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4-12-24 10:49:53

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招生信息及考试科目详解

    0755-

    电子邮件

    预审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 英语我; 数学一; 生物医学工程综合;

    复试科目

    专业综合知识考核(应用技术学院);

    注:具体考试科目详细书目信息请参见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 专业方向及导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讲师

    01

    医学检测和成像

    胡军清、陈玲玲、何树清、胡欣、廖文超、季涛、严丽、韩林波、邓在安、韩恩娜、吴江洪、艾福锦、卢梦野、葛晨晨、冯娟、何世良、薛伟文、唐莉、张晓彤、方泽聪、姚跃、吴明洲、袁婷婷

    02

    智能信息处理

    康彦、郑亚丽、文铁祥、黄道岭、刘少军、李丽丽、关经纬、孙晓林、苗瑶

    03

    医疗器械和医疗机器人

    邝少龙、于莉、罗斯特、张乘乘、刘辉

    三、专业介绍

    培训目标:

    本项目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为”方针,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和应用研究能力)的培养。等),并整合工业界和学术界。产教融合,培养德、智、体、艺、工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守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高级人才;积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培养扎实的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够把握本领域前沿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

    3)培养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专业写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培训方向:

    1) 医学检测和影像:

    利用生物医学、分子诊断原理、仪器分析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疾病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包括检测原理、技术开发与转化;发展面向人体的医学影像方法和医学临床信息处理技术 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病理等临床信息处理方法,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如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

    2)智能信息处理:

    针对医学诊断、治疗、康复、预后等临床问题,运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研究医学影像、医学信息、医学临床数据的智能处理方法,为医疗服务提供信息支持。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等国家战略产业。产业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3)医疗器械和医疗机器人:

    根据临床需求,围绕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手术路径规划、术中导航、术中状态感知、医疗设备和医疗机器人安全控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以实现高精度、高安全性。 ——安全医疗。仪器和医疗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为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等国家战略产业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教学人员:

    胡俊清,深圳理工大学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院长。长期致力于纳米光热材料在癌症诊疗中的设计、合成及应用,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同仁的广泛关注。在国际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论文250余篇。通讯及第一作者论文包括(15篇)、《(4篇)》、《Nano》(2篇)、《Nano》(2篇)、《In》(2篇)、《Cell》等;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17000次,h指数为64; 2014年至2023年连续十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2018年入选全球出版的“高被引学者”名单。 2019年至2020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科学家名单。拥有授权专利60余项,其中日本专利16项。

    康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鹏城孔雀A类人才、原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临床应用事业部总经理、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医学影像与智能分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国际电工标准委员会(IEC/TC62)诊断影像设备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辽宁省医学会主任委员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学会、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邝少龙,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医疗工程(智能医疗器械)学科带头人,深圳市鹏城孔雀人才(A类)。曾就读于安徽工程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就职于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单位。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中国医疗器械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学会、人体工学学会、IEEE 等学会。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社长。自2006年起从事医疗机器人及智能诊疗设备的研发。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10余项项目的支持下,人机骨科协作机械臂、床头安装专用型手术机械臂等手术机器人关键部件,开发个性化假肢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骨盆闭合复位手术机等医疗机器人系统骨折。长期从事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工作、校级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获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曾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并获得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机器人、智能装备与系统、人因工程与人机交互。

    姜学武,华西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曾就读于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期担任医院、医学院科室主任、院级领导,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多个省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30余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化医学。

    课程设置:

    医疗器械与医疗机器人、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医学统计学、自动控制、生物医学传感技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材料制备与表征、生物医学工程前沿课题、数学物理方法与数值分析、生理学以及解剖学等。

    教学资源: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机遇,深圳工业大学放眼未来,前瞻谋划,积极打造智慧医疗产业开放协同创新平台——教育一体化。深圳工业大学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平台重点关注先进医学影像、智能医疗器械、重大疾病智能检测、智能临床诊疗、医用手术机器人、新型生物电磁影像设备、无创诊断技术与设备、生命体征监测技术、5G/6G生物传感器等研究方向。平台建立了医疗健康与仿生计算实验室、智能医疗软件开发平台、智能医疗数据分析专业研究平台。正在建设深圳市纳米生物医学影像与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纳米生物医学影像与诊断技术创新平台。拟建立癌症精准诊断技术等创新研发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多个主题联合实验室,孵化先进技术,培养国际化人才,创新机制制度,扎实推进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成果融入企业培育全链条。医疗器械领域创新体系建设助力医疗产业快速发展。

    奖励制度:

    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按照深圳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的奖学金政策执行。

    栽培特点:

    1)真正体现工程应用型专业硕士学位的定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上,强调工程应用背景,适当降低课程中的理论深度,增加“专业实践”等必修环节,注重课程实验、企业(行业)以实习、项目研究等形式到实习基地、企业(行业)部门等开展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来自具有明确专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的应用课题或实际问题;

    2)培养目标上,注重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和应用研究能力等)的培养,以产学结合、产教融合为途径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就业状况:

    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各大跨国及国内龙头医疗器械公司、国家医疗器械主管部门及各级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各级医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事业单位,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国内外知名大学。

    咨询方式:

    电话:-(郑老师)

    邮件:

    四、申请要求

    1)候选人本科专业背景:电子信息、仪器仪表、材料、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2)不具备上述本科专业背景,但对生物医学工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3)报考我校同等学历的考生,须具有国家考试机构或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专业8门以上本科核心课程的成绩证明,并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科研能力。申请前,须经申请部门审核。如果通过,除了复试外,还必须额外修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有的专业还需要额外参加实验等测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招生信息及考试科目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