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4-12-21 22:40:32

2017-2021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变化及未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上表,2017年末和2018年,我国生猪存栏稳定在4.3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产能受损严重。 2019年底,我国生猪存栏量较2018年底大幅下降27.50%。2020年底,我国生猪存栏量逐步恢复。到2021年底,生猪存栏量已恢复到非洲猪瘟影响前的水平,存栏量达到4.5亿头。

    02

    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趋势

    ①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业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生猪养殖大国。但与美国等生猪养殖大国相比,我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中小型农场仍占主导地位。

    与标准化、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相比,中小型养殖场存在生产效率低、环保措施不完善、疫情防控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它们已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中小型养殖场持续萎缩,养殖规模比重持续下降;规模化规模养殖场持续增加,养殖规模比重持续增长,呈现加速转型趋势。

    https://img2.baidu.com/it/u=476563727,291945044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79&h=349

    ②饲料养殖企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农牧业产业链是指包括饲料原料、饲料生产、动物养殖、动物屠宰、肉类食品流通和消费的全产业链。

    近年来,饲料养殖产业链企业通过上下游拓展,逐步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情况包括:饲料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开展粮油加工或饲料原料生产、贸易业务,获得低成本、稳定的饲料原料;饲料企业将养殖业向下游拓展,开展养殖经营。猪、鸡等规模化生产;除上游饲料加工业务外,养殖企业不断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开展生猪、家禽屠宰,或品牌肉类生产和销售。

    ③工业互联网将引发养殖业变革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政策的逐步实施,带动一大批企业走向智能制造,实现全产业价值链的智能化。养殖业作为传统产业,目前正处于向现代养殖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还将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逐步完成“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产业化建设”。

    https://img1.baidu.com/it/u=423200619,166177971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94&h=358

    大型饲料养殖企业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发出猪场管理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智能设备和业务人员,对养殖场的饲养状况进行个体数据录入监控和实时数据动态跟踪。能够及时提供科学的养殖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为养殖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帮助养殖企业提高效率、增加利润。

    ④生猪养殖技术是引领和支撑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养殖技术是养猪业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生猪养殖业的重点逐渐转向品种品质和重要经济性状的提高。各种基于品种选择和杂交的育种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开始与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和统计学结合出现。 、数量遗传学等跨学科改良育种技术。

    生猪繁育工作包括纯种繁育、配套组合筛选和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品种培育。生猪养殖是一项长期工作,短时间内难以实现,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技术和数据积累。国内养殖企业缺乏自主养殖能力,大多依赖国外引进养殖。国内种猪企业技术和产品竞争力不足,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猪产品。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法规的推动,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猪品种增多,品质显着提高。每头母猪每年可提供的断奶仔猪数量逐年增加。在传统BLUP遗传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在基础育种技术逐步推广的基础上,基因组育种技术逐渐兴起。未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动,有望建立较为完善的商品化养殖体系,显着提高种畜禽的生产性能和质量水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2021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变化及未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