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院加快无尽边疆法案审批,推动科技创新体系重大调整
美国参议院上周再次就“无尽边境法案”举行听证会,试图加快该法案的批准进程。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将标志着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此次调整的核心目标是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蕴含着浓厚的科技民族主义色彩。技术民族主义与提倡技术全球化是对立的。它强调从国家战略、安全和竞争的角度看待科技问题,主张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保护国家技术市场、资源和比较优势。这种思潮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20世纪70年代,印度尼西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科技民族主义引导高科技产业发展,试图培育“国家冠军”。不过,新一轮科技民族主义与上一轮明显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西方发达国家是本轮科技民族主义的主要发起者。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技术民族主义是技术赶超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这些国家利用非常规政策聚集自身资源,在特定领域实现技术和产业突破,从而实现快速追赶。超过。然而,美国公然打压中国科技企业、加强对华出口管制、限制中美科技交流,才是本轮科技民族主义的起点。目前,西方国家是这一理念的主要追随者。
其次,本轮科技民族主义更加强调从国家竞争或对抗的角度采取行动。几乎每一个实行科技民族主义政策的国家都在科技领域树立了“假想敌”,对特定国家实行“民族歧视”。此类政策一般不包括事前调查或警告,也不符合相关国际规则和法律规定。美国和印度对中国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封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本轮科技民族主义的部分原因是“科技反弹”,即对科技巨头社会意义和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整体反思。以往的技术民族主义强调新技术的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使其进入现代化进程。这一思潮部分源于公众对新技术和跨国科技巨头的担忧。他们担心这些技术和平台会“消灭”就业、造成隐私泄露、扰乱社会秩序、改变市场竞争环境,甚至控制人们的思维和行动。 。西方政客利用人们的恐惧和抵制,将其转化为对其他国家技术和产品的不信任。
与此同时,在这种对技术垄断的担忧趋势下,国家并没有一味地培养“国家冠军”,而是加大了科技领域的反垄断力度。当前,各国政府不再只打造几个“国家冠军”,而是更注重营造对本国更有利的创新环境和生态系统,提高社会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保持和增强整体竞争优势。
第四,本轮科技民族主义与军事竞争交织在一起。 “安全化”是本轮科技民族主义的显着特征,而“安全化”的基础来自于尖端技术巨大的军事潜力。在以往的技术革命中,只有少数技术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这可能会改变国家之间军事和安全斗争的力量平衡。但现在,信息革命融合了多种技术,前沿技术的赋能能力显着提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当今最受广泛关注的前沿技术都具有重大的军事价值。
科技进步与军事安全能力直接挂钩,导致各国科技安全理念发生深刻变化。从军事潜力角度优先考虑尖端技术,主张着眼未来、未雨绸缪。基于此,认为需要在技术成熟之前进行早期干预,以避免来自其竞争。为投资者提供获得关键技术能力和资源的机会。
第五,科技民族主义在各国迅速蔓延。以往的技术民族主义更多地局限于一个国家,并没有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然而,这一轮科技民族主义正值全球化高度发展、各国科技产业链高度捆绑之际,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尤为巨大。例如,在美国限制中国企业获取先进半导体技术后,欧洲、日本等也开始关注半导体技术的“独立性”和安全问题,加大投资吸引其他国家企业建设自己国家的工厂。
上述变化使得新一轮科技民族主义不再是一国或多国之间的问题,而是对科技全球化产生重大影响。此轮科技民族主义蕴含的本土化、政治化、泛安全化,不利于技术、产品、人才、数据等科技创新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当少数国家利用科技要素作为外交筹码向他国施压时,更多国家会倾向于优先追求科技独立和科技安全,避免科技产业受制于人产业链和关键技术,不会轻易接受新兴产业的影响。并依赖其他国家的尖端技术。这些变化改变了全球化时代科技发展主要依靠比较优势和跨国要素合作的现状,并可能造成全球科技产业链的分叉。
与此同时,科技民族主义对全球社会进步的副作用将更加明显。最突出的是,各国科技发展分化可能进一步加剧,科技资源公平分配更加困难。这种潜在趋势不利于美国等技术先进国家,也不利于技术水平仍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做法损害了美国的创新环境和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吸引力,限制了美国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的自由选择,扭曲了市场需求,减缓了前沿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商业化速度。发展中国家由于难以获得先进技术或难以承担技术升级成本,很可能在技术革命中被抛在后面。这些国家现有的国民禀赋和产业竞争力可能会被新技术削弱,从而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目前,国际社会尚未形成遏制新一轮科技民族主义的共识。美国作为本轮科技民族主义的始作俑者,在政党更迭后不断推动产业链回流,并把中国作为科技竞争的对象。这导致中美科技关系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由于美国是当今全球科技领域国际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的主要设计者和参与者,其保护主义措施增加了国际社会的不安全感。各国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竞相推出类似措施,从而强化全球技术民族主义。其结果是,未来科技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可能会加剧,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更好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和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和“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成立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著名青年学者黄日涵、褚寅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业平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