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4-12-22 22:33:27

2022年上半年中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人民币贷款增长13.6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1万亿元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报告和2022年上半年社会融资增量规模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同比增加9192亿元。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2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万亿元;其中,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增加13.58万亿元,同比多增6329亿元。

    货币供应量方面,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同期高0.3和2.8个百分点。分别为上月末和上年同期;狭义货币(M1)余额67.44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2和0.3个百分点。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政策力度和需求恢复共振,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信贷结构优化,综合信贷增速回升。企业融资成本稳定。有所下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

    社会融资增速明显回升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大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力度,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积极主动应对,努力服务实体经济。经济并稳定经济市场。”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建红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金融数据今年的情况表明,流动性供给合理增加,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强度。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2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万亿元。其中,向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13.58万亿元,同比多增6329亿元。 6月份,社会融资增加5.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47万亿元。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财经采访时表示,社会融资的好转得益于政策发力和需求恢复,以及国债和表内外信贷的大幅扩张。特别是,今年6月份社会融资增量是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的1.8倍;社会融资存量增速为10.8%,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创去年下半年以来新高,这表明国内实体融资水平显着提升。

    社会融资增量规模示意图。数据来源:Wind客户端

    https://img1.baidu.com/it/u=1383540680,339860673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500

    金融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吴超明向人民日报财经表示,6月份社会融资总量大幅扩张、增速明显回升,受益于财政部明确要求基本完成新债发行今年6月底专项债券,推动6月国债净融资达到1.6万亿元,创历史单月最高水平,同比增加8676亿元,贡献近60% 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此外,随着国内疫情影响明显缓解,信贷扩张等一系列政策加速生效,实体信贷需求持续回升。 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口径)环比增加7409亿元,这也是社会融资的好转。重要支撑因素。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认为,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幅飙升不仅与上述原因有关,还与政策力度和政策力度共同作用下信用效应的充分显现有关。疫情的缓和。他告诉人民日报财经,6月份宏观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增强,房地产市场也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此外,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十三条”为代表的一揽子措施加快落实,政策性金融稳定增长进一步加强,拉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增长同年。

    信贷总量和结构双双改善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分部门看,居民户贷款增加2.1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0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6万亿元;企业(机构)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9万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2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11万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03亿元。 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其中,6月末投资于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5个百分点;普惠性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高于各类贷款增速12.6个百分点。 ;普惠性小微信贷户数5239万户,同比增长36.8%。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建红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上讲话。资料来源:国信。 com

    “上半年,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引导作用,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性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小额贷款,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继续加强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阮建红表示,今年6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4.16%,比去年同期下降34个基点,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兰7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5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形势严峻。国务院稳定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出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都加大力度落实,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好转,国民经济总体走出谷底。从财务数据看,信贷大幅增加,企业融资总体良好。住宅贷款受疫情影响同比略有增长,但6月份以来也呈现回升趋势。邹兰认为,未来随着疫情总体得到控制,宏观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复苏,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有望逐步修复改善,信贷支持仍将保持强劲。

    吴超明表示,人民币贷款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信贷结构出现明显改善迹象。比如,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是本月信贷扩张的主力,企业票据激增现象明显缓解。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加超过6000亿元,贡献全部信贷同比增量的近90%。

    吴超明认为,企业信贷明显扩张主要有四点原因:一是政策性银行大幅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力度(如新增信贷额度8000亿元等),促进了企业信贷改善。支持基础设施信贷融资需求,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重要因素。大幅改善的主要原因;其次,央行近期新增了大量优惠专项再贷款和追加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等企业救助政策也有利于拉动企业融资需求;三是房地产市场逐步触底并缓慢回暖。此外,出口仍然具有韧性,这也将有助于产业链。相关企业融资需求有所改善;第四,疫情影响缓解后,疫情期间积压的融资需求集中释放,也为信贷提供了支撑。

    https://img0.baidu.com/it/u=3891047932,103022001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16

    及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金融数据总量和结构明显改善,反映出货币政策工具加速发挥作用的同时,经济活力逐步恢复。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兰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资料来源:国信网

    邹兰介绍,今年以来,央行推出了三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科技创新再贷款,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业化中小企业等。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技术企业等行业单项冠军企业;推进普惠养老专项再融资试点,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促进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增加;开展交通物流专项再融资,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公路货物运输运营企业和货车司机。大公司和个人。

    再加上去年四季度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这些基本上都是阶段性的工具。长期主要是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以及支持农业和小企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整。”邹兰说:“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增强企业和居民的扩张意愿。最重要的是让生产生活更加稳定高效,保持经济复苏势头,稳定实体部门收入、预期和信心,进一步增强国内经济活力。产生增长动力和经济活力。”

    王庆对人民日报财经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预计将朝着稳增长的方向保持较强的连续性,“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不会动摇。此外,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楼市尽快回暖,下半年在政策利率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景下,可能会出现LPR报价有一定下调空间。

    邹兰表示,下半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落实既定政策措施,包括落实好前期推出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遵循市场化、法治化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原则;指导政策性开发银行新增信贷投放8000亿元,设立3000亿元金融工具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提前完成向中央缴纳全年利润余款,助力稳定经济市场、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年上半年中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人民币贷款增长13.6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