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纪委监委严查建设工程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推动全过程管控机制建设
建筑工程领域涉及面广、力量集中、资金密集、资源丰富。是违纪违法案件多发地区。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纪委严肃查处了市住建局原局长马承恩、孙宏伟等一批典型案件,原副主任。围绕政策制定、决策执行、审批监督等关键权力,推动完善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控制机制,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提供保障建筑工程领域的环境。●排查一系列项目,为行业积弊“揭锅”、“挖根”
9月5日一早,大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业发展处三级调研员王先久和建筑业发展事务处处长杜佳的手机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中心部门的短信警报接连响起。两条短信来自同一个“发件人”——“建设工程监管平台”,通知他们当天9时30分前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招投标监管工作。具体招标项目未知。
上午9时30分,上海路、山东路等27条道路改造工程标线标线工程(一至三标段)在大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这时候,王宪九和杜嘉才知道,这就是他们当天负责监理的项目。
随后,两人进入了监控室。整个评标过程中,不得进入评标区域。他们在监管室通过音频、视频对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远程监督。经过10个小时的紧张评审,最终得分第一的沉阳通用航空运输设施有限公司中标。
“这是我市首次采用住房建设和市政工程招标项目监理人员随机选拔制度,是我局继续深化用案促改革的最新举措。”大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次开标前两小时,系统会随机抽取两名监督员,并以短信方式通知。通过这种相互填写、相互监督的“1+1”模式,系统将防范开标、评标监管中的诚信风险。
用案例促改革,是近两年大连住建系统的“关键词”。起因源于2021年5月的一封举报信以及由此引发的该领域专项整治。
2021年5月,大连市纪委监委接到举报,称时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孙宏伟、二级调研员文俊杰“协助投标人串标”并在足球场污染土壤治理工程施工评标现场操纵投标。”目标,收受巨额贿赂”报告。
“接到报案后,我们迅速组织分析研判,并会同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以此线索为突破口,顺藤摸瓜,严查到底。”大连市纪委监察第十三办公室副主任孙志伟表示。
经查,孙宏伟接受某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刘某的请求,与负责招投标监督的文俊杰打了招呼,并向刘某介绍了文俊杰。温俊杰接受刘某及招标机构关于足球场污染土壤治理工程建设评标现场放松监管的要求,在第一次评标结果对刘某公司“不利”时,刻意对评标委员会进行指导。重新调整评分,帮助刘某公司中标,共向刘某收取效益费21.5万元。专案组还揭露了孙宏伟、文俊杰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严重违纪违法行为。
该项目的突破,揭开了大连市建筑工程领域长期存在的弊端的“盖子”,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建筑工程领域专项整治。大连市纪检监察局也立案调查市住建局原局长马成恩、市城管局原副局长李光波等72名党员干部。 72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14人移送司法机关。
“从查处的问题来看,既有局级领导干部,也有基层科级干部,无一例外地处于能够影响工程项目招投标、审批、验收等环节的重要岗位。” “他们已经成为吸引和腐败的重点对象,而且监督约束薄弱,导致问题频发。”大连市纪委监委负责同志说。
https://img0.baidu.com/it/u=3355020194,100660213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023&h=306
除了公职人员接受请求、“有监督无监督”、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外,大连建设工程领域的一系列案件也暴露了长期存在的“失败中介”问题。建设工程招标中的“专家不专业”。诸如“隐藏标记不暗”等问题。招标机构接受多方委托,“通吃”所有投标人,并帮助“传票”贿赂法官;评标专家通过预先约定的标志识别投标人,帮助部分投标人获得高分,获得大额收益。 ;投标人串连操纵数十家甚至数十家企业投标、串通报价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大连市纪委对招标机构三人采取拘留措施,并配合市公安局对六名“黑中介”和评审专家进行立案调查。坚持“不允许违法人员从犯罪中获利”的原则,收受贿赂。追缴办案过程中受贿取得的违法财物利益,同时追缴损失,共追缴违纪违法所得和不当得利2.5亿余元。
●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对决策、规划、审批等权力运行的监督
“马承恩、孙宏伟、李光博等案件中,存在通过暗示、问候等方式非法干扰项目建设的问题。表面上看,这是个人行为,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个人行为。”控制决策、规划、审批等权力的运行。效果不明显,限制和监督不够。”大连市纪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该市纪委监委在查处典型案件时,坚持把发现问题、促整改、促改革、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做到审查查处与案件同步推进,促改革促处理。 。
“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我们对有关部门、单位的‘一把手’进行了反腐谈话、约谈、提醒,督促他们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监督。”孙志伟告诉记者,大连市纪委监委专门组织召开了建设工程领域项目化改革推进会,推动领域整顿整顿,及时向所在单位主要领导汇报案件情况。结合案件发生情况,编制下发纪检监察建议,并以案促整改通知,明确指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督促落实,做到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监管职责“三责联动”,协同发力。
大连市纪委派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以案促改监督职责,把以案促改贯穿于改革全过程日常监督。机关纪委联合开展问题检查,对住建系统典型违法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梳理违纪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梳理廉洁风险点,会同案发单位党组共同制定以案促改工作方案,督促所在单位该案着力完善权力运行中政策制定、决策执行、审批监督等关键环节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根据以案促改工作方案,市住建局印发了《进一步规范大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有关规定》并密切关注招投标的各个环节。环节,进一步完善监管流程,加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控制,坚决防止监管人员非法干预。完善《建设条例》,建立《工程评标现场监理细则》、《建筑工程招投标项目“双随机一公开”监理细则》等五项制度,提高管理规范性。加强对县区的业务监督和指导,废止各县区发布的地方性法规。招标投标性别平等政策要求各县区监管部门建立健全招标投标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投诉举报处理、违法线索移交台账。
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方面,大连市纪委监委派出纪检监察组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督促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制定《大连市市政工程建设审批事项“四个清单”,公开“亮权”,杜绝体外流转和隐形审批,全力消除风险隐患和诚信风险。
记者登录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一目了然地发现了住房建设权清单、禁止物品清单、空置处理物品清单。还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制定了审批流程图,列出了需要准备的材料,为企业提供了“不找关系做事指南”,让企业做事清楚。
针对文俊杰等案件暴露出的“一人监管”、“长期不轮换”等问题,该市住建局合理设置了工作分工,建立了审批机制。相互监督机制。
“在不增加审批时限的基础上,我们除了立即办理外,还把审批流程由原来的三级调整为四级,即受理、审查、审查、决定。同时,我们合理安排了审批流程。” “每个审批事项都设立AB角,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该局行政审批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同时实行审批人员轮换制。从源头上消除因职务整合而产生的腐败风险。截至目前,已开展三轮岗位交流,通过部门交流和内部交流完成岗位交流16次,岗位轮换率近70%。
行政执法是规范建筑工程领域权力运行的又一重要环节。大连城管局已从李广博案中暴露出的违反工作纪律、非法干扰行政执法、扰乱城市管理秩序的行为中吸取教训。在大连市纪委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纪检监察组指导下,大连市城管局梳理排查了21个权力行使中的各个风险点并一一提出防控措施。
一方面,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规范化。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执法程序文件的规定,不断细化执法程序,形成“立案、审理、判决、执行”的闭环。另一方面,加强案件审查委员会制度的落实,对提交案件审查委员会讨论的行政执法案件进行严格审查和把控,充分发挥“管理、监督、集中”作用进一步提高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同时,规范执法程序,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制定了《大连城管局不加处罚和免予追加罚款程序规定(试行)》,并由上级决定机构、主管部门的建议以及与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协商。前提条件由主管部门商定,并通过集体决议按程序执行,从而缩小了执法的“弹性”空间。
https://img2.baidu.com/it/u=3097121963,40349336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1065&h=500
●巩固拓展成果,推动监管机构积极履行职责,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你们现在所在的是代理等候区,评审尚未完成,招标代理机构人员就在该区域等候,禁止进入评标区域,切断代理机构人员与专家评委的联系,保证评标的公平性。”评标过程……”8月10日,大连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来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推进改革案件落实情况时,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建设工程领域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不仅有赖于监管部门公平、合法、廉洁用权,也有赖于各相关主体依法有序参与。
大连市纪委派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纪检监察组重点对建筑业经营环境、建筑领域中介环境、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现场督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
大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监管单位组织各级行政监察部门对市纪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纪检监察组指出的问题进行调查对招标代理机构违法行为缺乏深入治理、对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缺乏严厉打击等。治理。
以机构为重点,规范市场行为。大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实施了机构信用ABCD四级动态评价体系,完成了269家招标代理机构的市场行为评价。一家参与破坏营商环境案件的招标机构,从原来的B级直接降为D级。 ;发布评价结果推荐信,建议投标人优先考虑评价等级优秀的机构,将评价等级较差的机构纳入重点督导对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现场检查。截至目前,共抽查了70家招标代理机构,并通报了检查结果。 9家违规招标代理机构相关负责人被约谈,督促加强企业管理。
聚焦投标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自2020年4月起对评标系统异常信息进行排查,共发现问题标段121个,已全部转送各辖区监管部门进一步核实。同时,评标系统实现了对一致特征码等串通投标线索的即时预警和失效功能。该功能已应用于沙河口区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等4个标段的评标过程中,有效避免了串通投标。造成实际损失。
为解决招标代理人员与评标专家私下接触、秘密沟通问题,大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公共管理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共同研究评标区改造。
“改造后,评标专家收到评标语音通知时,只知道评标时间,不知道评标项目。还为专家设置了专门的电梯和入口。当专家刷身份证并通过专用门通道时,系统自动将专家身份信息与评标项目关联起来,并生成相应项目的评标系统登录账号。”该局建筑业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同时,严格执行“代理不进现场”的要求,在评标区外设置了代理人员等候区。资源交易中心派专人到网上登记值班,实行封闭式管理;将原来的集中就餐改为分开就餐,防止代理商、专家利用就餐机会私下接触,干扰评标。
针对评标专家收受好处、“徇私舞弊”问题,大连市住建局协调省住建厅升级评标制度,设置偏差平均分±30%的提醒功能,限制评标专家随意评分。如果评委的评分比平均分高或低30%,系统会提示。如果法官确认不需要修改,则需要手动输入审核意见。
为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效,大连市纪委、市公安局联合制定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联合惩戒工作机制》,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的中介机构、审查专家纳入其中。营商环境纳入联合惩戒范围;推动有关部门落实中介机构和审查专家“黑名单”制度,实现党纪政务处分、行政处罚、行业处罚的有效衔接和全面发展。
“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建设工程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震慑。但同时也要看到,很多问题是长期弊端,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我们将立足监管职责,积极回应经营主体的关切和社会公众的期望,推动各项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助力营造更好的建筑工程领域市场环境。”主要负责同志大连市纪律检查监察委员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