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4-12-26 21:41:18

蔬菜栽培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从种苗到采后加工

    蔬菜栽培与采后技术研究实验室围绕蔬菜栽培、生产、采后全产业链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研究室下设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无土栽培、采后加工技术四个研究组。主要从事蔬菜苗期发育调控与育种技术、设施蔬菜高产优质栽培的生理生态与调控技术、大棚蔬菜栽培基质与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采后保鲜加工等研究蔬菜技术。

    1. 主要研究领域

    (1)蔬菜苗木发育控制与育种技术:重点研究蔬菜苗木发育规律、标准化检测技术、集约化苗木繁育技术,组织全国蔬菜苗木相关学术活动,编制蔬菜苗木相关行业标准。开展蔬菜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和咨询服务。

    (2)设施蔬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基础研究应用方面,重点研究主要设施蔬菜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嫁接生物学机制等,设施蔬菜抗低温诱导技术及产品开发、设施蔬菜研发与推广、果蔬秸秆还田、设施结构优化和智能环控技术、设施蔬菜数字化栽培模式等技术优质高产的设施 蔬菜。

    (3)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根据不同有机肥、不同蔬菜作物、不同蔬菜生育期、栽培基质,开发简单的营养液配方、水肥一体化智能精准管理、无土栽培模式等,同时温室内同步种植蔬菜作物,开展营养生理、蔬菜品质改良、作物抗逆调节机制研究。

    (4)蔬菜采后保鲜加工技术:重点研发绿色环保的纳米保鲜杀菌技术和产品开发,开展传统加工工艺对蔬菜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蔬菜花卉加工新技术介入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蔬菜花卉智能包装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研究。

    二、承担的主要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设施果类蔬菜高产生理基础及调控机制”(编号:2019-2022)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源优化、多方受益的城市循环农业研究与示范”(编号:2019-2021)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淮海蔬菜主产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蔬菜生产投入品安全应用技术优化与集成”(编号:2018-2020)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淮海暖温带露地蔬菜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技术模式建立与示范”(编号:2018-2020)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全国示范推广”(编号:2016-2020)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调控黄瓜耐盐胁迫的转录因子分子机制研究”(编号:2020-2023)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瓜/南瓜嫁接亲和基因的筛选与鉴定”(编号:2018-2021)

    (八)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育苗技术岗位、温室蔬菜栽培岗位、无土栽培岗位(2016-2020年CARS-25号)

    (9)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地环境综合治理阵地(2017-2020年)

    (10)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蔬菜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种苗发育控制与育种技术创新团队(CAAS-ASTIP-)

    (11)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基质栽培及高效水肥管理技术在高端蔬菜生产中的示范应用”(编号:Z8033,2019-2021)

    (12)公益性产业(农业)科研项目:“设施农业高效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及配套设备研究与示范”(编号:2013-2017)

    (1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质量安全监测技术研究与开发”(2012-2015年)

    (14)中澳国际科研项目:“生鲜在中国的风险和风险”(编号:ACIAR HT 99081,2004-2009)

    https://img2.baidu.com/it/u=3807603460,249968909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15) 瑞典国际科学基金会项目:“的研究”(编号E2975-1,2000-2002)

    三、近五年来主要成就

    近五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

    代表性成果1:蔬菜育苗集约化栽培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

    综合应用生物学和农业工程原理,开发了蔬菜育苗基质标准化配制、复合种子消毒、精准播种、徒长综合防治、梯度灌溉施肥、化学诱导抗性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和根际微生态调节。形成了具有“集中、集约、经济”鲜明特点的蔬菜育苗集约化技术体系。该技术已在全国示范推广,显着节省育苗基质用量和育苗设施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推动全国蔬菜育苗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取得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技术成果荣获2015年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代表性成果2:非耕地园艺作物生态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为解决非耕地栽培基质和水资源缺乏、传统种植模式效率低下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非耕地资源条件,扩大栽培基质来源,建设重点水源。 -非耕地温室低压滴灌系统、温室智能灌溉控制管理系统以及适合不同生态的非耕地特点的高效种植模式(非耕地蔬菜生态基质无土栽培)节水技术种植模式、蔬菜自然沙培无隔离局部改良种植模式、高寒地区非耕地日光温室葡萄延迟栽培模式、夏季高温干旱地区非耕地日光温室葡萄早期栽培模式)等在西北戈壁、沙漠和沿海沙荒地示范推广。五年来,累计推广面积达212.96万亩。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累计节约用水5.2亿立方米。超过10万贫困农民和30万农村人口因有色金属使用而受益。通过在耕地上种植园艺作物来实现扶贫,在保持生态管理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该技术成果荣获2015年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3:设施蔬菜低温弱光诱导抗性增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从基因表达调控、植物激素、氨基酸、矿质元素等不同层面,基本阐明了以黄瓜为代表的设施果蔬低温适应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4项专利正在审批中,为提高设施蔬菜抗低温能力的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成功开发了根施滴灌型氨基酸水溶肥和叶面喷施型氨基酸水溶肥,并注册了“益康盈丰”商标; 2019年冬季多点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产品可使日光温室果蔬增产10%~30%,增效2000元/亩以上。

    代表论文:

    (1) Anwar A,Li Y,He C,Yu X。根下区24-NO3−和NH4+离子通量率和NRT1基因。 BMC工厂。 2019. 19: 225.

    (2)谢L,董C,尚Q。基因与移植物的共同作用。 BMC 工厂。 2019. 19(1): 373.

    (3) Lu T,Yu H,Li Q,Chai L,Jiang W.植物和和从弱光与GR24在植物(L.)中。 2019年10月:410-423。

    (4) Bai L, Liu Y, Mu Y, Anwar A, He C, Yan Y, Li Y, Yu X. G- γ CsGG3.2 CBF 基因和中的。在 植物 . 2018.9:488。

    (5) Anwar A、Bai L、Miao L、Liu Y、Li S、Yu X、Li Y. 24- 至低- 。的 。 2018.19:2497。

    (6)高Y,于华,彭刘P,马C,李Q,江W.相与产量。浪费 。 2018. 79: 260-272。

    (7) 董成杰,曹宁,李丽,尚庆明。早、晚要酸中。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 2016. 11: .

    (8) 张X,Ashby R,DKY,J,Fan X. of spp。和 spp。由 、 、 和油酸 和 。在 。 2016年7月11日

    (9)张X,范X,DKY,Ashby RD,刘Z,S,Yan R.大肠杆菌O157:H7的体外和研究。食物。 2016。60:158-165。

    (10) 邓杰,于慧军,李永勇,张晓明,刘鹏,李强,蒋文建。叶和基因短期存在。的 。 2016. 17: 1713.

    图1-辣椒育苗集约化

    https://img0.baidu.com/it/u=749811543,66532117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18&h=474

    图2-2015年度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图3-西瓜嫁接苗

    图4-番茄嫁接苗

    图5-益康盈丰商标

    图6-益康迎丰产品处理的黄瓜

    图7-诱导康迎丰产品处理的辣椒幼苗

    图8-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

    图9-采用生态基质无土栽培技术

    图10-天然沙耕无隔离水肥精准管理模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蔬菜栽培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从种苗到采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