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4-12-26 08:40:57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详解:从课程设置到就业前景全面解析

    同学们!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你知道多少?

    今天小艺就来帮你认清这个职业的“庐山真面目”

    稍后我会听说这个专业

    不会是一脸迷茫的样子!

    专业介绍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相关元件控制的理论和技术;它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相互渗透而形成的高科技密集领域。综合科目。本专业毕业生具备精密仪器设计与制造、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本专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发展空间广阔,转行比较容易。

    有多宽?

    看看这个专业本科四年课程表就知道了!

    可谓“博学多才”!

    专业特色

    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时间网格技术发明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之一彭东林教授于2003年筹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目前已招收本科生15人,已毕业11人。

    本专业以“精密测试与智能传感器”为特色,培养适应测控行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设计和实践工程能力,能够在仪器仪表中的测试技术、传感器、智能仪器和测控系统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工作、制造、信息等产业,具有创新性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学科是我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时间网格传感与先进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重庆市高端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围绕特色方向,建设了高度集中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和高水平科研基地。是现为信息产业部科技创新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优秀创新团队,“十二五”重点学科评估结果均为“优秀”。作为西部直辖市,我们本学科的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整体,培养学生成为技术专门人才;个别方向可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教师成为高端学术科研人才”。

    主要优势和特色方向是时间网格位移传感器的研发。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年支持的原始创新,曾荣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奖。 2012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评选”,成为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入选的27个典型成果之一。近年来,时间门传感器被列入三部国家规划教材:《检测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2010)、《传感器技术》(国防科技大学,2011)、《传感器》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成为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发明、命名并收录在中国高校编写的教材中的传感器。

    (一)研究方向及特点

    (一)时栅位移传感器产业化技术

    与中国精密测量仪器行业领军企业哈良集团合作,成立高科技公司,建立标准生产线,批量生产4类循环时间网格产品。

    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2)大型机械设备动态测量——寄生时间网格测量方法与技术

    大型设备动态测量研究与应用

    (3) 纳米级门测量理论与方法

    https://img0.baidu.com/it/u=1559743889,263633598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纳米测量理论研究与应用

    (二)研究与应用领域

    (一)位移传感器在国防军事中的应用

    研究成果在国防中的应用

    (二)位移传感器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研究成果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3)精密数控转台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研究成果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校外兼职教师8人。教师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位11人,五年以上教学经验13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8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6人。博士1人,高级职称6人。教师6人,均来自6所不同高校。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学术背景等方面结构合理,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要。

    彭东林

    彭东林,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机械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研究。 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9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2000年底,被评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2004年,另一项科研成果“无线专家评审智能系统”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各项排名第一)。

    他是时间门位移传感器的发明者。主要研究成果“时间闸门位移传感器”荣获2005年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7年第十届中国专利金奖、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重庆市高校“十五”期间十大科技进步、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个人”、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均排名第一),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此外,时间网格被列为近20年来我国机械学科基础研究的17个“典型成果”之一。

    王先全

    王先全,硕士,教授。一直致力于基础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基于虚拟多读数头的位移传感器误差自动标定方法及其特征参数识别模型研究”、“非等齿联轴器研究”位移传感器》、《基于MEMS技术的三相感应栅位移传感器理论与应用研究》、《一种新型位移传感器误差自动标定方法及其特征参数识别模型研究》;作为第二负责人完成国防科工委军工产品研究项目2项;作为主要研究员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时间光栅精密测量系统可靠性实验研究”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线性时间选通位移传感器的研究”、“线性时间选通位移传感器的研究” 》、《精密位移动态高精度分辨技术方法研究》,1 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基于时空坐标转换的精密时间光栅位移传感器》科技”等10余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

    在 of 等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宣讲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1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诸葛

    朱戈,博士,教授,国家误差与不确定性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任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先后获得重庆大学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并荣获优秀教师、科研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2005年“时空坐标转换方法及时间光栅位移传感器的研究”成果荣获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六)、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5年(排名第六)、2006年“时间网格精密测量系统的研究”被评为“第十届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步项目” 2007年,“基于时间网格测量系统的新型精密数控齿轮挤压机床”荣获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排名第三)。2010年,“基于时间网格测量系统的新型精密数控齿轮挤压机床”荣获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测量基准时空转换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六),2013年荣获重庆市青年创新人才培养鹰计划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内涵与表征》获2012年重庆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以核心课程群为基础,构建基于“信息链-课程链-人才链”映射的分层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荣获2015年重庆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参与和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专利6项,发表论文40余篇。

    苗恩明

    苗恩明,博士,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误差与不确定性研究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精密机械工程、精密理论、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机械热鲁棒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研究。

    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重大子课题一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一项、安徽省计委科技创新项目一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合作出版专着《机械热变形理论及应用》,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检索20余篇论文。 2006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4),2001年获合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基本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训练目标

    https://img2.baidu.com/it/u=1905541045,114672933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6

    培养适应测控行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测控技术和仪器仪表知识和技能,具有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能够进行测试的学生在仪器仪表、制造、信息产业等行业。从事技术、传感器、智能仪表、测控系统等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生产管理、工程应用、运行维护,具有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水平。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年的实际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一)能够胜任智能仪表和现代测控系统的应用研究、工程设计、管理和维护;

    (二)能够跟踪国际国内行业发展,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3)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有效运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四)能够多方面综合工作,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人才培养

    一、主要课程

    本专业初期主要课程有: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测控电路与器件、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智能仪器、力学与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光学测试技术、FPGA嵌入式系统、虚拟仪器、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图像传感与检测技术等教学支撑平台:重庆市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检测控制技术实验中心、信息与控制技术实验中心、重庆大学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测控工程中心、汽车电子技术研究院、远程测控技术研究所。

    教学支撑平台

    2.创新实践平台

    为学生提供机械检测技术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高端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研究所、时栅传感和重庆市先进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

    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3. 竞赛或获奖荣誉

    本专业1/3以上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TI杯”、“合泰杯”等全国性课外科技竞赛电子竞赛、数学建模等竞赛。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奖项1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国大学生生物技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杯微控制器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科技竞赛,成果丰硕。

    学生竞赛获奖证书

    授权发明专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详解:从课程设置到就业前景全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