威胁。蓟马是一种让我们农民朋友头疼的小型刺吸式害虫。它们体积小,隐蔽性强,所以当害虫零星发生时一般很难被发现。同时,蓟马发生范围广,寄生作物种类较多。另外,它具有常年多代繁殖和多种昆虫状态(蓟马有卵、若虫、蛹、成虫四种类型)。昆虫形式),世代繁殖,全年为害(主要发生在冬季温暖潮湿的温室),抗药性强,我们农民防治起来非常困难;此外,蓟马是刺吸式害虫。 ,以农作物的枝叶为食,因此蓟马也是农作物病毒病及其他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在蓟马防治方面,目前大多数农民每年都会进行蓟马防治。他们用的药不少,花的钱也不少,但就是年年预防不了。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家还没有充分了解蓟马的虫害特征和虫害规律,另一方面大家还没有掌握蓟马防治的最佳时机和最佳防治方法。

    在夏季蓟马暴发高峰到来之前,今天农技小编就为广大农民朋友系统介绍一下蓟马害虫的特点、蓟马难以防治的原因以及蓟马正确的综合防治方法,以造福于我们。农民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1 蓟马的虫型特征

    1、常见蓟马种类、分布及作物为害范围

    我们常说的蓟马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害虫,而是缨翅目害虫的总称。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蓟马品种虽有二三百种之多,但发病率高、对农作物危害严重的常见蓟马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洋葱蓟马,北方发生较多。在地区; ②瓜蓟马在华南地区较多见; ③ 稻蓟马南北皆常见; ④西花蓟马多见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地区;此外还有姜蓟马,主要发生在北方和南方。主要为害生姜作物。

    蓟马的环境适应性非常强,是杂食性的。它们可以在多种农作物和杂草上寄生和繁殖,无论是果蔬作物、大田粮食作物、果树作物、经济作物还是花卉。幼苗经常被蓟马损坏。其中,洋葱蓟马主要为害大蒜、大葱、韭菜、洋葱、棉花、茄子、土豆、甘蓝等作物。瓜蓟马主要为害番茄、黄瓜、苦瓜、茄子、西瓜、甜瓜、冬瓜、豇豆、马铃薯等农作物。稻蓟马主要为害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烟草、甘蔗、蚕豆、豆类等农作物。西花蓟马主要危害辣椒、草莓、豌豆、胡萝卜、生菜等作物。此外,苹果、梨、桃、葡萄、芒果、龙眼、荔枝、柑橘等果树以及各种花卉苗木也常受蓟马危害。

    2 蓟马害虫特征及生存环境

    从蓟马适宜的环境来看,温暖干燥的环境更有利于蓟马的生活。适宜蓟马生存和危害的环境是温度23-28度,空气相对湿度40-70%。当气温高于30-35度以上或空气湿度趋于饱和时,蓟马很难生存,害虫情况会大大减少或不发生;因此,在气温较高、空气干燥的季节和地区,如保水性差的地块、春季保水性差的地区,蓟马的发病率较高。秋季3-5月和9-11月是蓟马的高发期。

    从蓟马的生活习性来看,一方面,蓟马怕强光,喜嫩、甜。他们还具有强烈的蓝色倾向以及赖床和夜间起床的习惯。白天,它们通常将嫩芽和叶子隐藏在农作物上。 、花、叶背、叶柄、卷叶等部位。当太阳落山、傍晚时分,白天隐藏的蓟马就会出来吸食农作物。它们以幼嫩组织的汁液为食,是有害的;另一方面,蓟马非常小,一般不容易发现。而且它们有翅膀和腿,能飞能跳,所以在野外传播时危害性更大。它体大,喷洒农药时容易逃逸。农药发挥作用后很容易迁移回来。可以说是一种狡猾的“害虫”。同时,蓟马可以寄生在浅层土壤、岩石间的缝隙、各种农作物、杂草等处生存或越冬,在温度、湿度适宜时会繁殖旺盛,并借助育苗、风力、及农具继而蔓延,成为次年大田作物蓟马害虫的传播源。可以说,当年田间蓟马的积累情况直接决定了次年蓟马对大田作物的害害程度。

    从蓟马的繁殖及繁殖规律来看,当温度、湿度适宜时,蓟马全年春、夏、秋、冬均可繁殖危害,但主要发生在春季露地作物上,夏、秋季、冬季主要发生在温室作物上;蓟马具有极强的繁殖和传播能力,一方面,一年可繁殖十代以上,每代可产卵数百枚。每个卵发育成成虫只需要大约14天。此外,蓟马是一种多代生殖危害。如果发生在田间,不及时防治蓟马侵扰,很容易造成蓟马大面积暴发和灾害。其中以蓟马若虫和成虫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就蓟马的高发期和易发条件而言,蓟马最适宜生活在温度23-28度、湿度40-70%左右的温暖干燥的环境中。每年春季4月至6月、秋季9-11月的气候环境就比较符合这一特点,因此春、秋季两个时期是蓟马的高发期。蓟马虫害一般从每年3月中旬天气转暖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季11月中下旬天气转凉后逐渐减弱。蓟马成虫开始进入越冬期。另外,从蓟马种类来看,洋葱蓟马的发病高峰期是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主要危害各种果蔬作物。瓜蓟马的发病高峰期是5月份。 7月中下旬至中旬和8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主要为害葱、姜。 、大蒜、韭菜等蔬菜作物。每年5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是玉米蓟马的高发期。主要为害春玉米、夏玉米、小麦、花生等大田作物,而角豆蓟马的发病高峰期为每年5月至6月中旬和8月至10月。由于蓟马的种类非常多,这里就不详细说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蓟马是温暖干燥环境下常见的害虫。冬季气温较高的年份、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的年份、气候温暖干燥的地区、保水性差的沙地、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施用不足的地块、农作物生长的地块过于大力,田间封闭、通风透光差的地块,田间杂草丛生的地块,冬春季田间清理不彻底的地块,田间管理粗放的地块,以及重复施肥的地块。种植和长期使用单一农药,田间蓟马积累量大,虫害发生早且严重;但在土壤粘性较重的土壤,或连续阴雨天气、土壤湿度较高的地块,蓟马因生存环境较差,成虫不易进入土壤越冬,害虫的发生相对减少。

    就蓟马害虫的为害症状而言,由于蓟马主要取食作物植物较幼嫩部位组织中的汁液,幼芽、嫩叶、嫩叶、花、幼果等,为害严重的植物。蓟马的生长点会萎缩,叶子皱缩/卷曲,叶子又硬又暗。粗糙或灰白枯斑,花器官不发达,畸形萎蔫,不育花或过早枯萎,植株生长迟缓,花不结果,花早落果,灌浆不畅,种子空,幼果僵硬变形。同时,蓟马还能携带细菌、病毒,使大田作物诱发多种病毒病、灰霉病等病害。

    2. 蓟马为何难以控制和消灭?

    蓟马之所以防治困难,一方面与它本身的害虫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与我们农民朋友粗放的田间管理和防治方法不当有关。

    https://img0.baidu.com/it/u=2147665842,1472491787&fm=253&fmt=JPEG?w=800&h=1069

    1、蓟马体型小,善于隐藏,夜间出现。当它们在现场零星出现时,通常很难检测到。等我们农民朋友发现的时候,田间蓟马的数量基本上已经变得非常“可观”,那么防治自然就更难起来了。

    2、蓟马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传播和危害。它们一年可以繁殖十几代到二十多代。它们可以以单一雌性或雄性和雌性的形式繁殖。一个成年人每次可以繁殖一次。繁殖范围为每次产卵数十至二三百个,蓟马从卵发育成成虫仅需十几天。如果前期蓟马防治在田间零星发生,后期田间蓟马的积累就会成倍增长,防治难度相对较大。

    3、蓟马白天躲在农作物隐蔽处不出来,而我们农民朋友一般都习惯在白天喷洒农药。一方面,白天喷药时药液很难接触蓟马身体。另一方面,蓟马有翅膀可以飞,有腿可以跳。喷洒农药时,它可以“逃”出田间,喷洒农药后又返回继续造成危害。另一方面,我们农民朋友在喷洒农药的时候,也经常会用到农药。存在“有效药物可以长期使用”、“喷药方案省事,简单粗喷”等情况,导致蓟马产生抗药性,“漏网之鱼”时有发生。时间会在田野里继续孕育。传播;另外,我国农民没有根据蓟马害虫的规律性特点施药,特别是不能及时抓住蓟马发生的早期或使用农药进行防治。这样,即使大田作物经常喷洒农药或者喷洒较多的药物,仍然会出现蓟马“杀不死、除不掉,或者喷药后害虫重新出现”的情况。

    4、我们农民朋友在大田作物种植管理中经常施用过量的氮肥。在病虫害防治管理方面,我们也有只喷洒农作物或地面的坏习惯。过量使用氮肥溶液会导致作物幼苗过度生长和植株歉收。枝蔓茎叶冠封闭、密闭。仅将农药施用于农作物和地面,会导致蓟马在喷洒过程中逃脱并“隐藏”在田间杂草上。很容易给蓟马创造良好的隐藏和繁殖环境,也很容易喷洒农药不彻底。另外,用药过量也容易导致蓟马复发。

    另外,上面农业技术人员已经给大家提到了:蓟马可以在田间的土隙、碎石、杂草、秸秆残渣中生活或越冬。我们的农民朋友可以在播种或收割庄稼之前这样做。最后,如果种植地没有提前深耕、干燥,或者田间清理不彻底,田间蓟马传虫源数量就会积累,导致蓟马害虫逐年增多。

    三、如何正确、科学防治蓟马害虫?

    防治蓟马不能仅仅依靠在害虫发生后喷洒农药。要想彻底有效地防治蓟马,我们农民应该从播种前到收获后的整个季节进行防治。而且,综合运用多种防控措施,开展“多管齐下”管理。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蓟马防治管理失败。那么,很多农民朋友想问:我们应该如何防治呢?

    1. 播种前和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地。

    作物播种前15-20天,应提前深耕土壤并干燥20-30厘米左右。借助深耕和干燥,可以将一些隐藏在土壤中的虫源带到地面,并被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

    无论是露地种植还是温室种植,无论是农作物播种前还是农作物收获后,都应全面、彻底地清理田间残留的秸秆、杂草、枯枝落叶等,然后全部清理干净。其中应移至场外。集中焚烧或深埋可有效减少田间积累的蓟马数量。

    此外,果园应利用冬春季果树休眠期彻底清园,温室可利用夏季休眠期进行干湿交替的高温闷处理。

    2、合理轮作,科学种植,避免长期重茬和种植密度过大。

    一方面,凡是易发生蓟马虫害的作物,都不宜年复一年地反复种植,否则容易导致田间蓟马数量逐年增多。建议将易受蓟马害虫影响的作物与不易受蓟马危害的作物分开。 2 -3年轮换。如果有条件,最好与水稻等水稻作物进行2-3年的轮作。这样可以有效杀灭田间积累的蓟马源。

    另一方面,对于蓟马易发生作物或蓟马侵染较重的地块,建议合理控制播种密度,防止田间密度过高、植株密闭,进一步加剧虫害。

    另一方面,对于虫害较重的田地,播种前可根据含水量提前全田淹水。灌水量要充足,田间土壤要浇透。这样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残留物。蓟马卵和成虫。

    另外,对于西瓜、茄子、辣椒、黄瓜等需要移栽的作物,种植前最好用25%吡虫啉1000倍液或25%噻虫嗪4000倍液浸根或移栽。根后灌水处理可以使幼苗定植土壤后与蓟马隔离,从而减少蓟马对幼苗的危害。

    3、加强水肥管理,培育抗病虫力强的壮苗。

    https://img2.baidu.com/it/u=306204022,72398318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6

    合理的水肥供给有利于培育壮苗生长,而壮苗生长又可以增强作物植株本身的生理应激、抗病、抗虫能力。一般来说,建议农作物的底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磷、钾肥为辅,并适量使用氮肥(每亩氮肥用量不超过10公斤)。如果是追肥,应适量施磷、钾肥,并严格控制氮肥,同时注意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砂溶液、硫酸锌、螯合钙、镁等。硫酸盐、稀土溶液和氨基酸叶面肥,保证作物生长期充足、全面的养分供应。蓬勃发展、茁壮成长。在浇水管理方面,作物开花结果前,在较好的播种水、定植水、缓苗水的基础上,尽量少浇水。作物初花初果后,应逐渐增加浇水量,以促进结果。灌浆或膨大,但浇水应根据天气降水情况、土壤干湿程度和苗木生长情况,早晚勤浇水,保持土壤干湿。尽量采用膜下浇水、喷灌、滴灌等浇水方法。但要注意避免大水漫灌,长期及时培土,否则土壤长期干旱缺水,容易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另外,建议作物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可抑制喜干燥条件的蓟马害虫的繁殖和蔓延。

    4、在温室内种植农作物时,应注意控制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对于温室来说,由于环境相对封闭,如果温室内温度过高,很容易诱发严重的蓟马害虫。为此,在温室管理方面,在蓟马发病高峰期到来之前,如果温室内温度过高,应及时进行通风降温,或者通过向植株喷水来养护土壤。或者在早上和晚上给田地浇水。始终保持湿润,以抑制蓟马的繁殖和传播。

    5 蓟马的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

    一方面,鉴于蓟马趋于嫩、青的特点,大田作物发生蓟马虫害后,悬挂于大田作物植株顶部水平或略高于顶部10厘米左右。植株大小为25厘米*30厘米的蓝色粘油板(每亩约20-25块)用于诱杀蓟马成虫。蓝色粘板可以在木板的两面刷蓝色油漆,然后干燥,然后在两面刷上虫胶或肥料机油。也可以直接购买成品蓝色粘板使用。

    一方面,鉴于蓟马偏嫩、偏甜的特点,大田作物发生蓟马侵染后,可通过在大田作物行间放置糖醋液来诱杀蓟马。糖醋液可以按照5-8%红糖+1%醋水溶液+少量杀虫剂(如敌百虫等)的比例自行配制。

    另一方面,针对蓟马高发期经常飞来飞去的特点,可以在田间上方或棚舍通风口处使用临时防虫网,防止外来蓟马飞扬。进入大田作物造成危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蓟马比较小,所以在使用防虫网时应选择40-50目、网孔较密的防虫网。

    另一方面,对于保护区或绿化种植地,喷洒农药可能会降低农作物的品质。为此,我们可以发现田间出现蓟马害虫后,可分2-3次释放草、株、红。防治以蓟马为食的眼蜂、花虫等天敌。

    六、蓟马药物防治时机和方法

    防治蓟马害虫,应抓住最佳时机,及早预防、智慧治理、多措并举。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一方面,在每年春、夏、秋季蓟马害虫高发期之前,或农作物新叶和开花坐果期,应在蓟马产卵高峰期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孵化和羽化。喷洒化学品或深耕土壤以湿润土壤可以杀死蓟马的卵和蛹。

    一方面,加强作物生长期的田间检查和病虫害检测。当每茬作物出现3~5只蓟马时,应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喷洒农药的最佳时机是选择蓟马集中的地方。傍晚或清晨觅食、活动旺盛时,不要选择白天蓟马躲藏在强光下时喷洒农药。

    一方面,喷洒农药时应重点喷洒蓟马喜欢躲藏的作物叶背、叶柄、嫩尖、心叶、幼果等幼嫩部位。您还应该喷洒在田地周围的表土间隙、砾石和碎片上。草地和棚壁柱都喷了药。喷涂时应选择雾化良好的喷嘴,将喷雾液由外向内均匀地绕一圈喷出。如果喷药后除虫效果不好,可2-3天后再全部喷一遍,以杀灭渗漏物。蓟马和在喷药期间逃逸并在喷药后飞回的蓟马。一般情况下,蓟马的防治一般需要连续喷药2-3次才能有效防治,每隔5-7天喷药一次。

    一方面,为了提高药剂防治效果,建议在药液中添加一些能吸引蓟马或提高药剂的延长渗透效果的糖液、中性洗衣粉、有机硅等辅助物质。药物溶液。提高药物防治蓟马害虫的效果。

    一方面,在药物选择方面,防治蓟马的常用药物主要有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吡蚜酮、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联苯除虫菊酯、甲维菌素、吡菌胺、氯氟噻虫胺、溴氰菊酯、吡丙醚等。氯化物,多杀菌素、甲维盐、苦参碱等应避免长期单一使用药物,建议选择2-3种针对性防治药物交替喷施。特别是在蓟马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块,应注意避免使用有机磷类药物,对于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应通过在药液中添加助剂或使用内吸渗透力强的药物来提高杀虫效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巧:如何有效减少蓟马虫对农作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