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区建设:家长与学校合作及校友指导的重要性
“社区”的概念往往指一定地理区域内的综合性居住社区,强调相对稳定的区域和相似的生活方式。 “学校社区”更关注与学校相关的群体,主要指由学生、家长、教师、校友以及学校管理服务提供者组成的教育共同体。社区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在学校这样特殊的社区中,不同成员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因此,学校社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可以归结为处理好两类关键关系:一是家长与学校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合作,二是校友对在校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和帮助。
在海外学校,社区建设一直是重点领域,并且发展得相当成熟和稳定。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国际学校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社区建设路径。此次建设不仅促进了家校合作,也为学生搭建了从学校到社会的桥梁,让他们在职业规划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启发。
一
国际学校
为什么要强调社区建设?
游戏
儿童永远是教育的核心主体,国际学校的社区建设也是如此。无论是家校合作,还是校友网络建设,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健康发展。
在教育领域,有许多著名的理论解释了家校合作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指出,通过加强家长、学校和社区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社会资本,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爱泼斯坦的“重叠影响阈值”理论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社会之间的高质量沟通和互动,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关怀,在重叠影响下努力学习。来自管理学的“权变管理理论”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在更加复杂的现代社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学校以外的力量。家庭和社会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
“升学指导”是很多国际学校重点关注的一大模块,校友资源可以为学校的升学指导提供很大的帮助。活跃于世界各地各大大学及各行各业的国际学校校友,是在校学生获取不同大学、专业、行业第一手信息的绝佳信息来源。不同领域校友分享的经历和感受,可以帮助在校学生合理规划未来职业;在特定领域取得成就并拥有一定社会资源的校友还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以及高质量的职业发展指导。
二
不同国家的学校
您在社区建设方面有哪些独特的经验?
游戏
家长与学校:和谐合作
家校合作是学校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7年,美国就成立了第一个允许家长和教师参与儿童教育的组织——“家长和教师协会”,又称PTA(-)。 PTA的作用不仅限于家庭和学校在儿童教育中的沟通。它也是美国最大的儿童问题咨询机构。关注社会各地儿童身心健康,致力于完善儿童保育相关法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PTA一直是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最强大力量之一。
美国家长教师协会
图片来源:
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主要是通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决策来实现的。例如,芝加哥的每所小学都有一个由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教师代表和校长组成的地方学校委员会(Local)。各方就学校管理事宜进行深入合作。一些国家的学校充分发挥“专家”家长的力量,让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家长参与学校教学。家长会、教育沙龙、书面报告等也是各国学校与家长灵活沟通的常用方式。例如,英国的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之夜”,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发展。
此外,家校之间有一个“协调员”也是一项特殊的家校合作措施。这种措施经常出现在文化差异较大的地区。协调员可以起到家庭和学校之间翻译和沟通的作用。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通过协调员的力量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学生和校友:网络
依托大学校友会的百年传统,校友网络建设也是许多海外学校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18世纪末耶鲁大学出现的“班会”,就是今天“校友会”的前身。班会出现后的两百多年里,美国大学的校友会从一个为学校筹集资金、提高地位的松散组织演变而来。组织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构;学校也从单方面接受校友资助发展到为校友提供多种服务和权益保障。
https://img1.baidu.com/it/u=1141266346,306818999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与直接向学校提供经济资助的大学校友会相比,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校友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非物质支持。对于像英国哈罗公学这样历史悠久的学校来说,其“校友”中不乏各个时代的名人,而这些校友的故事本身就可以作为学校的文化资源。但真正参与“校友网络”的,是那些仍然活跃在大学校园和当代各个领域的校友。通过为在校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等帮助,可以在在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更加实际的作用。
三
中国国际学校社区建设
发展趋势如何?
游戏
在中国的国际学校社区中,社区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浏览不少国际学校的网站,可以看到学校在“家校混校”方面做出的各种努力。每年招生季,各学校都会发布优秀毕业生访谈、不同行业校友访谈等系列文章,这也表明了学校展示校友资源、构建校友网络的用心。综上所述,我国国际学校社区建设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家校沟通渠道更加畅通
实现家校合作健康生态的前提是家长与学校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过去,学校和家长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关系。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发出家长信等方式,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和学校重要安排。这种沟通方式看似可以让家长掌握学校动态,但家长真正参与孩子教育的程度却非常有限。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家长意见传达机制,家长的质疑和对学校的不满难以化解。
一些国际学校找到了打破这种单向沟通困境的有效方法——通过定期组织校园开放日、校长下午茶等活动,让家长与学校管理人员直接沟通。近年来,校园开放日已成为国际学校提供招生信息、解答家长疑问的常规方式,但“校长下午茶”仍是少数国际学校的新尝试。在清澜山学校,李校长发起的“校长早餐会”为学校与家长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沟通桥梁。清澜山学校各部门积极响应,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部门早餐会”校长下午茶”活动。本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深入的面对面沟通,详细、有针对性地解答家长的各种疑问,真诚听取家长的宝贵意见,从而进一步凝聚家校双方的力量,共同努力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
青澜山学校高中部校长下午茶活动
图片来源:青澜山学校
家长代表组织逐渐成熟
当今中国的国际学校越来越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重要性。儿童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家长和学校应该处于平等对话地位,不应该出现“学校主导家长”的情况。为此,学校作为家校合作的主体,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自上而下建立家长代表组织。
之所以强调“自上而下”,是因为在学校领导下成立的家长代表组织能够更好地保证家长在学校治理中拥有实际权利。家长自愿成立的“家长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团结学生家庭、配合学校教育学生的作用,但并不能充分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学校在这方面主动为家长“赋能”,可以有效推动家校合作走向更加规范、成熟的状态,让学校和家长在平等理解彼此的基础上达成“高质量”的共识。需求。
目前,中国的一些国际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PTA组织。天津法拉格特为PTA配备了专门的茶室和办公室,家长代表热情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珠海英华国际教育中心家长代表组织“英华之友”通过更加系统、全面的家校合作,推动家校同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爱与信任同行”英华友人活动
来源:珠海英华国际教育
进一步开发家长资源
为了培养具有未来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不少中国国际学校开始努力拓展教育资源。其实,每个学生的家长本身就可以是一种教育资源——国际学校的很多学生家长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可以利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老师”的角色。鼓励这样的家长走进课堂,无论是进行职业分享讲座,还是开设专业领域的选修课,都是拓展学生知识和视野、加强家校和谐互动关系的好方法。英国、美国等国中小学多年的实践也证明这种模式是有效的。
此外,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家长还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结缘”,或者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大佬”,或者为学生提供各种参观、实习的机会。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合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北京德宏学校积极引入德威集团网络家长资源,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和体验各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WLSA上海学校通过家长分享会、家长访谈等方式为家长提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机会,让家长更深入地参与到孩子教育的方方面面。这将更好地促进家校互动,形成合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WLSA常春藤盟校毕业生家长与在校学生的亲密对话
来源:WLSA上海学校
https://img1.baidu.com/it/u=4156057335,329619614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94&h=500
校友互助组织走向规范化
除了家校合作外,校友互助也是中国国际学校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不少国际学校都把学长分享会、优秀毕业生访谈等活动作为学校指导的辅助项目。但这种模式是学校主导的以活动为基础的分享交流。已毕业校友与在校学生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校友很难提供系统性的帮助。
为推进学校社区建设,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校友互助组织是中国国际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国际学校开展社区建设时,应重点关注校友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将校友互助组织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可以使校友交流独立、独立于学校的特殊安排,让校友可以根据在校学生的具体需求,提供更加灵活的帮助。
深交会是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校友组织的代表。今年,学校不遗余力地为新生打造了一系列详细的2024年入学指南,旨在为新生提供顺利的入学体验,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交大的校园文化和学术资源。新生周期间,学校安排了一系列课程介绍会,学长们向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宝贵建议。这些精心准备的指南和活动帮助新生在学术之旅中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来源:深圳国际通讯
线上线下协同开发
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活动空间被重塑,在线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模块。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学校社区建设模式已成大势所趋。家校服务信息系统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也是国际学校适应新时代潮流的反应。不仅创新了家校合作的方式方法,也拓宽了家校合作的渠道。
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致力于形成家长、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齐头并进的方式平衡数字时代的媒体生活帮助他们更安全、更负责任地明智地使用互联网和技术。学校通过数字平台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定期发布学校新闻、课程安排、学生活动等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动态,了解孩子的就学状况。同时,数字平台提供学生作业提交、学习进度跟踪等功能,不仅方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也让家长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反馈孩子的学习表现并与老师沟通。 ,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通过数字化家校共育模式,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美德的数字公民教育建议
来源: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
四
结论
游戏
以英国、美国中小学为代表的海外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表现出对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中国的国际学校也在利用多种方式来建设让每个成员和谐互动、健康发展的学校。社区。从家校合作、校友互助的角度来看,中国国际学校的社区建设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即:家校沟通渠道更加畅通、家长代表组织逐渐成熟、家长资源进一步开发、规范校友互助组织。 ,以及线上线下协同开发。中国国际学校社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学生们可以在社区共同打造的支持网络下不断成长,在梦想之路上探索自己的爱情,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期待国际学校社区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拥抱世界。
参考
张丽静.国内外中小学合作研究述评.教育探索,2010(03)。
林跃.对外小学合作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辽宁师范大学,2009。
米嘉.美国大学校友管理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
【点击进入金陵国际学校大数据平台,
为孩子选择更好的生活】
本文由晶灵原创出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