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3 小时前

2020-2021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刷新历史记录,产业繁荣未来可期

    突发报告

    》

    获取方式:周老师

    北极星风电网讯:2020年和2021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创下历史新纪录,分别达到5443万千瓦和4757万千瓦。连续两年的高市场需求刺激了我国风电整机设备企业产能的增加。马力足、产能满,全力支撑行业快速增长,完美应对2020-2021年陆海装抢潮,带动全产业链繁荣。

    电价政策引发的抢装热潮并非产业景气的“昙花一现”。 2020年底,“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体系的提出,再次拉开了我国风电“十四五”期间快速发展的序幕。随着2021年底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工建设,中国风电设备企业蓄势待发。

    据北极星风电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末,共有约54个风电设备基地签约或投产,近13家塔筒、叶片等大型零部件企业正在扩产。

    还记得2020年陆上装抢购时“一机难求”的尴尬。当时完全是卖方市场,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拉涨的被动局面。整机成本。如今,我国风电设备企业频频扩张产业版图。一方面,此举帮助他们在未来风电发展浪潮中占据制高点、抢占先机,顺应“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风电设备成本降低,在风电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布局重量级筹码,推动风电产业在新电力体系中更具成本优势。未来。

    风电设备企业基地扩张至50余家

    CWEA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整机企业投入使用的总装生产基地共有90个,主要分布在29个省(市、自治区)的71个地市。 、及更多省(自治区、直辖市)。 )分别是内蒙古(13)、江苏(10)、河北(7)、广东(7)、天津(5)等。

    但展望未来,也许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风电产业比2021年的中国风电产业更繁荣、更有发展潜力。

    2021年,我国风电并网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28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2639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我国主流风电设备企业已投资建设40-50个风电设备制造基地,业务版图拓展至山东、内蒙古、吉林、两广等6个以上省份。投资的产业园区包括但不限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工厂、风电整机配套设备制造、风力发电项目、零碳园区项目等。

    表1: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整机企业扩产趋势(排名不分先后)

    “十四五”期间,每年1亿千瓦风电、光伏基地的滚动发展,成为督促成套设备企业加快投资扩张的催化剂。

    整个2021年,有近30家整机制造商扩产。到2022年3月-4月,整机企业扩张步伐明显加快,两个月内就有25家投资签约、开工建设、投产投产。与此同时,打造本土化优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大兆瓦风电机组的应用越来越多,整机和叶片的运输难度进一步加大,长途运输成本高昂,这对于本来就薄弱的风电企业来说雪上加霜。利润。 ,在风光、光伏基地附近投资建设配套制造基地已成为大多数整机企业的优先事项。

    例如,2021年底,甘肃省张掖市公布了“十四五”首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的企业名单。其中,1GW风电产能授予中船集团、电力风电、华能明阳、新硕联合体。捕获。早在2021年7月,张掖市就与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开发有限公司签约投资320亿元的张掖市千万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并与上海电气签约风电集团投资180亿元建设风电设备。制造业、风电资源开发、碳纤维产业项目。

    可见,整机企业投资方向与项目建设、产业布局总体一致,实现产业与资源同步发展,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完整产能突破3.7万台,约118GW。但一般来说,整机企业的产能是由零部件供应链决定的,其产能取决于上游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供应状况。也就是说,在整机企业扩产的同时,塔筒、叶片企业的同步扩产,将对提升风电设备整体产能、推动区域风电产业快速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表2: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风电供应链企业扩产趋势(不完全统计)

    同时,整机企业与装备企业的联手也成为双方优势互补的发展方式之一。例如,河南濮阳,2022年3月,天顺风能产业园带来韵达股份整机制造项目投资实施,成为风电三期入园企业濮阳天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主机项目。

    在天顺风能产业园,韵达将投资建设一条年产能不低于100万千瓦的风电主设备制造生产线,打造集风电机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架构。销售、运维,辐射河南等地区。山东、河北市场。

    2020年6月,韵达股份山东智能绿色产业基地投产仪式在通裕重工绿色能源装备车间举行。整合整机设备制造商和设备核心零部件制造商的优势资源,重点打造风电装备高端制造与应用示范基地。 ,降低风电设备总成本,实现互利共赢。

    区域发展,产业链优势凸显

    在2021-2022年风电企业新一轮扩张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方向。

    一是以新能源为主导产业之一的地区已开始准备打造能源经济全产业链。无论是与资源捆绑产业,还是通过政策招商引资,风电项目建设已不再是当地招商引资的首要目标。能源经济工业化是这些地区的最终目标。毕竟,风电场只能带来建设期间的就业和投产后的税收。只有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推动制造、交通、安装、风电+全产业链发展,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撑当地能源经济的长远发展。

    典型的例子是位于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的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母港——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

    根据《粤东(汕头)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规划规划(2021-2025年)》,该地区到2025年底将部署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实现规模化海洋渔业养殖示范项目和海水制氢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最终建立了集海洋浮式装置研发、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设计、建造安装、运营维护、冷链加工为一体的海洋能源全产业链。

    据汕尾当地媒体报道,目前已有明阳集团等7家企业落户汕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已有6家企业签约,准备入园建设园区,计划总投资174亿元。

    国家首批超亿千瓦大型风电基地项目中,吉林“陆上风光三峡”项目已开工。项目范围包括白城市、松原市全部以及四平双辽市。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1850亿元。

    其中,著名的通榆就位于吉林省白城市。目前,通宇已入驻三一、远景、东启、韵达四家成套设备企业。

    除了整机厂商投资外,这些地区还建立了塔架、叶片、机舱罩等一系列产业链企业的整合,展现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带动的择优竞争和产业聚集能力。产业集聚发展。

    其次,从投资领域和方向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将实现快速发展。

    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新增投资基地中,海上风电设备制造、海上风电工程基地等海上风电相关投资扩张达到近30个。

    值得关注的省份有海南、山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4月,由中国大唐、东方电气、中国电建共同建设的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开工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出口和示范应用,以及风电、氢能、海洋牧场、综合能源等高端产业投资开发。产业园总投资达48亿元;

    同样在4月,山东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当天,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四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分别是——投资20亿、年产120万千瓦的中国海装海上风电智能机组制造项目、上海电气年产海上风电智能机组制造项目。产量160万辆,投资10亿元。千瓦级海上风电主机及电机制造项目、天能海洋重工投资8.5亿年产30万吨海上风电设备塔架制造项目以及东营港广利港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和海河联运码头一期及万吨级航道工程;

    2021年10月,广西投资集团与防城港市政府、中广核、明阳智能共同建设的防城港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标志着广西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正式启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能源和产业发展重点中,全区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750万千瓦,力争年底并网容量超过120万千瓦2025 年。

    不可否认,未来我国海上风电将成为高端玩家聚集的产业高地。 2020年之前的发展和2021年的爆发式增长,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海上风电平价迫在眉睫,资源正在瓜分。在力竭之前,及早部署、技术领先将是我国风电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首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2021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刷新历史记录,产业繁荣未来可期