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原因、影响及对策的全面解析
资源介绍微观话题1 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一、人口变化原因
人口增长与人口基数大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有关。
(1)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机械增长率相同时,人口基数越大,人口增长越大。
(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
②当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
该地区人口最多;当自然增长率由负变为0时,该地区的人口达到最低值。
(三)人口机械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人口机械增长率
(4)人口的增加或减少最终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之和。
二、人口变化带来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一)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问题领域成因及对策
人口增长太快。亚非拉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经济发展好,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达,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环境压力巨大。实施计划生育,合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
人口增长太慢了。欧洲、北美、大洋洲发达国家,德国、俄罗斯、北欧一些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险福利体系完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生活质量要求高。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国防资源不足;年轻人负担过重并鼓励生育;接受移民
(二)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如果人口结构不合理,就会造成人口问题。
①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儿童青少年比重持续上升,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儿童和青少年人口比例持续下降,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
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能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如果人口继续增长,最终会超过环境的供给和自净能力,从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和国防资源不足。退休养老社会成本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孤独等问题出现
②人口性别结构及人口问题
一个。概念: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衡量。它用来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合理、协调。
b.影响: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对策:加强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姻生育观念。
③人口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一个。概念:人口文化结构主要是指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b.影响: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家要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3.我国的人口问题
https://img0.baidu.com/it/u=1739319557,26341719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一)背景:我国人口问题存在双重压力。不仅存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净增量大的问题,也面临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必须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原则。国家政策是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特定人群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较高)。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低。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解决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加强经济建设,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交通和经济积极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服务,增加当地就业和机会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应适度放松;应该推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
阅读《一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并完成问题1至2。
1. 该国人口在( )期间达到顶峰
一个。 ① B. ②C. ③D. ④
2. 下列国家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中所示类型一致:()
一个。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巴西
(2023·江西上饶中期)劳动年龄人口泛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劳动年龄人口。国际上一般将15-64岁划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将16-59岁的男性和16-54岁的女性按性别划分为劳动年龄人口。下图为1980年至203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相应地完成问题 3 至 4。
3、1980年至203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是()
一个。一直在减少 B. 一直在增加
C. 先增加后减少 D. 保持稳定
4、推测2015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将直接导致()
一个。总人口减少B.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C. 儿童比例增加 D. 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
(2023·山东日照中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我国61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下图是“2012年至2022年我国人口增量变化图”。相应地完成问题 5 至 7。
5、图中所示年份中,我国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一个。 2012B. 2014年
C.2016D。 2021年
6.与我国人口负增长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一个。出生率B.人口寿命
C.环境承载力D.国策
七、人口负增长将导致我国老龄化更加严重。下列措施中,缓解我国老龄化状况最可行的是()
一个。 B. 延迟退休年龄 加快产业升级
C. 优化生育政策 D. 完善养老体系
(2023年安徽滁州月考)阅读《一个国家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第8题至第9题。
https://img1.baidu.com/it/u=2456665688,305864755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99&h=300
8、导致全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②受教育程度③国内人口流动④人口政策
一个。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图中所示时期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特征是()
一个。延长,女性比男性长
B.延长,雄性比雌性长
C. 较短,雌性比雄性长
D.缩短,雄性比雌性长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资料一:我国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此前不少专家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2017年出生人数将大幅增长,但这并没有发生。 201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4072万人,2017年为90199万人。七年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近4000万。下表为我国2016年、2017年人口相关统计数据。
项目 2016 2017
年末总人口万人、万人
当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和1723万
男性人口:70815万 71137万
女性人口: 674.56 百万 678.71 百万
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 90 747万 90 199万
60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23086万人和24090万人
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15003万人和15831万人
资料2: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三个孩子政策及配套扶持措施。
(一)根据材料,总结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6分)
(二)简析2016年、2017年出生人数没有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6分)
(3)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6分)
微观话题1 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1.D2.C【问题1,图④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因此人口不断增加; 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人口达到峰值; ④之后,人口自然增加。负值表明人口在减少。问题2,图中显示该国当前人口增长率小于0,即人口出现负增长,判断为德国。 ]
3、C4.D【问题3,结合数字的数值变化,2010年之前增速为正,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加; 2010年后,增速为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 C正确,A、B、D错误。问题四:2015年至202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为负,表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企业之间对劳动力的竞争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 D正确;老龄化 人口规模、儿童比重、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 A、B、C 错误。 ]
5. A6.A7.C 【问题5.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人口增幅最大,而该年的人口数量是图中最小的。由此可见,2012年人口增长率最高。A正确,B、C、D错误。问题六:我国当前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导致人口负增长。 A是正确的;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B 不正确;环境承载力相对稳定,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C 不正确; 2021年 2001年提出三孩政策,以提高出生率。 D 是错误的。问题七:延长退休年龄、完善养老金制度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并不能降低老年人口比例。 A、D错误;加速产业升级与老龄化关系不大,错B;优化生育政策可以提高出生率,缓解人口老龄化。 C 是正确的。 ]
8. C9 A ;国内人口迁移对全国人口年龄结构没有影响,③是错误的;人口政策对地区出生率影响较大,但对人口年龄结构也有一定影响,④是正确的。所以选C。 问题9: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上升,平均寿命有所延长。而且,老年人口中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因此,可以判断图中所示时期该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并且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长。男,A正确,B、C、D错误。 ]
10. (一)总人口较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劳动年龄人口正在减少。
(二)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居民生活成本高;抚养孩子、照顾老人的负担重;而且想要孩子的愿望也不强烈。
(三)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及配套扶持措施,适度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年龄;适当吸收外国移民;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